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韩信、萧何的后代子孙的境遇如何?

小小棣


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刘邦对他们的评价极其高。

一:张良的后代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刘邦

张良的后代有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伤寒杂病论》就是他写的。

张九龄:唐朝名相,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他写的。

二:韩信的后代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

韩信的后人据说现在是姓韦,《韦氏族谱》的记载:韩信被杀后,家族也遭到屠杀,但是有个三岁的儿子韩潆(也有说韩天贡)被蒯通藏了起来,后来交给了萧何,萧何为了保住韩信的血脉,就送到南越让赵佗收养,并建议改性防止刘邦的追杀,所以就取了“韩”字的一半“韦”字作姓,并在此地生存,得以延续。也就是在广西一带,很多韦姓人都自称是韩信的后人。

但是这个说法得到很多人的猜疑,萧何设计害了韩信,韩信门客蒯通又怎么会把幼子交于萧何?再说韩信和赵佗也无交情,所以这个说法存疑。其实韩信后人记载不是很多,本人也不是很清楚。

三:萧何的后代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刘邦

萧何和张良韩信比起来就显得好很多了,子孙后代一直都得到延续,刘邦为了感谢萧何还封了爵位,儿子都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因触犯法律被剥夺爵位,最后又封了他的后代为酂侯,这里面比较出名的就属南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和南北朝时期梁国的建立者萧衍。

儿子:萧禄、萧同、萧延

孙子:萧遗、萧则、萧嘉

曾孙:萧胜、萧庆

玄孙:萧寿成、萧建世、萧喜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羽评历史


先说韩信的后代子孙。

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被斩杀之后,"遂夷信三族 ",之后,太史公的论赞中又有"夷灭宗族 "的说法,所谓三族有不同的说法,但其直系后裔(如果有)理论上肯定被吕后诛杀殆尽了,从这个角度,自然没有后代子孙境遇一说。

但是,根据韦氏族谱,韩信当时有一个只有3岁的幼子名叫韩滢(韩潆,又名韦云际或韦天保),这个孩子在萧何、蒯通和那个当初让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被韩信以德报怨任命为都尉的屠中少年(这时自然也不是少年了)等的帮助下,送到了南越王赵佗这里抚养长大,取韩姓的一半改姓为韦,改名云际或天保,并接受赵佗赐封的土地,成为土夷长。及至唐代,这支韦氏(被称为韩韦)以当地酋长身身份世袭澄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州南宁市上林县)刺史,和其《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诚洞摩崖碑》都提及祖先是从京兆(长安)逃亡而来的韩信之子,后人出于至诚的慎终追远和孺慕之情,而让萧何在救助孤儿中出力,也算人们对"成也萧何败萧何 "痛惜之余的一种自我安慰,对这些倒也不便多说什么,但是这类故事实际上是典型的王明珂先生指出的"英雄祖先 "传说,和泰伯、仲雍逃奔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建立句吴(后来吴国的前身)、秦国的奴隶无弋爰剑成为古羌族的领袖、《华阳国志》中记载高阳(颛顼)将自己的少子封在蜀地成为蜀国王室的祖先是同一个类型的所谓“文明起源传说”或“化夷传说”,

直到清代,仍然有康定明正土司是康熙帝第十七子果郡王(对,就是和甄嬛谈恋爱的那个)的儿子的传说,可见这一类型故事影响的强大。此类故事当然用隐喻的方式反映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脉络,但其具体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出于穿凿附会的居多,不能成为坚实的历史证据。比如韩韦后裔中有家谱族系研究者根据智诚洞碑文的"王子侨羽登霄汉",认为这就是对韩信离开项羽而成为汉刘邦的重臣的记叙,还很傲娇加不忿地说:

这句话没有几个史学家能够准确翻译,几乎都是乱说一通,愧乎?何德何能自称为“家 ”?

这句话能做出这样的理解,和刘心武老师揭秘《红楼梦》有的一拼,乃们怎么说怎么对,好不好?!

