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蕭何、張良和韓信,如果必須去掉一個,要得天下,你選擇去掉誰?

我的獨立空間


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韓信,是劉邦得天下的關鍵。劉邦自己都說能得到天下就是靠這三個人,張良負責制定正確的戰略方向,大局觀非常強!蕭何是大管家,管理後勤糧草和經濟,保證軍隊的正常運行!韓信是軍神,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能打敗項羽的一把利劍!三個人如此重要,哪個都不能失去,失去了一個也許劉邦就不能得到天下了,人才難得啊,人才有時能頂許多個師啊!



真的要選擇失去一個,那就只能選蕭何了,不是說蕭何不重要,關鍵是劉邦是否能找到替代品,替代蕭何職位的人,像蕭何那樣能力的人!而劉邦可以找到這個人,這個人就是陳平!陳平這個人由於私德有虧,所以大家輕視了他的能力,其實陳平是個很厲害的人呢!陳平在劉邦,呂后兩朝中居然能存活下來,後來還和周勃等人起兵幹掉呂氏族人,擁護文帝上位,而他自己也做到了丞相,可謂厲害啊!而蕭何也做過丞相,就是說陳平適合代替蕭何的職能!丞相是國家的大管家,管後勤管經濟,需要觀察入微,心細如塵,對細節的操控能力和管理大數據能力,畢竟丞相管理這麼多事情和數據,不細心是管不住的,蕭何有這樣的能力,陳平也是有這樣的能力!


陳平投奔劉邦的過程中就看出陳平的觀察入微。陳平投奔劉邦,去到渡頭搭船,搖船的是個高大威猛的大漢,陳平觀察到這個人老是盯著自己衣服看,陳平心思如塵,知道這個人可能是打家劫舍的人,要對自己圖財害命,可是自己打不過他啊,逃吧,自己不會游泳,就算會游泳也遊不過這個人,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怎麼辦呢?陳平找到了方法,他說這天氣太熱了,就把上面的衣服給脫了,光著上身好心的去幫大漢搖船,漢子一看這個陳平光脫脫的,沒有一點油水可撈,也就打消謀財害命的念頭,陳平逃過一劫!從這個事情上可以看出陳平的細心,他完全可以頂替蕭何的職位!管後勤糧草的必須到大大小小的數據心裡有數,才能管好,這就需要細心了!而陳平挺貪財的,這個也是優點啊,貪財嘛,意味著斤斤計較,絕不浪費,這管後勤最好,能把一分錢當兩分花的錢是大才啊,管後勤最合適了!


所以沒有了蕭何,劉邦應該找陳平代替蕭何的位置,當然陳平可能比蕭何差點,可至少能管好,不會出現大的錯誤,畢竟蕭何是丞相,陳平也是做過丞相,能力應該有相同的地位,如果那樣,陳平也許就是漢初三傑中的一位了,當然地位不是很高,畢竟他私德有虧嘛,但是能力還是有的,選擇他沒錯!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韓信!去掉韓信對劉邦的事業肯定有影響,但是僅是戰術性的。有了蕭何,就像打遊戲,可以無限制補血,只要老闆劉邦不掛掉,勝利是早晚的事情。有了張良再加上陳平,用政治手段讓英布、彭越加入到劉邦陣營,在政治上、戰略上,項羽應該是沒法贏得勝利。戰術上,劉邦遜於項羽,但是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漢將都已經在戰爭中學會了戰爭,對項羽的戰鬥已有還手之力。就算是不濟項羽,但是對付他的手下應該是不遜於對手的。

項羽輸給劉邦,最主要的不是軍事上的失敗。政治上的失敗,決定了他失敗的命運。韓信只是加速器!有了韓信,項羽敗的會很快!沒有韓信,就是多打幾年而已。


風的節奏


蕭何張良和韓信,如果去掉一個

蕭何,韓信,張良的缺點

網上有寫"蕭何長於治國,卻缺乏魄力;張良長於計謀,卻短於決斷;韓信長於統兵,卻為人太過張揚" 這句話的出處在哪裡?展開

我來答

xp19971025

LV.4 2019-08-22

1,蕭何:缺乏魄力

有治國之才,很早跟隨劉邦起兵,對劉邦忠心耿耿,類似於劉邦的大管家,表面上缺乏一點魄力,其實並不是他本身沒有魄力,而是他明白,在劉邦手下幹活魄力沒啥用,不能夠“喧賓奪主”,否則會很危險。

