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看了2019年41家電商公司的“死亡”經歷,從中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2019年的冬天很熱,穿著單衣走在南方的街上,感覺不到絲毫涼意。

2019年的冬天很冷,許多還在襁褓中的電商公司,都沒能捱到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據統計,2019年至少有41家電商公司倒下,包括生鮮電商、社交電商、奢侈品電商等多種類型。

而他們倒下的原因,幾乎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假貨、補貼、瞎創新。

看了2019年41家電商公司的“死亡”經歷,從中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看了2019年41家電商公司的“死亡”經歷,從中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都是假貨惹的禍

假貨,向來是電商行業的天敵。

從最早的電商“拓荒”時代起,淘寶等電商公司就把打假當成了平臺的首要任務之一。即使是進來勢頭大好的拼多多,起初也因為假貨飽受批評。凡是個做生意的,都對假貨避之不及。

而對於成立不久的新興平臺來說,假貨的打擊往往是致命的。2019年倒下的電商公司裡,死於假貨的就有8家,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奢侈品電商“尚品網”

看了2019年41家電商公司的“死亡”經歷,從中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2017年,英國奢侈品品牌BURBERRY(勃貝雷)將尚品網告上法庭,稱其售賣的部分BURBERRY被鑑定為假貨。後尚品網被宣判敗訴,賠償勃貝雷公司180萬元。

經此事件,尚品網元氣大傷,流失了許多用戶。因為奢侈品不同於一般的小商品,就算是假的也能湊合著用,它的價值幾乎都在牌子裡。現在牌子被發現是假的,售價幾千幾萬的珠寶項鍊便變得一文不值,任誰也不能接受。

後來的兩年中,隨著消費者接連投訴在尚品網買到了假貨,尚品網的社會信用降到了谷底,終於在今年撐不下去倒閉了。尚品網的教訓充分顯示了誠信的重要性,對假貨的零容忍是一家電商公司立足的根本。

看了2019年41家電商公司的“死亡”經歷,從中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同樣面臨假貨危機的,還有另一家知名美妝電商平臺“聚美優品”。在被曝出售賣假貨後,聚美優品非但沒有承認錯誤,還宣稱自己不可能售假,讓危機一步步擴大。雖然它沒有出現在今年的“死亡名單”裡,但若是這樣發展下去,聚美優品很可能就是下一個尚品網。

看了2019年41家電商公司的“死亡”經歷,從中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補貼也要補得起

假貨問題固然嚴重,但2019年電商公司最大的“死因”卻是過度的補貼。

由於各大老牌電商已經通過幾輪“圈地運動”,完成了用戶的原始積累,新入局的電商公司就只能通過補貼才能在夾縫中生存了。他們的思路很簡單,即用高補貼壓低價格,以此吸引用戶,從而提高交易額,吸引融資,如此循環往復,積累用戶。

然而,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瘋狂的補貼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一旦融資失敗,資金鍊斷裂,等待他們的就只有無盡的深淵。

在這些失敗者中,“死相”最難看的莫過於社交電商“淘集集”了。從名字就能看出,它是一家模仿“拼多多”的公司,有人說拼多多是5、6年前的淘寶,淘集集是2、3年前的拼多多。

淘集集上面的商品不可謂不便宜,比如它的促銷活動有一個要求,就是參加者的價格必須比拼多多更低。不僅如此,它還採用分享獲得助力紅包的擴散模式獲客,每促使一個朋友下單,就能獲得3元的紅包。

如此討好用戶的結果,就是平臺補貼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獲得的收入,商品賣的越多就虧的越多,不靠融資就活不下去。但資方也不是傻子,有一個模式相同卻名氣更大的拼多多放在那裡,為什麼還要選擇“翻版”的淘集集呢?更何況,拼多多已經找到了一個不差錢的“騰訊爸爸”,但淘集集卻沒有穩定的金主

果不其然,淘集集的融資僅到A輪就戛然而止了,資本紛紛撤離,只留下一個30億元的大窟窿。淘集集就像坐過山車一樣,看了一眼高處的風景便急轉直下。

看了2019年41家電商公司的“死亡”經歷,從中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與淘集集同病相憐的,還有另一家電商公司“壹吉購”。壹吉購和淘集集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一家快消品B2B公司,是向上遊經銷商補貼。但持續的燒錢依然未能從根本上撬動那些合作十數年的利益關係,因此也於今年黯然離場。

所以,從淘集集們的經歷可以看出,照搬別人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先虧錢再賺錢”也要虧得起才行。一味地靠補貼取勝,終究不是一條可取之路。

看了2019年41家電商公司的“死亡”經歷,從中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沒事不要瞎創新

創新,在如今的電商世界裡並不是一個好詞。

電商在中國發展至今已有20多年,你能想到的模式很可能別人已經想到了,不一定是你的首創。至於為什麼看不到,要麼是因為新模式實施難度太大,胎死腹中;要麼就是因為早已石沉大海,死不見屍。在這個時代搞創新的,大多沒好下場。

比如生鮮電商“呆蘿蔔”,非要反其道而行之,不提供送貨上門服務,想在他這買東西必須上門自提。結果呢?上個月剛剛暴雷,一夜之間關了1000多家店,無物流模式宣告破產。用戶的評價的非常一致:都是自己去取,我為什麼不去更便宜的菜市場呢?

看了2019年41家電商公司的“死亡”經歷,從中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再比如想法更加天馬行空的“去樂購”,他們把一件商品分成若干等份,買家只用出其中的一份錢。等所有份額售出後,系統便會抽選出一位“幸運買家”獲得這件商品。這哪裡是在做電商,分明是在做博彩嘛!結果當然是連融資都沒拉到就倒閉了。

縱觀今年這些“劍走偏鋒”的電商公司,大多都是換湯不換藥的“偽創新”,只在形式上變了個玩法,但核心的盈利模式根本沒有革新,倒下也是應當。

所以,與其費盡心思想一些不靠譜的野路子,不如踏踏實實把生意做好。賺錢的原理很簡單,無非是低買高賣,概念再炒上天,最終還是要落到地面,瞎創新只有死路一條。

最後,請允許我化用《安娜·卡列尼娜》和《阿房宮賦》作個結尾:

成功的電商都有相同的喜悅,失敗的電商各有各的悲哀。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