结论,韩信后代子孙,没有确凿可信的证据证明存在和延续。退一万步讲,即使存在,也湮灭在历史的河流中了。

(刘邦: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再说萧何的后裔。

先看一下《汉书·萧何曹参传》的记载:

萧何被刘邦封为酂侯(侯国都城约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固封山北,已被汉水淹没),萧何去世之后第一个继承这个爵位的是他的长子萧禄,萧禄没有后代,一度国除,次年,垂帘听政的吕后复置侯国,册封萧何的妻子(名同)为酂侯(吕后算得够朋友还加封萧何的幼子萧延为筑阳侯)。孝文帝元年,萧何的妻子被罢免(因为是吕后的闺蜜——大雾),把萧延改封为酂侯,萧延不久去世,他的儿子萧遗继承爵位,萧遗又是绝嗣无子,汉文帝就让萧遗的弟弟萧则袭爵,萧则后来因为犯罪而被免爵。景帝二年,汉景帝特别颁布诏书说:“已故的相国萧何,是高皇帝的大功臣,参与夺取经营天下的大事。现在他的祭祀断绝,朕很怜惜。可以把武阳县二千户封给萧何孙萧嘉为列侯。”诏书中提到的萧嘉,是萧则的弟弟。萧嘉死后,由萧嘉的儿子萧胜继承爵位,后来萧胜也因罪被免。汉武帝元狩年间,又下诏说:“把邓地两千四百户封萧何曾孙萧庆为邓侯,布告天下,使天下明知朕报答萧相国的恩德。”萧庆,是萧则的儿子。他去世后,其子萧寿成继承侯爵,又因为献给太常的牺牲瘦瘠获罪被罢免。汉宣帝时,诏令丞相御史查询萧相国后代尚存的人,找到玄孙建世等12人,又下诏把郑二千户封建世为酆侯。到了其孙萧获的时候,又因指使奴仆杀人而以减死论罪。汉成帝时,又封萧何玄孙之子南繦县令萧喜为酆侯。传到曾孙正值王莽时期就灭绝了。

(刘邦: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灭绝只是指袭萧何爵位的一系,我们发现,在汉宣帝时期,就找到玄孙12人,可见萧何后代从宗族角度还是相对比较繁盛的。其中有一支爵禄不显,却发扬光大,那就是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的兰陵萧氏。

据说萧何之孙萧彪

迁居于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一带),于是兰陵萧氏开始发端,又经四世到汉宣帝时期(历成帝、元帝)大臣萧望之兰陵萧氏开始兴旺,后逐渐成为以儒学传家的世家大族。西晋末年衣冠南渡,萧氏家族被安置于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并侨置兰陵郡兰陵县(郡、县皆无实土),史称“南兰陵”,故仍被称为兰陵萧氏。

南朝齐、梁两朝皇帝都出自兰陵萧氏——南朝刘宋出自汉裔,刘邦之后把皇位让给萧何之后,没毛病——又加上历史渊源和联姻等关系,兰陵萧氏特别是其中昭明太子萧统的子孙萧詧、萧岿一支进入关陇贵族集团行列,在西魏、隋朝和唐朝都无比贵盛。

(隋炀帝和萧皇后,萧皇后是萧岿之女,关于她在隋炀帝去世后改嫁多位君王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萧岿第七子萧瑀(575—648)被唐高祖李渊亲切地呼为萧郎,在一次饮宴中,唐太宗让一座之中最高贵的人首先喝酒,萧瑀站了出来并说自己的理由:

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

太宗抚掌大笑。兰陵萧氏在唐朝一共出了10个宰相。

不过,以唐朝史学家颜师古为代表的一些史学家认为萧望之不是萧何子孙,认为是“近代谱谍妄相托附”,这一观点此处也并存之。颜师古的观点当然不一定对,但是《南齐书》、《梁书》中非常细密完整的谱系,也不一定是准确的。

下面说说张良的后代子孙。

张良的后裔比较有意思。

虽然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大唐名相张九龄都被认为是张良的后裔,但张良后裔中比较出名的一支是一个宗教世家——张天师家族。

(张道陵被认为是天师道创始人,传说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

第一代张天师是张道陵,根据《汉天师世家》的记载,张道陵是张良的八世孙。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张鲁,据传就是张道陵之孙,也就是张良的十世孙。