2,張良:缺乏謀斷

軍事天才,雖不是帶兵大將,胸中韜略可抵十萬大軍,類似於劉邦的軍事顧問,屬於“智囊團”一類的人物。深知劉邦為人,“鳥盡弓藏”的言論就出自他口。

他也並非沒有決斷,而是他知道做決斷並不是他的工作範圍,做決斷的只有老大——劉邦。正是如此,他才是劉邦手下為數不多可以得到善終的開國肱股。

3,韓信:性格張揚

韓信的爭議很大,一說他死得冤,死的可惜,而說他死的應該。韓信是正統的領兵大將,屬於衛青霍去病一類的人,但此人信念不是很堅定,容易受到蠱惑。我選韓信。


淮潁遊子


韓信、“國士無雙”!即便放在中國軍事史五千年長河裡比較,他依然也是如泰山北斗般閃耀於璀璨星空之上……顯然、漢初三傑唯有韓信無可替代。

“吾何以得天下?”劉邦回答眾將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第一、蕭何可以去掉,不是說不需要他的後勤工作所起到的作用,而是說他的工作很多人可以勝任。

後勤工作雖說極其重要、但是這種工作並不是高門檻,並不需要特殊天賦、而僅僅需要勤勉細心而已,一個踏實肯幹的細緻者都可以足夠勝任。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非要尋求替代者,蕭何可以拿下。

第二、張良對於劉邦來說確實非常重要,但是在劉邦陣容裡還有一位陳平同樣不讓分毫。

論奇思妙想的良謀、陳平絲毫不亞於張良。但要說起陰謀詭計的陰毒、刻薄、尖酸、則陳平遠遠勝於張良……這就好比後世三國裡的郭嘉和賈詡之比。如果我們確實要割捨張良,當然也是可以的,前提是陳平存在。

第三、漢初三傑唯一舉世無雙、不可取代的人選是韓信。畢竟、不管是張良多麼的奇思妙想還是蕭何的物資糧餉不斷的供給、最終前提還是要靠韓信在戰場上真刀真槍的血拼而得來大好江山。

大漢王朝能夠建立、韓信的作用無可替代。其實項羽也是極其出眾之人,他對騎兵戰術的革新運用也是超越以往的存在,特別是針對以步兵為主的中原軍隊他的部隊根本就是天神般。

但即便如此,韓信依然能夠一戰徹底打敗他,可見韓信的作用確實無可替代。當然、韓信也不是一出山就那麼出類拔萃,他也是長期在霸王身邊耳濡目染,從霸王的一言一行中學習戰爭,這是被我們忽視的一點細節。

可惜的是、韓信沒有能夠出徵匈奴,否則我們後世之人也有機會看到更精彩的演出。


D平


先說答案,這三個人如果去掉一個,那就只能去掉“得天下”了。

三個人各自負責的行軍打仗最重要的三個方向,是成敗的關鍵,去掉哪一個,都無法取得最終的勝利。

蕭何有首義,舉賢,穩固後方,保障軍需的大功。

蕭何在沛縣功曹的時候,多次利用職權維護劉邦,在劉邦押送勞役,逃跑後,有保護她的夫人呂雉,倡議以劉邦為首反叛。如果沒有蕭何,可能就沒有劉邦的後來,可能他就會變成流寇。蕭何月下追韓信,替劉邦得到以為戰神,否則劉邦可能會老死新鄭。入駐蜀國時,蕭何穩定後方,恢復生產,保障劉邦軍隊源源不斷的得到軍需物資。諸葛亮六出祁山,有幾次是因為糧草不濟而撤軍的,由此可見,蕭何的功勞之大,如果諸葛亮擁有蕭何,說不好也可以大幹一場。

