05.21 寶寶的「小動作」要不要管?這樣應對,讓寶寶更聰明

寶寶的「小動作」要不要管?這樣應對,讓寶寶更聰明

上期《喜寶 | 自然而然》專欄,我們瞭解了寶寶奇妙的視力發育規律。這期,我們來說說 4~7 個月寶寶的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期,想讓寶寶更聰明,這個時期要抓牢。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 4~7 個月左右,變得更淘了……

抱著的時候,手會不安分地亂動,朝你臉一頓亂拍,隨手抓起東西都喜歡往嘴裡塞,家裡的抽紙啊,玩具啊,只要能被夠到,都無一倖免地被蹂躪一番……

其實,寶寶這些淘氣的「小動作」恰好是變聰明的表現喔。

宝宝的「小动作」要不要管?这样应对,让宝宝更聪明

手指小動作,大腦大養料

4~7 個月是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期。

媽媽們可能不知道,和大腿、手臂、後背等大肌肉群相比,手指、眼球、舌頭這些相對較小的肌肉群,反倒要耗費更多的大腦細胞才能靈活使用。

在人體大腦皮層上,就有 1/3 的部位專門負責手部運動,[1] 而寶寶每次靈活地操控雙手,還需要調動注意力和力量控制等部位,至少 1/2 的大腦都會參與進來。[2]

也就是說,在發育過程中,寶寶的手指動作越精細,就越能鍛鍊大腦的發育,讓寶寶更聰明。

寶寶吃手,好處多多

對寶寶來說,每次將手指精準地塞進嘴巴里,可是個高難度動作。

寶寶要用合適的力度,將手指精準的一次性塞進那麼小的嘴巴里,難度不亞於拿筆寫字,這對於寶寶手指精細動作和本體感覺來說,都是非常好的鍛鍊。

而且這時候寶寶味蕾發育迅速,舌頭也需要較多的刺激,嘴巴的填充感也能讓寶寶產生安全感,滿足寶寶「口唇期」的心理需求。

如果只是單純的不讓寶寶吃手,卻不用其他方法代替,將來就有可能會給寶寶帶來更多的心理隱患,比如上課愛說話、貪吃、沒有安全感等。

所以說,2 歲前的寶寶完全沒有必要「戒吃手指」,2~4 歲後,媽媽可以逐漸引導,或者用食物和玩具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慢慢地寶寶就不會再吃手了。

愛撕東西的寶寶更聰明

寶寶在撕東西時,至少要四根手指協同運作,眼睛也要時刻盯著,手眼協調就得到了鍛鍊,如果想將紙巾撕成一條條的小細條的話,更需要寶寶的高難度操作。

看似寶寶在「搞破壞」,事實上既鍛鍊了寶寶的小腦(掌管力量的分配、四肢協調)又鍛鍊了額葉和大腦邊緣系統(掌管意志力、注意力、感統能力、記憶力等),千萬不要盲目阻止哦。

不過,不去阻止 ≠ 放任不管,遵循下面這幾個原則,才能讓寶寶更好地放飛天性。

放飛寶寶天性,牢記兩大原則

1. 安全、清潔是前提

用嬰兒圍欄和爬行地墊,給寶寶建立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避免有尖銳物品或小零部件,同時,可以用防撞角、抽屜鎖等工具將危險物件清除開來,就能讓寶寶在裡面自由地探索了。

除了安全,清潔也很重要,可以先將寶寶喜歡咬的物體清洗乾淨或者消毒。

2. 耐心觀察不打擾

在安全、衛生的前提下,如果寶寶的行為沒有影響到其他人,媽媽們可以不鼓勵也不立刻制止,耐心觀察和等待,讓寶寶更好地探索。

不管是吃手,還是愛撕東西……寶寶手上的這些「小動作」,其實都是大腦發育的自然表現,媽媽們完全不需要過多的干預,順應寶寶的天性,遵循大腦發育的內在規律,學會適當的「放手」,養出一個「心靈手巧」的健康寶寶吧~

宝宝的「小动作」要不要管?这样应对,让宝宝更聪明

手指,就像是寶寶與世界的「連接器」,「寶寶的智力藏在指尖上」這話說得一點兒都沒錯。等寶寶再大些,7~9 個月左右就開始嘗試爬行了, 這個時期可是寶寶運動發展的關鍵期喔,關係到寶寶日後的運動協調性。

看著別人家的寶寶能爬、站,甚至會走,自家寶寶卻慢了半拍,不禁擔心,是不是要讓寶寶早點開始學呢?像學步車這類工具真的有助於寶寶練習走路嗎?

下一期,我們就來和媽媽聊聊寶寶運動發展關鍵期的那些事兒,

5 月 24 日,不見不散喔~

戳這裡回顧上期精彩 0~6 個月視力發育關鍵期:寶寶幾個月開始能認出媽媽,你知道麼?

參考文獻:

[1] 張冬梅,手巧促心靈[J],《健康》,1998(11):30-30

[2]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