张鲁第三子张盛,汉末迁居龙虎山(今江西龙虎山)创正一道,从此天师之位代代相传,成为正一道的宗教领袖,如果前述关系成立,

那么他是张良的第十一世孙。

但是,从张鲁以后至隋唐这一段天师世系在史书中不载或不详,只见于《汉天师世家》。而《汉天师世家》作者是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成书已经是在明代,从文献学的意义上,其证明效力只能说是很微弱的,而天师道张道陵是张良之后,在可信的正史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张良被刘邦封为留侯,张良的儿子张不疑是第二代留侯,但是后来因为参与谋杀故楚内史,罪当处死,出钱赎命被罚为城旦(刑期五年的苦役),留侯爵位被废除。张家的这个跟斗载得不小,此后虽然也有张不疑后人任官的记载,但爵位却不像萧何家族,再也没有了。

从东汉到魏晋,黄巾领袖张角三兄弟、早期天师道的张道陵三祖孙、五斗米道创始人张修等宗教领袖或术数之士有很多姓张的,《周易乾鑿度》说:

代者赤兑……黄佐命。

郑玄注解说:此赤兑者,谓汉高帝也,代周苍,故为赤,赤,火色也;黄者,火之子,故佐命,张良是也。

行事神秘的张良和他的张姓,在谶纬的意义上有独特的隐喻和象征,那么假托其后人的说法就很顺理成章,而相对走向没落的留侯后代子孙,转而另辟蹊径“孙恩卢循化”(孙恩卢循起义,指士族仕途蹇滞转而往宗教组织者方向发展),其可能性也是相当大的。

(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谈古论金


很多刘姓人都认为自己是刘邦的后代,事实上,刘邦的后代无或者只是占刘姓人口的8%(全国百家刘氏家族DNA测试的结果最大的那一个祖先簇)

现在我把刘邦和汉三杰的后代情况简要的介绍一下:

1-刘邦后代:

第一种情况:只有汉惠帝和两个汉少帝,因为汉文帝的孕期问题,事实上刘邦的后代只传三世即亡,汉文帝本是魏豹子!刘邦的其他儿子,基本都被吕后屠戮!!!

第二种情况:西汉诸帝和诸侯王,东汉诸帝和诸侯王,蜀汉诸帝等!!理论上,刘秀和刘备都是刘邦的后代,但事实上到底是不是,谁也说不准,尤其是刘备,被人们的质疑最大!!

第三种情况,有可能建立南汉的刘谦家族也是刘邦后代,但日本学者有质疑,刘谦家族有可能是从波斯中东地区经商的番人后代,并非是华夏刘邦家族后人!!!

2-韩信后代:

第一种情况,韩信被夷灭三族,后代没有!

第二种情况,韩信幼子真的存在,并且在岭南“世袭两千载,遍地土司王”!!这种为躲避皇权迫害,为忠良留孤的传统在中国文化里屡见不鲜,也符合中国人的道义与传统,或许,萧何真的良心发现了,或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罪孽而为之!!!

3-张良后代:

张良后代,理论上都很了不起!!事实上中国的道教就是由张良后代建立,而张天师家族,也成了一个唯一可与孔氏家族媲美的中国唯一的两大贵族世家之一!!

4-萧何后代:

理论上的萧何后代,很了不起,很有作为,尤其是兰陵萧氏,名冠华夏,甚至都超过了刘邦后代的作为了!大家学者很多!!!

另外,萧何后代建有两大王朝,出了二十多个皇帝,数百个诸侯王,近百个宰相,与隋唐两代皇室联姻,公主王孙一大堆!!!并且,西梁小王朝和隋末后梁国也是萧何后人建立!!!

总之,一句话总结:

刘邦与萧何后代热衷于建立王朝,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较于韩信的后代是“在朝”的地位;韩信的后代热衷于到处取得土司地位,在各地建立大小土司王朝,传承千余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较于刘邦萧何的后代是“在野”的地位;而张良的后代最特别,我认为也最成功,他的后代在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建立起了一个强大无比,至今影响力仍甚巨道教王朝,张天师家族至今仍强悍的存在,这种情况套用在西方,就是妥妥的梵蒂冈教皇世家!!!



