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手下的洋槍隊是怎麼來的?

晃晃在線


清代太平天國戰爭期間,楚軍大帥左宗棠麾下確實有一支類似“洋槍隊”的中外合作僱傭軍,即和常勝軍齊名的常捷軍。

常捷軍的由來,和英法聯軍中的法國海軍部隊有關。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聯軍中的法軍艦隊一度仍然駐紮在東南重要的通商口岸寧波。

(常捷軍軍官合影,居中者為日意格)

(常捷軍的軍官服沿用了法軍軍服,只是軍帽的帽牆上增加了雙龍戲珠圖案)

1861年,太平天國軍隊攻佔了寧波。為了確保自身在寧波的利益,法國海軍駐華艦隊司令批准,由海軍軍官勒伯勒東、日意格等為主,以英法聯軍中的法國軍官作為骨幹,招募寧波地區的中國人,組建了規模在1500人左右的中法合作僱傭軍,稱為常捷軍。

1862年,常捷軍配合清軍收復寧波。隨後圍繞常捷軍的指揮權問題,中法雙方進行交涉,最終法方同意將常捷軍的指揮權交給中國,由浙江巡撫左宗棠統一調度,其兵力隨後擴充至4500人以上。之後在配合楚軍收復杭州、金華等太平軍佔領城市的作戰中,常捷軍表現奮勇,先後兩任統領勒伯勒東、達爾第福在戰場上作戰犧牲,後由法國海軍軍官德克碑統領。

(由常捷軍改編而成的寧波衛安勇)

1864年,隨著浙江戰事平息,常捷軍被解散,一部分精銳編入了寧波地方的衛安勇。作為後話,常捷軍解散後,常捷軍最後一任統領德克碑,以及常捷軍軍官日意格後來成為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船政的主要合作伙伴。


海研會


洋槍隊最早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舉,目的是藉助美國軍力鎮壓太平軍。左宗棠手下的洋槍隊有兩支,分別由法國人與英國人統領。浙江最初的洋槍隊是由寧波的地方官自發利用成立的,左宗棠一開始就著眼利用與逐步解散。引狼入室,必然帶來客重主輕。熟讀三國的他,對何進引董卓進京的故事深以為戒。師夷長技以助剿,這是李鴻章與左宗棠歷史上不光彩的一頁。左宗棠後來將法國的洋槍隊收編改造,找來德克碑與日意格,幫助自己辦理福州船政局,也算是用對了地方,不讓借師助剿那麼讓朝廷難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