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鄭永年:社交媒體挑戰人的獨立思考,自律能幫你解決很多問題!

鄭永年:社交媒體挑戰人的獨立思考,自律能幫你解決很多問題!

當今世界已經被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佔領,我們每天一睜開眼睛,大量多元化、碎片化的信息便撲面而來,分割我們有限的24小時。

於是,很多人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未來的“羊圈社會”中將淪為被控制的“羊”。

那麼,你要當“羊”還是“牧羊狗”?

這就要看你如何選擇了,自律能為你解決很多問題。

1

社交媒體挑戰獨立思考

我要了解的就是世界上在發生什麼,要避免特朗普所說的“虛假新聞”(fake news)。信息時代、社交媒體時代為虛假信息提供了很多方便。我不看微信推送文章;另外,我一個群也沒加,加入過的又退出來了。

我研究過互聯網,寫過一本書叫《技術賦權》,那時我的估計還是有點樂觀。人的學習能力來自哪裡呢?就是獨立思考

。以前只有紙媒的時候,一張報紙,為了真正理解上面的內容,我們可能會讀好幾遍。現在,在社交媒體上,思考的人越來越少。信息太豐富了,碎片化、多元化,大家只看自己喜歡的,但是,這些所謂的“知識”,未經過思考,還不能真正成為知識;遇到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本能地排斥,當它不存在。如此不加思考、只憑好惡地去接收信息,使人很容易接受一些比較偏激的觀點

實際上,大家在研究的恐怖主義,比如IS就是這樣進行激進思想傳播的。據我觀察,現在的好多群都非常偏激。因此,首先,你要具備鑑別真假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能夠獨立思考。然而,從普遍現象來看,大家就是在消費信息,人們都成了消費者,而非思考者,非常遺憾。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很難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當然,社交媒體本身是一個獲得信息、傳播信息的有效平臺。

2

你要當“羊”還是“牧羊狗”?

未來的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我寫過一篇文章,稱之為“人類不平等與‘牧民社會’的崛起”——其中講到互聯網對今天社會的影響。“牧民社會”分為兩個群體,即“牧羊狗”,信息提供者、製造者,他們越來越聰明;“羊群”,不用思考、一直跟著人家走。換言之,少部分人可能越來越聰明,因為他在思考怎麼把“羊”養好、如何去控制“羊群”

當組織者,比如互聯網公司、信息提供者等,他們掌握的技術越來越先進,其他人就越來越深地被技術所操縱。作為個體,我們還是應該有自我意識:你是誰?在這樣一個過度信息社會,如何成為你自己,而不是變成一頭“羊”?必須思考這個問題。對此,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思考。我一直說,從古希臘、中國春秋時代到現在,大部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都是對事物進行思考的產物,這些信息大多是他們自己觀察得到而非由他人提供。他們不是信息的消費者,而是蒐集者、生產者。現在,我們要改變消費行為,避免一味地消費信息,而

要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和蒐集者。一個聰明的蒐集者,要提取有用的、真的信息。

3

我擔心年輕一代成為“羊群”

不過,對於年輕一代,我害怕他們成為“羊群”,而非“牧羊狗”。對於很多人而言,手機已經內化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這是好的一部分還是壞的一部分呢?有時候,我說:你一定要剋制一下,在一天中,你要有幾個小時放下手機。但是,現狀很可悲,年輕人兩個小時沒手機可能就活不下去。我一個廣東朋友,他說,他的小孩兩個小時沒有wifi就說要跳樓了。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很危險。當然,現在還處於發展過程中。時代在發展,但是我相信人性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在某一階段,人類被某種外在的因素影響、走錯了方向,或者說,走到一個極端,中國人說“物極必反”,就會經過一個反思的過程

舉例來說,在以前的宗教時代,大家漸漸放棄了思考,一切聽從“神”的指示,什麼東西都拿宗教來評判。大家慢慢意識到:這樣不對,後來,經過反思,就發生了宗教改革。1994年,中國才開始有互聯網,時間並不長。我們眼下還在擁抱互聯網,經過一段時間,人類就會對互聯網社會、對信息社會進行深刻反思。其中邏輯都一樣。

