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京城大叔|一说春秋,每天5分钟读透春秋

05 京城大叔|一说春秋,每天5分钟读透春秋

上一期我们讲到本年春天鲁息姑内政外交的一些事情,到了夏天,郑国发生了夺嫡事件。

春秋虽然是鲁国的国史,也会记载一些其他国家的大事。最初的时候主要是同盟的国家或者同姓的国家遇事的时候会发通告给鲁国,鲁国就顺道记录在春秋上。到了中后期,霸主频出,一举一动都影响着鲁国的利益,对霸主的记录也就越来越多。

郑国和鲁国是同姓的国家,都姓姬,都是周王室的分支,应该是兄弟之国。我们之前说过鲁国的始祖姬旦是西周第一任天王姬发的弟弟,而郑国的第一任国君叫做姬友,他是西周第十一任天王姬静的弟弟。我们算一下辈分不难发现,郑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到本年为止才有三位国君,一任就是姬友,第二位呢叫做郑掘突,第三位也就是我们要讲的郑寤生。

郑寤生这个名字很有点来历,所谓寤生呢,就是逆着出生的意思。小孩子初生的时候,通常是头先出来,然后是肩膀,最后才是腿,有时候因为胎位不正,是肩膀或者腿先出来,用老话说,就是横生倒养,而郑寤生呢就是腿先出来的这种。郑寤生出生时难产,让他的母亲武姜受到惊吓,所以给他起名“寤生”。

这里要解释一下武姜的名字。其实她原本不叫武姜,她是申国人,申国姓姜,武则是她的老公郑掘突的谥号。也就是说武姜这个称呼至少是在郑掘突过世时候才有可能能用。我们可以大概推测一下武姜的名字,按照春秋的习惯可能就叫做郑伯姜,郑叔姜。当然了,因为春秋没有记录,我们也不能这么瞎猜,所以就只能以后世称呼她的名字称呼她为武姜。

她为大儿子起名郑寤生,是按照春秋时期的命名习惯,以出生时候的状态命名,这种情况叫做信。关于春秋时期的命名方法,我们在后面会讲到。

武姜很厌恶郑寤生,喜欢另一个儿子郑段,想立郑段段为太子,多次向郑掘突请求,郑掘突不同意。等到郑寤生即位的时候,武姜为郑段讨要封地。郑寤生就问她,你想让我把弟弟封在什么地方呢,武姜就请求制邑。

制邑在汜水边上,后世给它另取了一个名字,叫汜水关,这个地名大家肯定都听过,关二爷温酒斩华雄就在这个地方。而且据说西周第五任国君姬满喜欢巡游天下,曾经在制邑这里养老虎,所以制邑也叫虎牢关,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也是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制邑肯定是那种天下雄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那种。

那郑寤生怎么可把这么重要的地方封给他弟弟呢。所以他说:“制邑地势险要,当年虢叔就倚仗地势,有恃无恐,最后死在那里。” 虢叔是制邑以前的封君。虢叔的先祖是西周第一任君主姬发的叔叔,虢仲,想当年西周由一个地方小诸侯一跃成为能够和商王朝分庭抗礼的力量,主要靠的就是八虞二虢,而虢仲就是二虢中的一位。说起来,虢叔就很像郑段的样子,郑寤生说这个的言下之意就是,我把这么险要的地方给了郑段,郑段要是也像虢叔那么有恃无恐,不思修德,那下场不是和虢叔一样吗。这个理由说的冠冕堂皇,武姜也不好反驳。

郑寤生又说了:“制邑不适合,其他都邑随便你挑。”于是,武姜就退而求其次,谋求京邑。郑寤生就把就把京邑交给共叔段管理。当时人称郑段为京城太叔。太这个字,意思是位在前列。京城太叔就是在京城的国君的第一位弟弟。而在古代太字和大字是相通的,人们把太子写成大字,试想,郑段原本是一枚水灵灵的小鲜肉,年纪轻轻就被人叫做大叔,该有多郁闷。

郑段被封在京邑,是两兄弟第一轮的隔空对招。作为当年国君地位的最有力的竞争者,哥哥即位了,弟弟首先担心的是被清算,郑段选择制邑和京邑都是为了作防御。京邑虽然没制邑有名,不过这两个地方都在今天河南省的荥阳,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就是靠扼守荥阳成皋对抗项羽,即使以项羽之强,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破荥阳。况且,京这个字的本意就是人工堆砌的高台,古代的高台往往都是防御的作用,而京邑以京为名,就可以感受到当地人对京邑高台的自豪感。郑段选择这个地方,虽然比制邑差了那么一点,但是也算是防御力极强的要塞,而对于郑寤生来说,只要弟弟不要制邑,其他的事他都可以静观其变。

这两兄弟后事如何呢,我们下期再讲。当然,我就这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