張良輔佐劉邦順利入取關中,霸上協助他脫離困境,進入巴蜀燒燬棧道,下邑奇謀,撫慰韓彭,建都關中等等

張良在朋彭城會議後,跟隨劉邦西取關中,一路上幫助劉邦化解了一個個的危機。勸劉邦攻打宛城,除去後顧之憂,鴻門宴買通項伯得以逃生,如果沒有張良,劉邦很可能就跟項羽大幹一場,也就沒有以後。入取咸陽後,提出約法三章,有效的為劉邦贏取民心。在巴蜀,張良打算離開漢王去侍奉韓王,把劉邦賜給的金銀,轉送給項伯,為劉邦求取到了漢中之地。在大決戰時候,劉邦被圍困滎陽,韓信和彭越卻不斷的在攻城掠地,韓信想稱王,如果不是張良,劉邦可能就失去一個強援,畢竟項羽也打算拉攏韓信。所以沒有張良,劉邦可能封侯,不不能成就帝業,這也是為什麼項羽失敗的原因,就一個謀士,還不能夠得到徹底的信任。

韓信,戰神一樣的人。獨力掃滅六國,淮水滅龍且,鴻溝圍項羽,無一敗績。

如果劉邦只想封王封侯,他可以沒有韓信,畢竟他有那麼多的謀臣將領,攻城掠地,守衛疆土,已經足夠了。但是要出關中,攻取天下,沒有韓信是萬萬做不到的。西入關中時,曾才張良為將,可是不行,而手下的將領,多是沛縣的人,大多沒有讀過兵書,蠻攻還行,大戰略就不行了。

所以,這三個人缺少一個,劉邦都無法奪取天下,或者奪取天下會變得更加艱難,時日更長。當時,這三個人的成功都與劉邦有些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不是劉邦的駕馭,很可能也無法成功,他們是一個團體,缺一不可。


考古論今


瞭解秦末漢初歷史的人知道,劉邦之所以最後能夠成就自己的霸業,張良、蕭何、韓信可是功不可沒。劉邦這樣評價他們三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可是他們在幫助劉邦坐上皇位之後,蕭何和張良卻沒有被劉邦殺死,安然的度過了晚年,而韓信最後被呂后殺死了。從這個可以看出,韓信想對比張良和蕭何來說比不上他們倆聰明。但是張良和蕭何哪個更聰明呢?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解說一下。

我們先來說下張良。張良的祖上本是戰國末期韓國的丞相,是韓國的貴族,他精通外交、大戰略,人事制度,繼承人制度等傳統貴族學問方面。在這幾方面中在張良在幫助劉邦的事情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劉邦每次遇到大的事情不知道怎麼選擇的時候就會問下張良,張良都會給他很好的建議,幫助劉邦解決他的煩惱。在人事任命上也給了劉邦很大的幫助,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最大的能力。在繼承人上劉邦後來寵幸戚夫人,想立戚夫人的兒子為太子,張良選擇了幫呂后,也是三番五次、死心塌地的幫。

張良所獻的計謀多些,是個很厲害的謀士,降宛取蟯 佐策入關,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下邑奇謀 畫箸阻封,在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在楚漢戰爭中“長計謀平天下”最後功臣而退,明哲保身。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推薦韓信,在劉邦心目中,真正知根知底的是蕭何。劉邦起事前,就和蕭何很要好。蕭何早年是衙門裡的小吏,在劉邦還是個經常連酒都喝不起的平頭百姓時,蕭何曾經常幫助劉邦,劉邦與蕭何,這等關係,誰能比得?。蕭何主管大後方,保證了前線的持續作戰,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他是一心一意幫劉邦的。為大漢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從下面這件事情上我認為張良還是比較聰明的。張良在漢初建立之後選擇功成身退,只和劉邦要了一個“留”的地方。並且手裡沒有兵權,在劉邦這些所有的人員裡面,張良是最讓劉邦放心的。反之蕭何雖然是和劉邦在一個沛縣地方的人,彼此之間都非常熟悉,在整個事件上,蕭何不止一次的讓劉邦產生了懷疑。

在楚漢戰爭期間,劉邦第一次對蕭何的懷疑,劉邦一邊在前線打仗,一邊擔心後方局勢,多次派使者慰勞蕭何。有人對蕭何說:“如今陛下在征戰沙場,餐風吸露,自顧不暇,卻多次派人慰問閣下,這不是明擺著有懷疑閣下之心嗎?我替閣下拿個主意,不如派您族中能作戰的全部奔赴前線,這樣大王就會更加信任閣下了。蕭何執行之後,擺脫了懷疑。