4

自律能幫你解決很多問題

在新加坡,我每天6:45準時起床,十幾年如一日,有點像軍人的生活,不抽菸、不喝酒、不旅遊。年輕一點的時候7點起床,因為動作快,8點半上班肯定來得及。

我讀博士時很難不自律。因為那時要上課、要寫文章,事情做不完,根本沒有時間,一天睡不到四五個小時。工作以後,我也非常自律。

對自律,每個人看法都不一樣。我認為自律是一種美德,尤其是對男人來說。我會給自己設定一下條條框框,然後去遵守。

兩個哲學家對我的影響比較大。

一個是康德。他非常自律,當地村民可以根據他的活動判斷時間。在這方面,我遠遠跟不上他。另一個是薩特。薩特存在主義講自由,所謂“自由”就是做我喜歡做的事情。

我基本上就是 “

在自律裡面的自由”。

人必須自律,每一個人都需要養成某種程度自律。現在的生活太豐富了,選擇太多,酒吧、歌廳……什麼都有。但是,你選擇花兩個小時讀一本書,跟花同樣的時間到酒吧喝酒、去歌廳唱歌,結果不一樣。自律能幫助你解決很多問題。不自律的人,我不清楚他們是如何生活的。中國男人在中年之後越來越油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自律。這個一定要避免,肚子那麼大,看著都覺得不舒服。

5

中國人現在不太愛讀書

現在的中國人,從小到老都不太愛讀書。中國年輕人不愛讀書,是出了名的。我很瞭解出版社一年賣多少書、人均一年讀多少書。日本人、德國人喜歡讀書,中國人呢?每次看到大媽跳廣場舞,我就在想,在歐美日的話,這個年紀的人大概要麼是在看書,要麼是在抱孫子。這是件很麻煩的事情,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以後就會變成我所說“羊圈社會”。書的質量良莠不齊,跟大家不讀書也有關係。在一個喜好閱讀的社會,這種亂七八糟的書出版不了。正因為大眾不讀書,閱讀品味越來越低,才給了這些亂七八糟的書以生存之機。每次在中國機場,我都特別關注機場的書店。比較一下中國與美日歐的機場書店,就會發現區別——中國書店到處擺著生意經、風水算命、成功學,比如馬雲在講怎麼做生意,沒有幾本正經書。滿書店都是心靈雞湯。這就是中國社會的窗口,透過這扇窗戶,我們呈現給全世界的,就是這些東西。當然,西方也有庸俗的東西。但是,西方把這些東西放在角落裡,而中國是把它們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6

為什麼不愛讀小說

我以前學政治理論,受專業影響,我讀哲學、歷史比較多。這次出差,我帶了兩本阿倫特的書,一本錢穆的作品。我比較喜歡這類書,可以供我思考。至於文學作品,我是不讀小說的。也許因為自己生活經驗比較豐富,一本小說看下來,每次都有種上當的感覺,還不如自己想象的精彩。所以,習慣於理性思維以後,我不喜歡這種虛構的東西。當然,這與年紀也有關係。小年輕可能更多的在考慮生活問題,年紀大了,會思考一些哲學問題。很多人都提出讓我推薦些好書,但是,我不會這麼做,這是誤導人家。我的書架上資料性質的書比較多,還有就是哲學類、歷史類。經驗性的東西也很重要。我做中國研究,一輩子可能不會寫關於拉美或者非洲的一篇文章,但是,我80%的書不是關於中國的,而是關乎歐美、日本、非洲、拉美的。因為社會科學有個特點——不能做實驗,只能觀察不同的社會怎麼發展。讀這些書,非常長知識。另外,要活讀書。怎麼活?當你讀歷史的時候,比如古希臘,你不僅要設想自己是古希臘人、生活在那個社會,並且,還

聯繫現實。如果不能與現實相結合,最多能讀成個書呆子。

鄭永年:社交媒體挑戰人的獨立思考,自律能幫你解決很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