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姜維得諸葛亮真傳,為何還是無法阻止蜀漢的滅亡?

姜維以曹魏降將的身份得諸葛亮重用並親自教導

,可是姜維跟隨諸葛亮的時間太短,沒來得及建立什麼功勳,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了。雖深得諸葛亮的欣賞和信任,但沒什麼資歷,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近二十年),姜維的角色都是蔣琬、費禕的軍事助手,每次出征都領兵不過萬。直到費煒遇刺身亡,姜維才一躍成為了蜀漢後期的軍事最高首領。可是蜀漢此時早已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之中,姜維也無法救蜀國於危難之中,最終蜀漢成為三國之中最早被滅的一家。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從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方面來說。

客觀因素方面:

1、三國中蜀漢只有益州一隅之地,據考證,蜀漢的人口只有東吳的一半不到,只有曹魏的五分之一多點。蜀亡之時,據記載“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也就是說每六個人中就一個不事生產的,按當時的生產力,蜀漢經濟怎能承受如此重負。有點窮兵黷武的感覺。

姜維得諸葛亮真傳,為何還是無法阻止蜀漢的滅亡?

三國人口、兵力對比圖

2、自夷陵之戰後,蜀漢的精英盡喪,特別是後備人才幾近團滅;而諸葛亮主政時,事必躬親,蜀漢文臣武將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培養(姜維在諸葛亮生前都沒有獨自領軍作戰的機會,其他人就更加不可能了)。所以在蜀漢在後期人才斷檔厲害,青黃不接,軍政人才缺乏。

姜維得諸葛亮真傳,為何還是無法阻止蜀漢的滅亡?

諸葛亮

主觀因素方面:

1、姜維在蜀漢根基不穩,不能服眾。前期遭費禕制肘,姜維每次出征領兵都不過萬;後期受黃皓排擠陷害,只好採取屯田漢中以求自保的措施。姜維在朝堂之上沒有建立威信,在朝堂之上也沒有同盟者。而作為蜀漢後期的最高軍事統帥,姜維遠離中樞,一旦有戰事就不能做到居中調動,策應四方。

姜維得諸葛亮真傳,為何還是無法阻止蜀漢的滅亡?

姜維

2、姜維用兵力求畢其功於一役,重攻不重守,所以改變魏延、王平的漢中防禦體系,採取“斂兵聚谷”,移漢中之兵向西,自棄險要,可是卻用人不當,直接導致陽安關守將蔣舒投降,傅僉戰死,陽安關失守,漢中門戶大開。有史學家說此舉是“姜維之亡蜀也”。

姜維得諸葛亮真傳,為何還是無法阻止蜀漢的滅亡?

姜維

3、姜維性格固執,對於同僚的不同意見,姜維不但不虛心聽取,反而認為是想看自己的笑話。姜維北伐之時,朝堂上支持的人是寥寥無幾,主政者基本都是強調修明政治,與民休養生息,徐圖進取。但姜維是執意主動進攻,不但未見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在最後一次北伐進行時,廖化勸姜維休整軍隊,認為“連年征伐,軍民不寧,兼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建議勿“強欲行難為之事”。但是姜維不聽,致使大敗而歸,損失嚴重,轉為被動防禦態勢。

姜維得諸葛亮真傳,為何還是無法阻止蜀漢的滅亡?

廖化

4、蜀漢後期,後主劉禪荒淫昏庸,寵信宦官黃皓,致使黃皓弄權,奸臣小人左右內政,弄的蜀漢朝堂烏煙瘴氣。而且在姜維北伐中,後主聽信黃皓讒言,在蜀軍即將攻破長安時,被強召北伐大軍回國,給了敵人喘息之機,致使北伐大業前功盡棄。

姜維得諸葛亮真傳,為何還是無法阻止蜀漢的滅亡?

黃皓

綜上所述,姜維在蜀國多有羈絆,有志難伸,再加上戰略戰術上有較大失誤,致使其是力不從心,無法救蜀國於危難之中,也無法阻止蜀漢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