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萧何、张良和韩信,如果必须去掉一个,要得天下,你选择去掉谁?

我的独立空间


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韩信,是刘邦得天下的关键。刘邦自己都说能得到天下就是靠这三个人,张良负责制定正确的战略方向,大局观非常强!萧何是大管家,管理后勤粮草和经济,保证军队的正常运行!韩信是军神,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能打败项羽的一把利剑!三个人如此重要,哪个都不能失去,失去了一个也许刘邦就不能得到天下了,人才难得啊,人才有时能顶许多个师啊!



真的要选择失去一个,那就只能选萧何了,不是说萧何不重要,关键是刘邦是否能找到替代品,替代萧何职位的人,像萧何那样能力的人!而刘邦可以找到这个人,这个人就是陈平!陈平这个人由于私德有亏,所以大家轻视了他的能力,其实陈平是个很厉害的人呢!陈平在刘邦,吕后两朝中居然能存活下来,后来还和周勃等人起兵干掉吕氏族人,拥护文帝上位,而他自己也做到了丞相,可谓厉害啊!而萧何也做过丞相,就是说陈平适合代替萧何的职能!丞相是国家的大管家,管后勤管经济,需要观察入微,心细如尘,对细节的操控能力和管理大数据能力,毕竟丞相管理这么多事情和数据,不细心是管不住的,萧何有这样的能力,陈平也是有这样的能力!


陈平投奔刘邦的过程中就看出陈平的观察入微。陈平投奔刘邦,去到渡头搭船,摇船的是个高大威猛的大汉,陈平观察到这个人老是盯着自己衣服看,陈平心思如尘,知道这个人可能是打家劫舍的人,要对自己图财害命,可是自己打不过他啊,逃吧,自己不会游泳,就算会游泳也游不过这个人,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怎么办呢?陈平找到了方法,他说这天气太热了,就把上面的衣服给脱了,光着上身好心的去帮大汉摇船,汉子一看这个陈平光脱脱的,没有一点油水可捞,也就打消谋财害命的念头,陈平逃过一劫!从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出陈平的细心,他完全可以顶替萧何的职位!管后勤粮草的必须到大大小小的数据心里有数,才能管好,这就需要细心了!而陈平挺贪财的,这个也是优点啊,贪财嘛,意味着斤斤计较,绝不浪费,这管后勤最好,能把一分钱当两分花的钱是大才啊,管后勤最合适了!


所以没有了萧何,刘邦应该找陈平代替萧何的位置,当然陈平可能比萧何差点,可至少能管好,不会出现大的错误,毕竟萧何是丞相,陈平也是做过丞相,能力应该有相同的地位,如果那样,陈平也许就是汉初三杰中的一位了,当然地位不是很高,毕竟他私德有亏嘛,但是能力还是有的,选择他没错!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韩信!去掉韩信对刘邦的事业肯定有影响,但是仅是战术性的。有了萧何,就像打游戏,可以无限制补血,只要老板刘邦不挂掉,胜利是早晚的事情。有了张良再加上陈平,用政治手段让英布、彭越加入到刘邦阵营,在政治上、战略上,项羽应该是没法赢得胜利。战术上,刘邦逊于项羽,但是曹参、周勃、樊哙、灌婴等汉将都已经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对项羽的战斗已有还手之力。就算是不济项羽,但是对付他的手下应该是不逊于对手的。

项羽输给刘邦,最主要的不是军事上的失败。政治上的失败,决定了他失败的命运。韩信只是加速器!有了韩信,项羽败的会很快!没有韩信,就是多打几年而已。


风的节奏


萧何张良和韩信,如果去掉一个

萧何,韩信,张良的缺点

网上有写"萧何长于治国,却缺乏魄力;张良长于计谋,却短于决断;韩信长于统兵,却为人太过张扬" 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展开