松山笺志


相对来说,萧何的子孙相对较好,韩信的最差。

刘邦称帝前后,除了承任在楚汉战争的盟友的王位外,还对自己的人马进行分封,共计143位之多。这些功臣在汉初中央和地政权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与外戚、皇族鼎足而三。刘邦在临死前与功臣位杀白马盟誓: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到了汉武帝时,这些功臣的封国的封户都大幅增长,“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汉武帝对外战争,要封大量的新的军功人员,因此就对这些功臣之后下手。汉武帝元鼎五年,借酹金事件,一下免去106位功臣之后的爵位。汉宣帝时,对部分功臣之后准予恢复待遇,汉元帝时,萧何等功臣之后恢复爵位。


汉初主要功臣的待遇如下:

1、韩信:齐王—楚王—淮阴侯

韩信先是被封为齐王,垓下之战后,改封为楚王,汉五年末,刘邦用陈平之计擒之于陈,至洛阳改降封为淮阴侯,汉十一年春,吕后用萧何计杀之于未央宫钟室,夷三族。

2、张良:留侯

张良一向体弱,一般不带兵,因此主要是作为刘邦的高参。刘邦对张良一向敬重,对其他功臣往往直呼其名如呼小儿,唯独对张良一向称子房而不名。刘邦称帝后,让张良自择齐地3万户,但张良只选了与刘邦初次相遇的留县(今微山湖南部一带),封户一万,在功臣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营陵侯刘泽和平阳侯曹叁。

刘邦去世后,张良因曾帮吕后巩固汉惠帝的太子之位,因此也深为吕后信重,并且把这种信重延续到了他的儿子张不疑和张辟强。汉文帝时,留侯张不疑因参与谋杀楚国的前内史,论罪当死,赎为城旦,去修长城了,留国废除,地入于汉;

张良的后代最有名的是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

3、萧何:酇侯

萧何与刘邦最早的一帮狐朋狗友之一,当年刘邦每次出差,萧何都会比他人多给200钱的份子钱,因此刘邦后来称帝后多给他两千户。而且,萧何家族中除了他被封侯外,多人都有食邑,他的夫人也被封为列侯。

萧何去世,其子萧禄继立,是为哀侯;哀侯禄死,无后,弟弟萧同继立,文帝时,侯同有罪,国除。萧何的小儿子萧延在吕后时被封为筑阳侯,兄长被废后,被改封为酇侯。萧鼻延去世,炀侯遗继立。

炀侯遗在位一年死,无后,汉文帝封萧遗之弟萧则;萧则去世,弟萧嘉继立;萧嘉死,子萧胜继立;汉景帝中二年,萧胜有罪,改立萧胜之弟萧庆,是为共侯;共侯死,子萧寿立。汉武帝元狩六年,萧寿任太常,因牺牲太瘦免,国除。

汉宣地地节三年,萧建以萧何玄孙绍封,是为安侯。王莽时,改封萧何之后为萧乡侯,王莽败,萧何一系的爵位至此断绝。

4、曹参:平阳侯

曹叁后裔封国延续最长,一直延续到三国时魏末,司马氏代魏,国除。

曹叁去世,子靖侯曹窟嗣;靖侯卒,子简侯奇嗣;简侯卒,子夷侯奇嗣;夷侯卒,子共侯襄嗣;共侯卒,子曹宗嗣。曹宗有罪,赎为城旦。

元康四年,曹参玄孙杜陵公乘曹喜诏复家,元寿二年,曹本始绍封为平阳侯。汉光武帝建武二年,曹宏举佐光武帝,绍封为平阳。

东汉中期,改封为武始后,再来改为容城侯,司马氏代魏,国除。

除了以上四位外,汉初功臣结局大都不错,”布衣卿相“是汉初政治的一大特点,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要津多数为这些功臣把持,比如西楚霸王的侄子项它入汉以后做了20多年的淮阴守;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的曾祖父堂邑侯陈婴做了20多年的楚相。

