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加強逆週期調節穩定經濟增長

地方政府一直是中國基建投資的主體,地方政府專項債對中國基建投資具有重要影響。

本報記者 唐福勇

“我們預期中國政府將通過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加強逆週期調節,穩定經濟增長。”以上是畢馬威中國近日最新發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觀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透露的觀點。

《報告》認為,受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中美經貿摩擦等因素影響,中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長依然面臨很大壓力。

在《報告》看來,消費依舊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為60.5%,拉動經濟增長3.8個百分點,繼續佔據主導。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小幅回升,名義增速為7.8%,較8月回升0.3個百分點。9月汽車消費同比-2.2%,較上月降幅收窄5.9個百分點,對消費的拖累有所減少。

生產方面,9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短暫反彈至5.8%,但受7、8月生產低迷的拖累,三季度工業增速整體較二季度下滑,前三季度工業增速5.6%,較2018年全年下滑0.6個百分點,反映出國內外需求依舊疲軟。同時,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自5月起再次進入收縮區間,10月錄得49.3,仍位於榮枯線(50)以下,預示未來工業生產依然面臨壓力。但是,1-9月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報告》指出,國際方面,全球經濟持續放緩,外需疲軟。全球製造業PMI(49.8%)連續6個月處於榮枯線以下,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制造業PMI均創近年來新低。

《報告》指出,面對內外環境的多方壓力,中國財政政策加大發力。從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各項財政政策落地情況良好。

截至9月,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累計同比增長9.4%,較去年全年提高0.7個百分點,9月當月財政支出增速由負轉正,積極財政政策發力明顯。為配合減稅降費政策的穩步推進,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今年10月9日,國務院印發了《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明確提出保持增值稅央地“五五分成”比例穩定、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等改革措施,有利於加強地方財政收入,更好地落實減稅降費措施。

貨幣政策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在8月進行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以下簡稱“LPR”)改革,以LPR作為銀行今後新發放貸款的利率基準,疏通利率傳導機制。8月、9月LPR連續兩次小幅下調,有利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壓力。央行在9月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並定向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釋放資金1000億元,這是2018年以來第6次降準。11月5日,央行進一步調低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5個基點,至3.25%。這是2016年2月以來MLF操作利率的首次下調,也是8月LPR改革以來首次降息。由於LPR的報價機制是在MLF上加點形成,預期在11月20日公佈的LPR也將相應下調,幫助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貨幣政策適度寬鬆加上通過LPR改革疏通利率傳導機制,有利於貨幣政策更加有效地發揮逆週期調節作用。

地方政府一直是中國基建投資的主體,地方政府專項債對中國基建投資具有重要影響。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矚目成績,但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三大領域的基建投資值得重點關注: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相關的交通、市政管網等基建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和提高民生水平的社會保障類基建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