我来答

xp19971025

LV.4 2019-08-22

1,萧何:缺乏魄力

有治国之才,很早跟随刘邦起兵,对刘邦忠心耿耿,类似于刘邦的大管家,表面上缺乏一点魄力,其实并不是他本身没有魄力,而是他明白,在刘邦手下干活魄力没啥用,不能够“喧宾夺主”,否则会很危险。

2,张良:缺乏谋断

军事天才,虽不是带兵大将,胸中韬略可抵十万大军,类似于刘邦的军事顾问,属于“智囊团”一类的人物。深知刘邦为人,“鸟尽弓藏”的言论就出自他口。

他也并非没有决断,而是他知道做决断并不是他的工作范围,做决断的只有老大——刘邦。正是如此,他才是刘邦手下为数不多可以得到善终的开国肱股。

3,韩信:性格张扬

韩信的争议很大,一说他死得冤,死的可惜,而说他死的应该。韩信是正统的领兵大将,属于卫青霍去病一类的人,但此人信念不是很坚定,容易受到蛊惑。我选韩信。


淮颍游子


韩信、“国士无双”!即便放在中国军事史五千年长河里比较,他依然也是如泰山北斗般闪耀于璀璨星空之上……显然、汉初三杰唯有韩信无可替代。

“吾何以得天下?”刘邦回答众将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第一、萧何可以去掉,不是说不需要他的后勤工作所起到的作用,而是说他的工作很多人可以胜任。

后勤工作虽说极其重要、但是这种工作并不是高门槛,并不需要特殊天赋、而仅仅需要勤勉细心而已,一个踏实肯干的细致者都可以足够胜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非要寻求替代者,萧何可以拿下。

第二、张良对于刘邦来说确实非常重要,但是在刘邦阵容里还有一位陈平同样不让分毫。

论奇思妙想的良谋、陈平丝毫不亚于张良。但要说起阴谋诡计的阴毒、刻薄、尖酸、则陈平远远胜于张良……这就好比后世三国里的郭嘉和贾诩之比。如果我们确实要割舍张良,当然也是可以的,前提是陈平存在。

第三、汉初三杰唯一举世无双、不可取代的人选是韩信。毕竟、不管是张良多么的奇思妙想还是萧何的物资粮饷不断的供给、最终前提还是要靠韩信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血拼而得来大好江山。

大汉王朝能够建立、韩信的作用无可替代。其实项羽也是极其出众之人,他对骑兵战术的革新运用也是超越以往的存在,特别是针对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他的部队根本就是天神般。

但即便如此,韩信依然能够一战彻底打败他,可见韩信的作用确实无可替代。当然、韩信也不是一出山就那么出类拔萃,他也是长期在霸王身边耳濡目染,从霸王的一言一行中学习战争,这是被我们忽视的一点细节。

可惜的是、韩信没有能够出征匈奴,否则我们后世之人也有机会看到更精彩的演出。


D平


先说答案,这三个人如果去掉一个,那就只能去掉“得天下”了。

三个人各自负责的行军打仗最重要的三个方向,是成败的关键,去掉哪一个,都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

萧何有首义,举贤,稳固后方,保障军需的大功。

萧何在沛县功曹的时候,多次利用职权维护刘邦,在刘邦押送劳役,逃跑后,有保护她的夫人吕雉,倡议以刘邦为首反叛。如果没有萧何,可能就没有刘邦的后来,可能他就会变成流寇。萧何月下追韩信,替刘邦得到以为战神,否则刘邦可能会老死新郑。入驻蜀国时,萧何稳定后方,恢复生产,保障刘邦军队源源不断的得到军需物资。诸葛亮六出祁山,有几次是因为粮草不济而撤军的,由此可见,萧何的功劳之大,如果诸葛亮拥有萧何,说不好也可以大干一场。

