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教育是一種灌輸,還是一種啟迪和感動?

Learning200


教育這個詞意義很深奧,對學校來說應該是灌輸啟迪吧!

老師為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需要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但條件有限,很多時候都是在灌輸

學生學習知識,需要由簡單到複雜,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但是教育教學是有任務的,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老師就要把知識灌輸給學生,不管他懂不懂。

如:語文課,每篇文章都是選的名人名篇,都是很好的範文。一篇課文最多三課時講完。老師通過教學,教給學生大聲朗讀,做到不錯字,不破句,熟讀課文記住文中的好詞佳句,可是學生寧肯化錢買《小學生作文選》他也不好好學習課本文章,有多少學生學以致用?特別是第二節課老師分析文章,教給孩子們閱讀理解方法。可有多少孩子認真學了?不認真學考試時閱讀理解不會,丟分很多。

語文課本里的文章,有記人記事的,可怎麼讓孩子寫《我的媽媽》讓孩子《記一件有意義的事》他們都不會寫?

老師為了完成課時任務,都在灌輸,不管學生學會學不會!

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育人,啟迪學生做一個思想品德高尚的好人。

語文任課老師做班主任,這是有道理的!語文課本里有很多名人:雷鋒、董存瑞、黃繼光、焦裕祿等等英雄人物。還有李白、杜甫等大詩人。語文老師通過教學,啟迪學生向這些人物學習,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他們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啟迪學生學做人!做一個熱愛祖國愛人民的人!

在這次疫情面前,真看明白了一些人!有的人把錢捐給美國,不捐給中國!還出狂言:中國缺錢與我無關!請問:你是哪裡人啊?有的名星,在國內掙大把的錢,生孩子做月子時一天費用

三萬!但國家有難,她成了局外人捐幾十萬。當然捐款志願,不能強迫!有難時才見真情啊!

從小就拍電影、電視劇,沒有上過學,沒有得到教育的啟迪!不懂怎麼做人!做什麼樣的人!

結束語: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教育是灌輸但更重要的是啟迪!

我是語文萍,一個教育戰線的老兵!


語文萍


人生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是接受教育,教育必須給受教育者以不以其願意否而進行灌輸。只是優秀的灌輸者使人在良好的心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


松竹118


我理解的“教育”,即是“啟迪和感動”,但也離不開“灌輸”。

一名學生,每天接受教育方式主要來自兩個“渠道”,按所佔時長,從前到後分別為“學校、家庭”。

這其中學校的教育通常都被各種課程安排的滿滿當當,可以說是一種“灌輸性”的教育。

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課間休息十分鐘,然後換個老師繼續如此。

網上批評學校“灌輸性”教育的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幾乎都圍繞在“創造力被扼殺、書呆子、讀書無用………”等等。

但你我都應該承認,大部分在這個社會中有作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學生時代都是課堂上最全神貫注的一批人。

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灌輸性”的教育在學生時期,是培養“學習能力”最重要的一種方式。

我們是如何學習一種新事物的呢?

聽到——讀到——記住——理解——轉化吸收

沒有人會懷疑這一學習流程,只要工作過的人都知道。

可你仔細想一想,這不正是學生時代我們每天在做的事情?

教育的意義是為了一個人健全的發展,這其中當然包括佔據我們大部分時間的“工作”。

說到這,我對“教育是一種灌輸”的觀點已經闡述完畢。

接下來,我們聊聊教育中的“啟迪與感動”。

“啟迪與感動”,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啟迪和感動教育的任務要落在家長們身上。

現實情況,學生們學習壓力很大,自然,老師們的授課教學壓力也會很大,學校能承載的,主要還是學生們學科知識的教育。

而對學生品行的發展,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看待事物啟發性角度的方式等等,這項工作就要落在家長的身上。

啟迪教育幫助孩子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看待事物,從而在以後的生活與工作中更加具備創造力脫穎而出。這需要家長從小培養,通過書籍、教育意義的玩具、網絡教育等等,陪伴孩子一件件的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引導孩子主動思考。

感動教育是孩子將來立於社會之本,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才能走的更遠。一個人的品性,通常決定了一個人能夠在未來達到的高度。家長在生活中需處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綜上,我認為教育即是一種灌輸,同時也是啟迪和感動,缺一不可,只有全都具備,孩子才能在未來的路上發展的更好。


金尚國典教育


現僅就教育中的基礎知識教學作一下探討。

灌輸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我教你學,我教多少你學多少,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永遠處於被動狀態,學到的知識永遠少於老師,這極不利於學生智力開發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事實上,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完全有可能實現。這就需要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一一實行啟迪式教學(或叫啟發式教學)。

值得一提的是,最基礎部分可能需要灌輸,但其目的是為了更好更有效地啟迪。從整體上看,這也屬啟迪範疇。

啟迪,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主動地感興趣地去學。其次是把獲取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點撥下,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

關於感動,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情感的投入,這一點也很重要。設想一下,如果學生對教師非常厭惡,教師講的課他還能聽進去嗎?


