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肝臟中醫用藥大總結,實用!

肝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每當聽到人們說“心肝寶貝”時,想必肝臟也是很開心的,但遺憾的是,大部分人都沒有把肝臟當寶貝一樣愛護。那麼一旦肝臟出現問題,該怎麼辦呢?又該如何用藥呢?

在研究肝臟疾病用藥前,我們必需先掌握肝臟的功能:肝屬木,主疏洩,主升發,主藏血,肝藏魂,為謀慮所出,開竅於目,肝主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聲為呼,在液為淚。

肝臟中醫用藥大總結,實用!

肝失疏洩

1.肝失疏洩

肝臟中醫用藥大總結,實用!

肝主疏洩,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若因精神抑鬱,情志不遂,肝失疏洩,氣機鬱滯,可導致肝鬱氣滯證。臨床可見情志抑鬱,常嘆氣,胸脅、少腹脹滿疼痛,走竄不定。或咽部異物感,或脅下腫塊。女性可見乳房脹滿疼痛,月經不調,痛經。治療需疏肝理氣、條達氣機。

疏肝理氣的常用藥物:柴胡、香附子、鬱金、青皮、川楝子、橘葉、薄荷、白蒺藜、生麥芽等。

2.肝火熾盛

肝臟中醫用藥大總結,實用!

肝氣鬱結,氣鬱化火,以致肝火上逆。表現為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口乾,急躁易怒,耳鳴如潮,甚或突發耳聾,失眠,惡夢紛紜,或脅肋灼痛,小便短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數。治療宜清肝瀉火。

清肝瀉火的常用藥物:龍膽草、桑葉、菊花、青葙子、決明子、黃芩、青黛、梔子、丹皮、夏枯草、羚羊角。

3.肝陰虛

肝臟中醫用藥大總結,實用!

肝鬱化火,遷延日久,耗傷肝陰,導致肝臟陰血不足,患者除頭暈眼花外,還可見兩目乾澀,視力減退,或脅肋隱隱灼痛,口咽乾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少苔乏津,脈弦細數。治療宜養肝陰。

養肝陰的常用藥物:山萸肉、生地、熟地、女貞子、何首烏、白芍、鱉甲等。

升發異常

臨床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升發太過,另一種是升發不足。

肝臟中醫用藥大總結,實用!

1.升發太過

升發太過,肝氣上衝,會出現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甚至偏頭痛、高血壓,此時需“鎮肝、平肝”。

常用的鎮肝藥:代赭石、靈磁石、石決明、珍珠母、生龍牡、天麻、菊花等。

假如肝氣上升,未及時治療,化為肝風,臨床可表現出頭搖,肢體震顫,手足麻木等“動搖生風”的證候。治療上除鎮肝、平肝外,還需平息肝風。

常用的平息肝風藥:羚羊角、鉤藤、天麻、白蒺藜、殭蠶、全蠍、蜈蚣等。

2.升發不足

若升發不足,一方面應給予補肝氣,增強肝臟自身的升發力量,可以用黃芪等;另一方面,運用升提的藥物,幫助肝臟升發,如柴胡、薄荷、生麥芽等。

藏血失職

脾胃虛弱,化源不足;或失血過多,久病重病,失治誤治傷等導致肝血虧虛,可出現頭暈眼花,視力減退或夜盲,肢體麻木,面白無華,婦女月經量少、色淡,甚則閉經等症狀。治療應滋補肝血。

常用藥物:當歸、白芍、首烏、枸杞、雞血藤、木瓜、鱉甲等。

肝經溼熱

溼邪停留肝經,導致肝經溼熱,患者可出現右脅肋部脹痛、納呆、尿黃、舌紅苔黃膩等。常用的藥物:梔子、龍膽草、黃芩、茵陳等。

寒凝肝經

因感受外寒,或寒邪侵襲,損傷陽氣,凝滯肝經,則肝經循行的部位就會出現疼痛,如少腹冷痛,陰部墜脹作痛,或陰器收縮引痛,或巔頂冷痛,得溫則減,遇寒痛增,惡寒肢冷。

常用的藥物:吳茱萸、小茴香、仙靈脾、荔枝核、川椒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