张良辅佐刘邦顺利入取关中,霸上协助他脱离困境,进入巴蜀烧毁栈道,下邑奇谋,抚慰韩彭,建都关中等等

张良在朋彭城会议后,跟随刘邦西取关中,一路上帮助刘邦化解了一个个的危机。劝刘邦攻打宛城,除去后顾之忧,鸿门宴买通项伯得以逃生,如果没有张良,刘邦很可能就跟项羽大干一场,也就没有以后。入取咸阳后,提出约法三章,有效的为刘邦赢取民心。在巴蜀,张良打算离开汉王去侍奉韩王,把刘邦赐给的金银,转送给项伯,为刘邦求取到了汉中之地。在大决战时候,刘邦被围困荥阳,韩信和彭越却不断的在攻城掠地,韩信想称王,如果不是张良,刘邦可能就失去一个强援,毕竟项羽也打算拉拢韩信。所以没有张良,刘邦可能封侯,不不能成就帝业,这也是为什么项羽失败的原因,就一个谋士,还不能够得到彻底的信任。

韩信,战神一样的人。独力扫灭六国,淮水灭龙且,鸿沟围项羽,无一败绩。

如果刘邦只想封王封侯,他可以没有韩信,毕竟他有那么多的谋臣将领,攻城掠地,守卫疆土,已经足够了。但是要出关中,攻取天下,没有韩信是万万做不到的。西入关中时,曾才张良为将,可是不行,而手下的将领,多是沛县的人,大多没有读过兵书,蛮攻还行,大战略就不行了。

所以,这三个人缺少一个,刘邦都无法夺取天下,或者夺取天下会变得更加艰难,时日更长。当时,这三个人的成功都与刘邦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是刘邦的驾驭,很可能也无法成功,他们是一个团体,缺一不可。


考古论今


了解秦末汉初历史的人知道,刘邦之所以最后能够成就自己的霸业,张良、萧何、韩信可是功不可没。刘邦这样评价他们三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可是他们在帮助刘邦坐上皇位之后,萧何和张良却没有被刘邦杀死,安然的度过了晚年,而韩信最后被吕后杀死了。从这个可以看出,韩信想对比张良和萧何来说比不上他们俩聪明。但是张良和萧何哪个更聪明呢?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解说一下。

我们先来说下张良。张良的祖上本是战国末期韩国的丞相,是韩国的贵族,他精通外交、大战略,人事制度,继承人制度等传统贵族学问方面。在这几方面中在张良在帮助刘邦的事情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刘邦每次遇到大的事情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时候就会问下张良,张良都会给他很好的建议,帮助刘邦解决他的烦恼。在人事任命上也给了刘邦很大的帮助,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大的能力。在继承人上刘邦后来宠幸戚夫人,想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张良选择了帮吕后,也是三番五次、死心塌地的帮。

张良所献的计谋多些,是个很厉害的谋士,降宛取蛲 佐策入关,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下邑奇谋 画箸阻封,在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在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平天下”最后功臣而退,明哲保身。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推荐韩信,在刘邦心目中,真正知根知底的是萧何。刘邦起事前,就和萧何很要好。萧何早年是衙门里的小吏,在刘邦还是个经常连酒都喝不起的平头百姓时,萧何曾经常帮助刘邦,刘邦与萧何,这等关系,谁能比得?。萧何主管大后方,保证了前线的持续作战,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他是一心一意帮刘邦的。为大汉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从下面这件事情上我认为张良还是比较聪明的。张良在汉初建立之后选择功成身退,只和刘邦要了一个“留”的地方。并且手里没有兵权,在刘邦这些所有的人员里面,张良是最让刘邦放心的。反之萧何虽然是和刘邦在一个沛县地方的人,彼此之间都非常熟悉,在整个事件上,萧何不止一次的让刘邦产生了怀疑。

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第一次对萧何的怀疑,刘邦一边在前线打仗,一边担心后方局势,多次派使者慰劳萧何。有人对萧何说:“如今陛下在征战沙场,餐风吸露,自顾不暇,却多次派人慰问阁下,这不是明摆着有怀疑阁下之心吗?我替阁下拿个主意,不如派您族中能作战的全部奔赴前线,这样大王就会更加信任阁下了。萧何执行之后,摆脱了怀疑。

