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呼吸專家科普:支氣管哮喘與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關係與治療方法

哮喘病不是一種單發性質的病,它往往和其他的病症結合,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過敏性鼻炎和鼻竇炎。其症狀相識,發病原因也有相通的地方,治療的時候往往也是一起治療,病情一起得到控制。那麼哮喘病與過敏性鼻炎和鼻竇炎的關係是什麼,又要如何治療呢?接下來就讓

濟南哮喘病醫院的專家為我們解答一下。

關係

一、過敏性鼻炎與哮喘病

哮喘和過敏性鼻炎(即變應性鼻炎)常常同時並存。有報告稱,患過敏性鼻炎者半數有哮喘病。哮喘病一個很重要的病因就是由過敏原所致。鼻是呼吸道的門戶,過敏性鼻炎患者對某些過敏原及冷空氣等也特別敏感,如吸入花粉、粉塵、蟎、黴菌孢子及刺激性氣體時,可迅速產生Ⅰ 型變態反應,患者可突然出現鼻塞、鼻及咽部發癢、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咳嗽等症狀,繼之引起神經紊亂,氣道反應性增加,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很快出現胸悶、憋喘、呼氣性呼吸困難等症狀。由此可以看出,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病是一種病因引起的不同部位的兩種不同表現的疾病。亦可以說是一種疾病的兩個不同階段,即過敏性鼻炎是先兆,哮喘發作是結果。今年更認為二者是一個氣道,一種疾病。兩者都屬Ⅰ 型變態反應,病理基礎都是以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的變應性炎症,而且都有氣道高反應性等。大多哮喘經規範性治療,過敏性鼻炎可顯著改善;反之,積極防治過敏性鼻炎誤認為傷風感冒,然而鼻炎一般不發熱,以鼻塞、鼻癢、流清涕和連續噴嚏為突出表現,鼻粘膜蒼白、水腫,鼻炎還可伴嗅覺減退等,且症狀發生快、恢復也快,這是與一般傷風感冒所不同的,只要警惕,還是較易鑑別的。

呼吸專家科普:支氣管哮喘與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關係與治療方法

二、鼻竇炎與哮喘病

臨床上發現,部分哮喘患者有頭痛、鼻塞、黃涕等,提示合併有鼻竇炎。這些患者常規抗哮喘治療效果不佳,經積極治療鼻竇炎後,隨著鼻竇炎症狀的好轉,哮喘病也隨之好轉,可見鼻竇炎與哮喘病也有密切關係。這主要是鼻竇炎患者常有流鼻涕、鼻塞、張口呼吸、咽乾、發癢等症狀,尤其夜間鼻竇的炎症分泌物下流,刺激喉、氣管及支氣管,產生咳嗽和支氣管痙攣;同時鼻竇的炎症增強了對β2受體的阻斷作用,使鼻-氣管反應性增高。此外鼻竇的分泌物刺激鼻和鼻竇的迷走神經,這是它參與鼻-氣支管收縮反射的傳入途徑之一。由腦的迷走神經傳出的信息,沿迷走神經的傳出弧到達氣管、支氣管的受體,這是引起反射性支氣管痙攣的重要機制。鼻竇炎以上頜竇炎較常見,除膿涕外,可有頭痛、頭暈、上頜竇區疼痛及壓痛。伴有鼻竇炎的哮喘病患者拍鼻竇X片(華氏位)可以發現鼻竇粘膜增粗、竇腔模糊,甚至有積液(或膿)。

1、過敏性鼻炎與哮喘病

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病的抗炎治療均以吸入糖皮質激素為主。過去通常經鼻和經口分別吸入進行上、下呼吸道的抗炎治療,而目前一旦患者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哮喘徵,就應藉助特殊的口鼻兩用霧化罐(吸保),經鼻吸入糖皮質激素進行上、下呼吸道的聯合抗炎治療。

呼吸專家科普:支氣管哮喘與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關係與治療方法

變應原疫苗治療:俗稱脫敏治療,是過敏性鼻炎-哮喘徵的重要治療方法之一,其療效已經在鼻炎合併哮喘的患者中所證實。臨床上主要針對塵蟎和各種花粉進行脫敏治療。研究證實該療法能改變過敏性鼻炎-哮喘徵的自然進程並可在停止治療後維持數年的療效。

對症治療:在聯合控制上、下呼吸道炎症的同時,尚要對上、下呼吸道的不同症狀進行相應處理。擬交感神經藥在控制上、下呼吸道症狀中的藥理作用是不同的。鼻黏膜血管充血引起的鼻塞症狀可被血管收縮藥物——α-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所改善,而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則需要應用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治療。對患鼻竇炎的兒童給予抗生素治療可改善下呼吸道症狀。

2、鼻竇炎與哮喘病

上頜竇穿刺抽出膿液有診斷價值,同時也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抗生素治療可選用氨苄青黴素、氯唑青黴素、及阿奇黴素、林可黴素(潔黴素)和克林黴素(氯潔黴素)等,喹諾酮類藥物也有效(但兒童不宜用),必要時可加用甲硝唑類抗厭氧菌感染藥物。

呼吸專家科普:支氣管哮喘與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關係與治療方法

溫馨提示:上面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了哮喘病與過敏性鼻炎和鼻竇炎的關係以及要如何治療。希望可以幫到大家,此外,專家提醒,若是發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