汉初功臣中但过丞相(相国、右丞相)的有:1、萧何:相高祖、惠帝;2、曹叁:相惠帝;3、王陵:相惠帝、高后;4、陈平:相高后、文帝;5、周勃:相文帝;6、灌婴:相文帝;7、张苍:相文帝;8、申屠嘉:相文帝、景帝


qzuser69445372


了解汉代历史的人都知道,西汉有三杰,分别是张良、韩信、萧何,正是这三杰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但我们今天不说这三杰的命运,而是来说说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境遇。

先来说一下韩信后代的命运,韩信,我们都知道,在西汉建立以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而他的后代也难逃此劫,很多都被杀了,不过也有漏网之鱼,据京兆堂《韦氏族谱》记载:韩信幼子时年三岁,得家客(楚中尉屠中少年)藏匿,后告知萧何,萧何于是修书遣客(蒯彻、萧美),携韩信幼子至南越,暗托南越武帝赵佗抚养。而且萧何为了保住韩信儿子的命,取韩字的一半,让他改姓韦,所以在广西有很多韦姓。


接下来说说张良,张良被刘邦亲切的称为“吾之子房”,不过张良看到刘邦建国后对功臣的手段后,于是选择了明哲保身,不参与朝政。不过他的几个儿子还在朝廷中任职,长子张不疑沿袭了张良的留侯封号,但因与门大夫杀故楚内史,贬为城旦。他的次子张辟疆,曾任侍中。在他两个儿子以后,张良家族就逐渐没落了,直到张良的六世孙张皓时,张良家才有点起色,张皓当过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纲官至广陵太守。十世孙张翼,也就是张皓玄孙,三国蜀汉时官至左车骑将军、冀州刺史,封都亭侯。

最后说说萧何的后代,萧何可以说是三杰之中有最好下场的,死的时候还当着丞相,不过他的后代没有太大出息的,萧何的后嗣有四世因为犯罪而失掉爵位,但是皇帝又很重视萧何的后代,常常找他们,再次封为酂侯。

这三杰的后代,都因自己的父辈而改变了命运,不过就算他们有着很好的出身,他们也比不上昔日父辈创造下来的功绩。


历史百家争鸣


张良和萧何没有受到刘邦的屠杀,他们的侯国也不大,自然他们的后代不会受到刘邦及之后西汉皇帝的注意,因此得以自由发展,不被打击。

萧何的后代情况:

《史记》:

“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後,封续酂侯,功臣莫得比焉。”

《史记》记录萧何后代因为犯罪丢失侯爵四世,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才重新续封张良之后为侯。

《汉书》: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同,更封延为酂侯。薨,子遗嗣。薨,无子。文帝复以遣弟则嗣,有罪免。景帝二年,制诏御史:“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其以武阳县户二千封何孙嘉为列侯。”嘉,则弟也。薨,子胜嗣,后有罪免。武帝元狩中,复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庆,则子也。薨,子寿成嗣,坐为太常牺牲瘦免。宣帝时,诏丞相、御史求问萧相国后在者,得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复下诏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酂侯。传子至孙获,坐使奴杀人减死论。成帝时,复封何玄孙之子南长喜为酂侯。传子至曾孙,王莽败乃绝。”

《汉书》的记录很详细:萧何——萧禄——萧何夫人同(因萧禄无子祭祀)——萧何夫人同被汉文帝免爵,以萧何小儿子萧延继侯爵——萧遗——萧则(因萧遗无子,弟弟萧则继侯)——萧则因罪被免爵,汉景帝以萧则弟弟萧嘉继侯——萧胜——萧胜因罪被免爵,汉武帝以萧则儿子萧庆继侯——萧寿成——萧寿成因罪免爵,汉宣帝以萧建世继侯——传子到孙萧获,因指使奴隶杀人被免爵——汉成帝封南长喜继侯,直至王莽时为止。

从《汉书》的记录来看,司马迁所谓的四世失侯应该是指:萧禄无子、萧何夫人继侯、萧遗无子、萧则因罪免这四次失侯记录。


张良的后裔

张良的侯爵只流传了一代:

“子不疑嗣侯。孝文三年坐不敬,国除。”

自此以后张良的后代就没有了记录。


韩信的后裔

《史记淮阴侯列传》:

“遂夷信三族。”

韩信的三族都被杀光了,没有后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