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中國半導體“教父”,70歲創業只為國之重器

教父、喬布斯與佈道者

1948年解放前夕出生於大陸,成長於臺灣,七十年代揚名北美,卻在中國半導體行業最需要的時期毀家紓難,幫助中國企業打破壟斷、在國際上佔據一席之地,他對中國半導體行業所做的貢獻,稱之“教父”毫不為過。極具天賦、憑藉一己之力創立的數家企業成為行業巨頭,日後卻被掃地出門,人生大起大落卻初心不改,堪稱半導體行業的“喬布斯”。引進國際投資機構、憑藉個人影響力為中國半導體制造開啟新局面,甘為人梯、70歲為夢想第四次創業,他對行業格局和從業者的深遠影響則是不折不扣的“佈道者”。

他是張汝京,一個應該載入中國半導體歷史的人。

中國半導體“教父”,70歲創業只為國之重器

張汝京博士


滄海橫流,英雄本色

學歷: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學士,紐約州立大學工程科學碩士,南衛理公會大學電子工程博士。

1970年起,就職於發明多晶硅製造工藝“硅烷法”的Union Caribide(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

1977年,入職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TI),進入集成電路發明者傑克基爾比的團隊,工作20年。

1997年,返臺創立世大半導體,三年後股東將世大以50億美元出售給臺積電。

中國半導體“教父”,70歲創業只為國之重器

張汝京一手創建的中芯國際

2000年,壯志未酬,舉家前往上海,創立中芯國際(SMIC)。初期以個人信譽為中芯國際背書,將高盛等知名投資機構吸納為股東,獲得十幾億美元寶貴的啟動資金。變賣在美多處房產,帶著妻兒和90高齡老母親定居上海。這一消息在業內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吸引了大量美國TI同事和臺灣同行來大陸創業。

中國半導體“教父”,70歲創業只為國之重器

轟動一時的中芯國際-臺積電專利案

2009年,因臺積電專利糾紛和雙方和解協議,張汝京被迫辭去中芯國際CEO職務,再度離開了一手創立的企業。而彼時的中芯國際,已經成為擁有五家晶圓廠的國內代工龍頭。2016年,中芯國際位列全球十大晶圓廠第4位,成長率達31%。

中國半導體“教父”,70歲創業只為國之重器

中芯國際為中國在國際晶圓佔據一席之地

在半導體生產設備對華封鎖的巨大壓力下,以僅晚於西方國家一年左右的時間先後拿到45nm、32nm生產設備。頂住多方壓力力主上馬12寸生產線,成為中芯國際快速取得優勢地位的關鍵。除此之外,他頂著壓力採用本土企業的設備,為難望國際同行項背的國內企業贏得了寶貴的市場。對內注重人才培養,若干年後大陸半導體制造業的高管,幾乎半數來自中芯國際。


中國半導體“教父”,70歲創業只為國之重器

被西方國家高度壟斷的硅片製造業

2014年,國內硅片產業被日企屢次斷供後,他第三次創業,成立上海新昇半導體,為國產硅晶片產業留下了最大的希望。三年後的夏天,傳出張汝京離開新昇半導體的消息,令人黯然神傷。隨後在多個公開場合,接下來最想做的是,是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中國開啟領先的CIDMCommune IDM)項目。

2017年底,為了未盡的半導體夢想,70高齡的張汝京主導的“粵芯”項目在廣州落戶,而這次已經是這位頑強的半導體老人第四次創業。這一次,希望他功德圓滿,他日江湖再見。


孤獨的光

有的星宿孤獨地燃燒著,熄滅了,很久很久以後,它的光才到達我們的眼睛。

——尼采

混跡江湖50餘載,功名塵土、世間浮沉可能對於張汝京已成過眼雲煙,可付笑談中。21世紀前半葉,我國各大產業已經取得重大成就和地位,而半導體作為國之重器,更需要我輩有志之士不忘初“芯”、砥礪前行。最重要的是,記住每一個困難時期挺身而出的人,他們的光芒本不應該暗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