汉将陈豨谋反,刘邦御驾亲征。萧何因为帮助刘邦杀死了韩信,派人拜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且派士兵五百人、都尉一名,作为相国的卫队。满朝文武都来祝贺萧何,只有召平前来报忧。他对萧何说:“恐怕祸患从此开始了!皇上在外征战,而阁下留守朝中,明明不必以身涉险,却无端加封阁下、为阁下增设卫队,这是由于淮阴侯韩信刚刚在朝中谋反,皇上因而有了怀疑阁下之心。增设卫队保护阁下,其实并非恩宠。希望阁下谢绝封赏,把全部家产都贡献出来资助军队建设。这样皇上必定高兴。”萧何依计而行,摆脱了怀疑。

汉十二年,淮南王黥布谋反,刘邦再次御驾亲征,在外多次派遣使者回京打听萧何都在干什么。回报说:“萧相国在京安抚百姓,拿出财产资助军需,和平定陈豨反叛时一样。”于是又有人来对萧何说:“恐怕阁下离灭族之祸不远了!阁下功高盖世,无以复加。阁下当初入关,已经深得民心,十余年来,百姓都已归附于您,您还要孜孜不倦地争取百姓的拥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皇上所以多次派人询问阁下所作所为,就是唯恐阁下控制关中动摇汉室。现在您不如做一点强购民田民宅、放高利贷之类的事情来‘自污’,败坏自己的好名声,这样皇上才能心安。”萧何依计而行,刘邦果然大为高兴。

萧何让刘邦产生了三次怀疑,并且在每次摆脱刘邦怀疑的计谋上都是其他人帮助他出谋划策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张良还是比萧何聪明一些。知道功成身退,让刘邦一直比较尊敬的。 所以我认为张良比萧何聪明一些,知道功成身退,

韩信却不同,他不但不懂得功成身退,反而犯了主动邀功的致命错误,最终被萧何和吕后设计杀害。区别于萧何和张良两位文臣,韩信作为武将本就容易招致怀疑,但他最终被杀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不知退守,过于高调

  韩信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太高调。韩信是千古难得的帅才和将才,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彻底击败,让项羽自刎乌江,奠定了建立汉王朝的基础。但他太高调了,不知谦虚为何物。


人在浆糊


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刘邦认为是定鼎天下出力最多的,然而他们三人并非都如传言中那么功高盖世、鬼神莫测。三人之中萧何内政出色,但谋略非其强项,张苍可取而代之,张良的定位是革命先驱,红色招牌,象征性的作用更大,他的谋略绝非刘邦夸赞的那么强悍,李左车、蒯彻、陈平都可取而代之,只有兵仙韩信,其统兵能力在当时可谓一绝,无可替代。


背后一刀_


帅帅读史为您解答。

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每一个人在自己的领域都是牛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如果非要去掉一个,我忍痛选择“兵仙”韩信,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不可替代的萧何

萧何的作用有三点:

安抚百姓,稳定后方

四年的楚汉战争,如果没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前线的将士也不可能放心大胆的同敌人顽强作战,而萧何曾任沛县官吏,在这方面有独特的工作经验。

他也是最忠诚于刘邦的,如果让类似于雍齿这种人管理大后方,时不时后院起火,那么刘邦就不会全心全意的同项羽作战,定会常常顾此失彼,最后的结局必然是被项羽所灭。

招募士兵,源源不断

在刘邦与项羽作战的几年中,刘邦基本上是被虐的份儿,尤其是彭城之战,项羽以3万人马打败刘邦的56万人马。

如此惨重的损失,如果不是萧何在后方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刘邦是无法继续和项羽抗衡的。

