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刘备要杀他,被诸葛亮救下,可诸葛亮刚死,他就对刘禅说:是喜事

(一)叫板刘备

自古至今,人们总是把那些忘恩负义的人,称之为白眼狼。三国时期,民间公认的白眼狼是刘备和吕布。

但这实在有点冤,尤其是刘备,自始至终都胸怀大志,只是由于起点太低,所以不得不今儿寄居在袁绍手里,明儿窜到曹操那里……

刘备要杀他,被诸葛亮救下,可诸葛亮刚死,他就对刘禅说:是喜事

刘备颠沛流离了大半辈子,直到请出诸葛亮,拥有了庞统、法正后,才终于从刘璋手里夺走了益州,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但哪知就在此刻,“假白眼狼”刘备,遭遇了三国第一白眼狼:李邈。

李邈是益州人氏,一共兄弟四人,李邈排行第二。这兄弟四人,在益州很是有名,被称为“李氏三龙”……不是兄弟四人吗,为何被称为“三龙”?

刘备要杀他,被诸葛亮救下,可诸葛亮刚死,他就对刘禅说:是喜事

对啊,因为把李邈被排除在外了,原因是李邈虽有才华,但却“疏狂率直”,且刘备很快就领教到了。在刘备得了益州,自领益州牧后,便让李邈担任“益州从事”。

在来年的新年到来后,刘备设宴庆祝,本是大喜的日子,可李邈却拿着酒杯,公然叫板刘备:“刘老大,这个益州牧本来是刘璋的,可你身为刘璋宗亲,却夺了人家老大位置,拿走益州,你觉得这合适吗?”

刘备要杀他,被诸葛亮救下,可诸葛亮刚死,他就对刘禅说:是喜事

刘备强压火气,说:“果真壮士,说得好!可我就奇怪了,你说得这么好,可为啥当初我在取益州的过程中,你非但没帮刘璋出力,反而投降我啦?”

李邈大嘴一咧说:“还不是因为刘璋没实力呗。”李邈这话一出,无论刘备还是其他人都气坏了——这不是纯属没事找事吗?刘璋没实力,你就投降,可如今你又装清高,指责有实力的,这是什么逻辑?

刘备要杀他,被诸葛亮救下,可诸葛亮刚死,他就对刘禅说:是喜事

自然,有官员当场指出,李邈这是必死之罪,应按律应杀掉,刘备自然同意。诸葛亮连忙站出来,替李邈求情,因为李邈的哥哥李邵,深得诸葛亮喜爱和信任,那是有真才实学的,后来官至 “丞相掾”,等于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

有诸葛亮求情,也就放过了李邈。但还想再刘备手下是不可能了,所以李邈跟哥哥一样,也归属了诸葛亮。

刘备要杀他,被诸葛亮救下,可诸葛亮刚死,他就对刘禅说:是喜事

(二)叫板诸葛亮

公元228年,此刻的刘备已死,诸葛亮指挥蜀汉大军,第一次北伐曹魏!即《三国演义》中的“一出祁山”。

这次诸葛亮的出征,著名的事件都围绕着马谡——先被诸葛亮委以重任,去守街亭。哪料却志大才疏,把街亭丢了。致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诸葛亮含泪斩了马谡。

刘备要杀他,被诸葛亮救下,可诸葛亮刚死,他就对刘禅说:是喜事

而李邈则在这次事件中,也有突出表现,听闻诸葛亮要杀马谡后,李邈急忙跑来,对诸葛亮说:“使不得!当年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大将孟明,惨败给晋国后,秦穆公非但不杀,反而深刻检讨自己,最后正是孟明收服了西戎二十多个国家。再看楚成王杀了大将子玉,结果不到两代就衰败了。”

史载:随后李邈便被诸葛亮打发回成都了,意思就是说:诸葛亮也不要他了。皆知《三国志》惜字如金,以诸葛亮的为人和胸襟,绝不会是因为李邈反对杀马谡,就不要他了。

刘备要杀他,被诸葛亮救下,可诸葛亮刚死,他就对刘禅说:是喜事

所以参看李邈叫板刘备的记录,估计当时诸葛亮必会耐心解释,为何必须杀马谡,甚至也告诉他,连我自己都要自贬,承担责任。而李邈绝对是又说出了啥不着调的话,引得诸葛亮生了气——你这哪里是给我提建议来了,分明是逗我闷子!

但无论怎样吧,李邈也被诸葛亮一脚踢飞,倘若相关历史记载,到此为止了,其实有理由相信,李邈仅仅是情商超低,导致这样的结果。但哪知,李邈却还有最后一个记录,使其“白眼狼”的本性,暴露无疑。

刘备要杀他,被诸葛亮救下,可诸葛亮刚死,他就对刘禅说:是喜事

(三)污蔑诸葛亮,被刘禅怒而诛杀

诸葛亮的死,无论在蜀汉内,还是三国时期都是一件大事,无论其对手,还是蜀汉自己人,都对诸葛亮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但偏偏此刻,李邈却出现在历史记录中。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消息传到成都后,刘禅正伤悲异常呢。李邈就写来一分奏折《丞相亮卒上疏》。

刘备要杀他,被诸葛亮救下,可诸葛亮刚死,他就对刘禅说:是喜事

刘禅看完后,立时大怒,当即就把李邈扔死囚牢里,很快就诛杀掉了。因为李邈这奏折堪称狠毒,言称:诸葛亮独掌蜀汉雄兵,如同虎狼一样,权力太大,所以我李邈常常寝食难安,担忧蜀汉的前途和安稳。如今诸葛亮死了,是喜事!因为再也不用怕了,边境也不用打仗了,人们为此都在纷纷祝贺!

这简直是把诸葛亮说成了乱臣贼子一样,可问题是,天下哪有诸葛亮这样的乱臣贼子?

刘备要杀他,被诸葛亮救下,可诸葛亮刚死,他就对刘禅说:是喜事

且分析李邈这个奏折,分明透出了“投机和邀功”的意思,因为若刘禅是大昏君,必会清算诸葛亮。那时他可谓是首功,自然会得到巨大好处!

所以,李邈分明是一只白眼狼!若是堂堂君子,或真如史书上言称的“疏狂率直”,为何不在诸葛亮活着时这么说?这诸葛亮刚死,尸骨未寒,他马上就来这样一分奏折,完全忘了当年诸葛亮的救命之恩,他不是三国第一白眼狼又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