漢將陳豨謀反,劉邦御駕親征。蕭何因為幫助劉邦殺死了韓信,派人拜蕭何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戶,並且派士兵五百人、都尉一名,作為相國的衛隊。滿朝文武都來祝賀蕭何,只有召平前來報憂。他對蕭何說:“恐怕禍患從此開始了!皇上在外征戰,而閣下留守朝中,明明不必以身涉險,卻無端加封閣下、為閣下增設衛隊,這是由於淮陰侯韓信剛剛在朝中謀反,皇上因而有了懷疑閣下之心。增設衛隊保護閣下,其實並非恩寵。希望閣下謝絕封賞,把全部家產都貢獻出來資助軍隊建設。這樣皇上必定高興。”蕭何依計而行,擺脫了懷疑。

漢十二年,淮南王黥布謀反,劉邦再次御駕親征,在外多次派遣使者回京打聽蕭何都在幹什麼。回報說:“蕭相國在京安撫百姓,拿出財產資助軍需,和平定陳豨反叛時一樣。”於是又有人來對蕭何說:“恐怕閣下離滅族之禍不遠了!閣下功高蓋世,無以復加。閣下當初入關,已經深得民心,十餘年來,百姓都已歸附於您,您還要孜孜不倦地爭取百姓的擁戴,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啊。皇上所以多次派人詢問閣下所作所為,就是唯恐閣下控制關中動搖漢室。現在您不如做一點強購民田民宅、放高利貸之類的事情來‘自汙’,敗壞自己的好名聲,這樣皇上才能心安。”蕭何依計而行,劉邦果然大為高興。

蕭何讓劉邦產生了三次懷疑,並且在每次擺脫劉邦懷疑的計謀上都是其他人幫助他出謀劃策的。在這一點上我認為張良還是比蕭何聰明一些。知道功成身退,讓劉邦一直比較尊敬的。 所以我認為張良比蕭何聰明一些,知道功成身退,

韓信卻不同,他不但不懂得功成身退,反而犯了主動邀功的致命錯誤,最終被蕭何和呂后設計殺害。區別於蕭何和張良兩位文臣,韓信作為武將本就容易招致懷疑,但他最終被殺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不知退守,過於高調

  韓信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太高調。韓信是千古難得的帥才和將才,能夠把弱小的軍事力量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最後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將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徹底擊敗,讓項羽自刎烏江,奠定了建立漢王朝的基礎。但他太高調了,不知謙虛為何物。


人在漿糊


蕭何、張良、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被劉邦認為是定鼎天下出力最多的,然而他們三人並非都如傳言中那麼功高蓋世、鬼神莫測。三人之中蕭何內政出色,但謀略非其強項,張蒼可取而代之,張良的定位是革命先驅,紅色招牌,象徵性的作用更大,他的謀略絕非劉邦誇讚的那麼強悍,李左車、蒯徹、陳平都可取而代之,只有兵仙韓信,其統兵能力在當時可謂一絕,無可替代。


背後一刀_


帥帥讀史為您解答。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每一個人在自己的領域都是牛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如果非要去掉一個,我忍痛選擇“兵仙”韓信,下面我們具體分析:

不可替代的蕭何

蕭何的作用有三點:

安撫百姓,穩定後方

四年的楚漢戰爭,如果沒有一個穩固的大後方,前線的將士也不可能放心大膽的同敵人頑強作戰,而蕭何曾任沛縣官吏,在這方面有獨特的工作經驗。

他也是最忠誠於劉邦的,如果讓類似於雍齒這種人管理大後方,時不時後院起火,那麼劉邦就不會全心全意的同項羽作戰,定會常常顧此失彼,最後的結局必然是被項羽所滅。

招募士兵,源源不斷

在劉邦與項羽作戰的幾年中,劉邦基本上是被虐的份兒,尤其是彭城之戰,項羽以3萬人馬打敗劉邦的56萬人馬。

如此慘重的損失,如果不是蕭何在後方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劉邦是無法繼續和項羽抗衡的。