虽然刘邦胜少败多,但由于有萧何在后方协助,刘邦像打不死的小强,一点点的消耗项羽的实力。

四处募集,粮草不绝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草的重要性,在古代,大规模的战争其实就是粮草的消耗战。

章邯、王离大军就是由于赵高在背后使坏,大军得不到供给,章邯等人才不得不投降项羽。

韩信在北方可以百战百胜、攻无不克,和充足的粮草供给有很大的关系。

战略大局的张良

有人可能说,陈平的计谋不次于张良,刘邦有一个陈平一样可以搞定天下,确实陈平也是胸中计谋百出,但他只是针对具体的事件制定出一个有效的计谋。

张良在刘邦和项羽艰苦卓绝的楚汉战争中,从整体范围,提出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后世诸葛孔明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类似。面对西楚霸王的骁勇,张良制定四项战略,将项羽死死的包围其中,四项战略分别为:

1、瓦解项羽的战略伙伴,劝降九江王英布,从南面形成一股刘氏军事联盟。

2、许以利益劝降彭越,拉拢持中立态度的队伍,增加刘氏战略同盟,削弱项羽同盟。

3、不计较眼前得失,让兵仙韩信收复北方大部分土地,形成刘邦的革命根据地,扩大势力范围,最后完成从北翼包抄项家军的任务。

4、让沛公刘邦吸引正面的项羽主力部队,虽然刘邦屡战屡败,但可以使项羽无暇顾及其他的战场。

张良总体策略是:当韩信完成他的使命,迅速联合英布、彭越,四面包抄项羽部队,最终在垓下打败项羽,使其自刎乌江边。


重要作用的韩信

虽然韩信带领部队帮刘邦收复了大部分的地盘,创造了很多经典的战役比如背水一战。

但他的作用并非不可替代,如刘邦手下曹参、樊哙等大将,均是万人敌的将才。

虽不如韩信奇谋百出,百战百胜,但同样会发挥相同的作用,只不过时间肯定会拉长,四年的楚汉之争可能会变六年或者八年。

小结

虽然缺少韩信的楚汉战争时间会变长,但最终的胜利肯定还会属于汉王刘邦这一边,毕竟项羽杀害天下的盟主楚怀王熊心,同时坑杀秦军20万,屠杀整个咸阳城,早已不得民心,

然而刘邦是打着为楚怀王报仇的口号,率诸侯王讨伐项羽,在当时来说是正义之师,失去韩信的刘邦,可能会使楚汉战争的时间拖至很长,但胜利的天平肯定还会倒向刘邦一方。

所以汉初三杰中,如果非失去一个,只能是韩信。


帅帅读史


萧何,张良,韩信,去掉一个,要得到天下,你选择谁?

萧何,后勤管家,刘邦的粮草来源。有人说,他可以去掉,在这里,我说一句,三国诸葛亮,本事大不大,屯田的。三军作战,粮草先行。粮草不是凭空从天上掉的,是从土里长的。经过大集体时代的人都知道,粮食的产量是多少?你会管理粮仓,征收粮食没啥用?老百姓粮食都种出来,你就算天大本事也没用?粮草没用,就算给你100万兵马,你能养活他们?所以萧何不可去。

张良,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伯,使的刘邦得以脱身。其他事迹就不用多说,主演都挂了,还要后续剧情干啥?所以张良不可去。

韩信,狂妄自大,但他有真正的本事。刘邦身边只有将才,冲锋陷阵还可以,打天下,算了。如同君莫笑评价绕岸垂杨,这种人放他去竞技场疯个够,刷副本,还是蓝河靠谱。要夺天下,仅靠夏侯婴,樊哙,是远远不够的。

结果很明显,假如要争夺天下,张良,萧何,韩信三者都可去,反正只是争夺天下,成不成功另算,跑个龙套还是可以的。但是假如要夺得天下,萧何,张良,韩信,三人缺一不可,除非你有更好的人替代,可惜,你手下的人比下有余,比上不足,顶尖更是无从说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