52淡然釋懷


“教育是一種灌輸,還是一種啟迪和感動。”對於這一說法,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是這樣認識的。

對於教育,咱不談大道理,大道理有時候是磚家的事兒[大笑]。即理論上是沒問題,但真正要用起來,簡直無法操作[摳鼻]。

所以,我願意說,教育是啟迪和感動。這樣,對於學生來說,學習就不是什麼難熬的事情,可能就是我們渴盼的享受學習,快樂學習。

可是,有時候,教育單單靠啟迪和感動也不是萬能的。有的學生就是啟而不發,感而不動[呲牙][呲牙]。

這個時候,老師還得搞個小動作,哄著灌輸一下下。當然,前提是哄著灌輸嘍。

事後,學生大喊:老師,你個大騙子,你灌的知識我們都消化了,吐也吐不出來了,這可如何是好?[大笑]

在這裡,感謝每一位淡泊名利的老師,感謝每一位通情達理的家長,感謝那一群狡猾調皮的小可愛們[愛慕][愛慕]。





魚兒無語


著名的教育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最好的教育是靈魂的喚醒,用心靈溝通心靈,點燃孩子們智慧的火焰,讓孩子們從心裡喜歡學習,愛學習,從而產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愛心耐心,用細緻入微的行動關愛每一個孩子,用愛的實際行動感化每一個孩子,讓孩子“親其師而信其道”。 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粒沉睡的種子,只要我們教育得當,愛心投入,耐心等待,有朝一日她們一定會美麗的綻放!



王老師一靜待花開


關於“教育是一種灌輸,還是一種啟迪和感動,”作為一名教師,我談談我的理解。

我認為,在幼兒教育中,教育中基本是知識的灌輸。女兒今年三歲,背詩、背英語單詞、認字,都是靠大量的重複,達成記憶的效果。這時候對她的教育基本都是灌輸,對於詩歌的內容與情感,她能有什麼理解?只是機械記憶。

或者說在學校教育中,知識的灌輸在很多時候是主旋律,伴隨學生年紀增長,啟迪與感動的成分會逐漸增多。無可否認,灌輸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是很重大的,哲學上講量的積累帶來質的飛躍,灌輸就是量的積累,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人生的底色。隨著年紀的增長,曾經接受的教育會讓你對周圍的世界、對自己的人生有新的理解與認識。

記得有一天,一個畢業多年的小姑娘給我發來一段話,說窗外在下著雨,自己坐在窗邊看雨,忽然就想起了“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這一刻自己心中有些落寞,有些傷感。她說想起了當年的語文課堂,想起上課時的我,想起我講的李煜和他的故事。上學時為應付考試背下的詩詞,此刻映襯著自己的心情,曾經的灌輸此刻應該是一種感動吧。

所以,教育中灌輸是必不可少的,但當它融進你的血液之中,在某個時刻會成為一種感動與啟迪。就像我在堅持給學生的閱讀課上所說,我讓你們放下為作文積累素材,尋找範文的心來認真讀書,讀書是滋養心靈的事情,生活中不只有高考,還有更悠長悠長的歲月。


楊老師的語文世界


看見你的提問想起當年大集體生產隊養雞廠給雞壓食的情景,這和教育差不多,有兩種餵雞方式,一種是讓雞自由吃食,一種是用機械把壓食管插到雞的胃裡一壓,一秒鐘的時間雞就吃飽了,手撒開雞以後立馬就找個地方窩下來不敢動了。在當時是先進的餵雞方式 ,這樣的灌輸式餵雞比自由式吃的飽,但消化不良。容易衝死雞,教育也一樣,灌輸式教育孩子沒有主動權,是被動的接受,開拓創新能力弱,模仿能力強。啟發式教育孩子有信心,孩子的想象力豐富,開拓創新能力強。要是站在戰略高度應該使用啟發式教育教學,因為這樣國家將來有競爭力。


過兩天1963


動手是什麼意思?若婚前就動手打你,此男女也,婚後必會家暴發生,這樣的男女不能娶或嫁!俗雲打是愛,如果你愛對方愛得死去活來心甘情願受暴虐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動手的意思是,在熱戀時一方(男女皆有)情難自禁主動動手動腳卻是正常的幹活!所謂男不壞女不愛,比如一個男子漢在幾年馬拉松戀愛過程中,裝得像柳下惠那樣坐懷不亂,不越雷池半步,那女子會喜愛這樣的呆若木雞的鬚眉嗎?😄


2968186160


教育不是灌輸也不是啟迪和感動,而是榜樣的力量。

很多人教育是傳授知識,做老師只要上課,即便照本宣科,也算是所謂傳授知識,然而被人誤認為,教育就是灌輸,那完全是老師不負責任!

老師的職責不是把知識講得多生動,而是訓練出孩子優秀的學習習慣,至於成績高低取決於孩子本事,但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對孩子一輩子的影響。

但是現在社會講究現實講究短期結果。很對老師誤以為把知識提煉,想方設法讓孩子快速記憶並考個好成績就算好老師。所以教育會被誤認為是灌輸。

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糾正,雖然見效慢,但效果好。而要讓孩子形成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老師要做表率,讓孩子耳語目染,所以老師榜樣的力量很重要。

教育的啟迪,是創設更多的環境和條件來讓孩子能力得以鍛鍊。

教育的感動是來源於老師的高度自律,且深深影響孩子的行為。

總得來說,教育的目標就是樹立還是正確的三觀和建立孩子優秀等等學習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