雖然劉邦勝少敗多,但由於有蕭何在後方協助,劉邦像打不死的小強,一點點的消耗項羽的實力。

四處募集,糧草不絕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草的重要性,在古代,大規模的戰爭其實就是糧草的消耗戰。

章邯、王離大軍就是由於趙高在背後使壞,大軍得不到供給,章邯等人才不得不投降項羽。

韓信在北方可以百戰百勝、攻無不克,和充足的糧草供給有很大的關係。

戰略大局的張良

有人可能說,陳平的計謀不次於張良,劉邦有一個陳平一樣可以搞定天下,確實陳平也是胸中計謀百出,但他只是針對具體的事件制定出一個有效的計謀。

張良在劉邦和項羽艱苦卓絕的楚漢戰爭中,從整體範圍,提出未來的發展戰略,和後世諸葛孔明三分天下的隆中對類似。面對西楚霸王的驍勇,張良制定四項戰略,將項羽死死的包圍其中,四項戰略分別為:

1、瓦解項羽的戰略伙伴,勸降九江王英布,從南面形成一股劉氏軍事聯盟。

2、許以利益勸降彭越,拉攏持中立態度的隊伍,增加劉氏戰略同盟,削弱項羽同盟。

3、不計較眼前得失,讓兵仙韓信收復北方大部分土地,形成劉邦的革命根據地,擴大勢力範圍,最後完成從北翼包抄項家軍的任務。

4、讓沛公劉邦吸引正面的項羽主力部隊,雖然劉邦屢戰屢敗,但可以使項羽無暇顧及其他的戰場。

張良總體策略是:當韓信完成他的使命,迅速聯合英布、彭越,四面包抄項羽部隊,最終在垓下打敗項羽,使其自刎烏江邊。


重要作用的韓信

雖然韓信帶領部隊幫劉邦收復了大部分的地盤,創造了很多經典的戰役比如背水一戰。

但他的作用並非不可替代,如劉邦手下曹參、樊噲等大將,均是萬人敵的將才。

雖不如韓信奇謀百出,百戰百勝,但同樣會發揮相同的作用,只不過時間肯定會拉長,四年的楚漢之爭可能會變六年或者八年。

小結

雖然缺少韓信的楚漢戰爭時間會變長,但最終的勝利肯定還會屬於漢王劉邦這一邊,畢竟項羽殺害天下的盟主楚懷王熊心,同時坑殺秦軍20萬,屠殺整個咸陽城,早已不得民心,

然而劉邦是打著為楚懷王報仇的口號,率諸侯王討伐項羽,在當時來說是正義之師,失去韓信的劉邦,可能會使楚漢戰爭的時間拖至很長,但勝利的天平肯定還會倒向劉邦一方。

所以漢初三傑中,如果非失去一個,只能是韓信。


帥帥讀史


蕭何,張良,韓信,去掉一個,要得到天下,你選擇誰?

蕭何,後勤管家,劉邦的糧草來源。有人說,他可以去掉,在這裡,我說一句,三國諸葛亮,本事大不大,屯田的。三軍作戰,糧草先行。糧草不是憑空從天上掉的,是從土裡長的。經過大集體時代的人都知道,糧食的產量是多少?你會管理糧倉,徵收糧食沒啥用?老百姓糧食都種出來,你就算天大本事也沒用?糧草沒用,就算給你100萬兵馬,你能養活他們?所以蕭何不可去。

張良,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伯,使的劉邦得以脫身。其他事蹟就不用多說,主演都掛了,還要後續劇情幹啥?所以張良不可去。

韓信,狂妄自大,但他有真正的本事。劉邦身邊只有將才,衝鋒陷陣還可以,打天下,算了。如同君莫笑評價繞岸垂楊,這種人放他去競技場瘋個夠,刷副本,還是藍河靠譜。要奪天下,僅靠夏侯嬰,樊噲,是遠遠不夠的。

結果很明顯,假如要爭奪天下,張良,蕭何,韓信三者都可去,反正只是爭奪天下,成不成功另算,跑個龍套還是可以的。但是假如要奪得天下,蕭何,張良,韓信,三人缺一不可,除非你有更好的人替代,可惜,你手下的人比下有餘,比上不足,頂尖更是無從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