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畢馬威:今年中國經濟能夠實現6.5%的增長目標

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KPMG)日前發佈的2018年三季度《中國經濟觀察》稱,儘管去槓桿和金融監管的持續推進對中國經濟產生壓力,但內需和消費的帶動下,下半年中國經濟仍會保持平穩,全年能夠實現6.5%的增長目標。

畢馬威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平穩,經濟增速達到6.8%,去槓桿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宏觀槓桿率上升速度明顯放緩,企業部門槓桿率有所回落。同時,銀行體系內的資金空轉和非標融資也得到了有效抑制。但是持續加大的監管力度對經濟增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持續放緩,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大幅下滑。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基建投資增速僅7.3%,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3.8個百分點,基建投資的下滑也拖累整個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低點。

畢馬威認為,持續加強的金融監管以及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清理和規範使得基建投資受到一定抑制,在短期內會給經濟增長帶來一定下行壓力,但從長期來看卻是遏制地方政府債務擴張和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必由之路。

國際方面,畢馬威稱,雖然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但內需已經對中國經濟增長起決定作用,貿易衝突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仍然可控。根據畢馬威的數據,中國經濟對外需的依存度已明顯降低。2017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九成,顯示出內需在驅動經濟增長方面的主導地位。

報告指出,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也提升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工業產能利用率提升,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保持快速增長。民間投資的復甦和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也為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注入了動力和支撐。

報告還對近期的主要政策變化及其影響進行了分析,並強調中國推進的關鍵領域對外開放將為經濟增長助力。

金融開放方面,畢馬威指出,2018年是中國金融業開放高速推進的階段,體現了中國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體系日漸成熟完善、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中國央行行長易剛在3月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公佈了一系列金融領域的開放措施。二季度以來,包括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後不設限等政策相繼出臺。

畢馬威指出,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對境內外金融機構和中國金融監管體系來說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境內金融機構需要關注如何在有效吸收境外優質投資和技術的同時,增強自身競爭力;境外金融機構則應考慮如何選擇適當方式進入中國這一市場,並適應中國金融監管環境以免水土不服;中國金融監管體系也應仔細籌劃如何在進一步開放的同時防範金融風險,保證中外合作共贏。

6月28日,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發布2018年版《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該負面清單項目由63條減至48條,取消或者放寬外資進入汽車、飛機等製造業領域,以及金融、交通運輸、商貿流通等服務業領域及其他共22個領域的限制。

此外,針對自貿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 (2018年版)》也於6月30日發佈,於7月30日起施行,特別管理措施由2017年版的95條減至45條,適用於所有自由貿易試驗區。

畢馬威表示,2018版《負面清單》進一步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此次全國版《負面清單》的修訂中,製造業的開放尤為突出,且多為高新技術及高端製造業,例如新能源企業、飛機設計與製造、船舶設計製造等,也為外商投資提供了新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