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價值投資在中國如何“入鄉隨俗”?這些誤區你要避免

價值投資在中國如何“入鄉隨俗”?這些誤區你要避免

《聰明的投資者》全書我們已經帶大家讀完,相信大家也受益頗豐,從本期開始,我將梳理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本期我們來說說對“價值投資”的再思考。

我們還是先來複習下,格雷厄姆對投機者、投資者的區分:

價值投資在中國如何“入鄉隨俗”?這些誤區你要避免

這也引申出價值投資的基本思維:當股票的價格低於價值時,它就具有投資價值,而且這種差距越大,投資該股票越具有較好的安全邊際!比如,價值1美元的東西,你用40美分就能買到,你買了它,將來承受的風險更小、獲取收益的空間更大。

道理似乎很簡單,但在實踐中,卻問題百出。有些人堅持了價值投資,買入優質股,卻沒賺到錢;有些做了在別人看來都是投機行為的,卻賺了個盆滿缽滿。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將從價值投資的一些誤區中找到答案。

1,價值投資不是買“業績好的公司”就完事

很多人以為,遵循價值投資理念,就是長期持有優秀企業。但實際情況是,即便業績穩健增長,優秀企業的股價也並非處於一直上漲的狀態,甚至還會出新較大的階段波動,比如貴州茅臺,在“限三公”和塑化劑事件後,從2012年到2013年底,茅臺股價陷入了長達2年多的震盪下跌。

不僅要承受這種波動,還要有足夠的耐力、承受得住“寂寞”。比如從2013年到2015年6月,A股市場遭遇了史上最強的小盤股炒作浪潮,兩年半時間創業板指數漲了7倍,而同期格力電器僅漲了3倍,中國平安只有1倍,茅臺僅上漲20%。

在你持有這些優秀企業時,如果大家持有的中小創都在大漲,你是否能沉得住氣?如果能,你也將獲取巨大回報。數據顯示,2015.6至2018年年初,格力電器上漲了120%,中國平安上漲了80%,茅臺上漲了220%,而同期創業板大跌超過50%。

如果時間足夠長,一個效益好的企業定將產生強勁的股票。正如格雷厄姆最得意的學生--巴菲特所說:“從長期角度講,市場價值與企業價值是齊頭並進的,但在某個單一年度他們之間的關係可能是神秘莫測的。”

巴菲特還給出了一個價值投資的路徑:用便宜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然後忽略旅途中的顛簸、堅定的長期持有,最後分享企業成長帶來的收益。這裡還隱藏了一個點,就是“要用足夠便宜的價格買入”,不僅要找到優秀的公司,還要在足夠吸引人的價格點位,比如2013年跌到谷底的、不受歡迎的茅臺;大眾瘋炒創業板、各種題材的2014/2015那時候,被冷落的優秀公司。但絕對不是在2018年初買入已大漲兩年的白馬股,尤其當時大量散戶、機構扎推在這些公司裡(隱藏了巨大風險),很多白馬股票僅2017年就大漲100%,遠超前面十多年的平均水平。這時候去買,顯然已經步入了“投機”行列了。

2,價值投資不是買“低價股”那麼簡單

“價值1美元的東西,你用40美分就能買到”,這句話很容易理解成,買便宜的股票(低股價或者低市盈率)就是價值投資。雖然格雷厄姆也曾建議積極型投資者使用如下標準挑選股票----市盈率10倍以下。另外低價股也被認為有一些優勢,比如股價長期低迷、沒有多少獲利籌碼,只要耐心持有,總有輪動機會;而且還可能有併購重組的機會。

但其實這種思維已經步入了“投機者”的隊伍,實際上,格雷厄姆的“低市盈率”是和“高成長性(盈利能力穩健增長)”搭配的,如果光有低市盈率、卻沒有穩定可持續的成長性,這種公司也是殭屍企業的;而低價股很多是虧損股、垃圾股,股價下跌的空間和幅度甚至大於高價股,甚至可能退市,像香港市場上有大量幾毛錢、幾分錢的“仙股”就是這樣。

這部分總結下,“低市盈率”不是絕對指標,關鍵要看相對於公司的成長性,與同行業的其他公司、或者其他行業比,公司的市盈率是否被低估。“高市盈率”未必不好,有些高市盈率恰恰表明它的成長力和成長空間巨大,未必不是價值投資的菜。

同樣,低價股這個就更不用說了,你能說1.5元/股的ST保千里,比600多元/股的茅臺更具有投資價值嗎?

3,價值投資並不與“成長股”相沖突

一般認為,價值投資是買入被低估(股價低於公司實際價值)的股票;而成長投資是一種選擇高成長潛力股的投資策略。多數分析家感到它們必須二者取其一,這是因為他們習慣從思維上將二者對立起來:價值或成長。

巴菲特對此持不同觀點。查理·芒格也表示,“將‘增值’股與‘成長’股嚴格區分開的整個做法都是無稽之談。”在他看來,所有聰明的投資都應是價值投資。

在我們看來,就像上個小節說的,價值股你能說光便宜、沒有成長行嗎?價值投資的對象也是要成長的,只不過它的成長過去有歷史數據、且未來要可持續。

而成長股投資,更多的是未來較高的成長空間,沒有過去較長期的數據驗證、未來也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但只要它的股價沒有反映應該有的成長空間,那投資它就是有一定的安全邊際的、可以算是一種價值投資。反之,如果股價過分透支了成長空間,再去追漲,那才是投機行為、博傻行為。另外,這種成長性也會變化,比如公司有重大研發突破、創新產品、或市場/政策發生某種有利於該公司的變化,那麼股價可能也會低估了它的成長性,這時也會產生價值投資的機會。

簡單打個比方,如果用內在價值、價格低於價值理念去投資,一些騰訊、阿里、滴滴、摩拜、小米等等這樣的企業你一定會睜著眼睛錯過。

所以不要以為買了消費、藍籌白馬就是價值投資,買了某個科技股、某主題、某大漲明星股,就一定是投機行為。還是要具體分析公司的。

4,價值投資還要兼顧“中國特色”

A股是否適合價值投資,一度是很受爭議的。單從一些美股大公司、還有美國股指過去幾十年的股價歷史走勢看,在美國價值投資是毫無疑問的,甚至被動買入指數就足夠了。因為美國是有效市場。

但價值投資在我國實踐下來,效果並不如美國那麼的好。因為中國市場制度尚不健全(無論是發行、還是監管等),投資不夠成熟,很多金融市場的配套也不夠完善,算個半有效市場吧,股市連經濟的“晴雨表”都算不上,A股其實就像個電風扇、滑滑梯。

所以,在中國進行價值投資,可能需要作出一些修正。比如即便買了優秀企業,企業業績也是長期穩健增長,一旦被市場炒到一定高位,也是需要及時退出的、及時止盈離場的。對於一些高成長的行業、主題、概念,即便現在看“毫無價值”,也是需要進行綜合分析,適度介入的。

好了,本期內容就到這裡,下期我們討論關於“市場波動”,以及投資者如何應對波動。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