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真的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援助,還是有人胡說的?

夢嘗君


著名的“斯帕姆”午餐肉,上面包裝紙上寫的俄文,這表明它是根據《租借法案》援助到蘇聯的。

關於二戰期間美國對蘇聯的援助還有一個段子:說是羅斯福總統在和兒子一次閒談當中,兒子問他:蘇聯的社會制度和種族與我們不同...他們和希特勒打仗和我們為啥要幫助他們?羅斯福說:我們出錢讓他們去打仗這樣不好嗎?而且你的兩個哥哥都在前線,我們幫助他們也是在減輕你哥哥的負擔...。

羅斯福總統的意思再清楚不過了,英美對蘇聯的援助是幫助自己,如果希特勒戰勝了蘇聯將獨佔歐洲大陸和整個蘇聯,人口將會超過2億,更主要的是希特勒擁有了“無限儲備的資源”,這對於英美來說是難以接受的,這會是英語體系國家的噩夢,讓希特勒坐大了今後是很難繼續統治世界的,所以必須不能讓蘇聯垮塌,否則對今後的世界格局非常不利。
英國援助蘇聯的“噴火”戰鬥機,蘇聯超過了3000架,這相當於現在援助了3000架“颱風”戰鬥機。

與羅斯福想法不謀而合的丘吉爾首相也是這樣認為的,甚至是先於美國對蘇聯援助,丘吉爾本人是極力反蘇的,這個時候援助蘇聯的目的也是不讓希特勒在歐洲坐大了,英國與蘇俄二戰之前就爭奪了200年之久,就在蘇聯十月革命後還派出干涉軍侵略蘇聯...但是二戰爆發後英國馬上就對蘇聯進行援助,因為大不列顛的政治和經濟核心利益都在歐洲大陸,如果德國統一了歐洲一定會排擠英國勢力,英國也就丟掉了核心利益,支援蘇聯也就是這麼個意思。
美國援助蘇聯的P39戰鬥機,蘇聯空軍飛行員認為它的性能超過了蘇聯當時所有的戰鬥機,不少蘇聯飛行員都是駕駛它擊落德軍戰鬥機後,獲得了王牌飛行員的榮譽。

國與國之間的利益永遠大於“友誼”,因為國家是有“民族利己主義”存在的,在極端的國際政治和地緣政治的環境下彼此之間可以結成盟友去對抗第三方,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死抱著意識形態在國際上為人處世,最後只能越來越孤立。
美國援助蘇聯的M4A2“謝爾曼”坦克
,這輛坦克是橫跨大西洋快接近蘇聯的時候被德國潛艇擊沉,去年被打撈出來,經過維修後可以開動了。

總之,美英二戰時期對蘇聯的援助從物質上來說確實是很巨大,美國方面稱總金額是110億美元,蘇聯方面統計是95億美元,但二戰結束後蘇聯只是償還了極少一部分,剩下的不了了之了,美國也沒有去要,因為蘇聯和美國都清楚這其中的原因和目的,蘇聯人流血也是為了美國人的利益。


皇家橡樹1972


蘇聯得到的援助僅次於英國,排名第二,美國生產的物資優先供應這兩個國家,比本國軍隊還要優先,英蘇兩國還為誰更優先爭吵不休,美國在心理上更親英,所以蘇聯對英國很不滿意。同時英國還向國提供援助,把自己生的產物資走北冰洋送到蘇聯去,以表示對蘇聯的誠意。除了飛機基本上能滿足蘇聯的需要,飛機主要供了英國。到戰爭後期,蘇聯瘋狂徵兵,把全國的成年男子都徵光了,農業工業生產都搞不下去,美國還要提供肉、糧食、軍裝,雞蛋粉成了蘇軍士兵的日常口糧。士兵除了是蘇聯人的身體,全部是美國的了,這個在《戰爭與回憶》這本小說裡得到很好的解讀,書中寫的蘇聯接收東西后雖然取得一些戰果但並沒有歸功於美國的物資,所以美國國會有人提出這些東西蘇聯都用不著不用給了,享利上校受命去做份報告,寫一下租借物資的作用,開始蘇方不合作,不願意承認是靠外國援助才打了勝仗,上校明確告訴蘇聯人,第一期法案馬上就要到期,如果不能讓國會相信租借物資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租借法案就會被國會否決,以後就沒有租借物資了,蘇聯人才合作,讓他參觀了列寧格勒前線,前線士兵吃穿都是美國物資,蘇聯官方報紙也高度評價了租借法案對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作用。


海中巖haha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在1940年以前的形勢是以英蘇中為一方,另一方是德意日為一方。

這時的美國還未參戰,雖說這時的陳納德將軍率領飛虎隊來華助戰,但這是屬於民間的一種僱傭行為,跟美國政府無關。

此時的美國對於交戰中的任何一方,既沒有明顯的惡感、也沒有明顯的好感,直到德國和日本對美國構成的威脅越來越大,才致使美國的天平開始產生傾斜。

但美國仍然沒有產生參戰的任何跡象,直到在1941年的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美國才真正的加入戰爭。

本來,以英蘇中為一方和德意日為首的另一方,雙方基本是勢均力敵旗鼓相當,隨著美國的加入,交戰的天平開始向以英蘇中為一方的方向傾斜。

這是因為當時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家,不僅經濟實力相當的雄厚,而且軍工生產也是要甩其他國家幾條街。

本來是力均勢敵的交戰雙方,應該說美國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因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民主生產工廠,它的加入使同盟國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隨著美國的加入,以中國、英國和蘇聯為首的同盟國家得到了大量的軍事援助。

美國的參戰,讓在戰爭中艱難度日的中蘇英三國挺過了最難熬的時刻,特別是蘇聯。

當時的美國雖說給中國送來了大量的軍事援助,但比起蘇聯來尚不及九牛一毛。

那麼送給蘇聯的軍事援助究竟有多大?

飛機18000多架,坦克數量佔蘇聯產量的四分之一。

但是光支援武器還是遠遠不行的,還需要運輸。

於是包括機車、貨車車廂、摩托車、汽車、甚至包括鐵軌在內也一併支援蘇聯。

在災難性的一九四二年,蘇聯的軍工生產已經跌至崩潰的邊緣,蘇聯的男性青壯年基本都被徵召去了前線,後方的軍工生產幾乎全是婦女、兒童和老人。

蘇聯的糧食儲備本來就不是很大,隨著戰爭的發展又失去了烏克蘭糧倉,它的人民和軍隊同樣需要吃飯。

但這時它的農業生產差不多處於癱瘓狀態,他那裡還能供得起前線士兵和公民的衣食住行問題。

如果沒有這些,美國光是支援武器和運輸車輛,戰爭仍然難以繼續進行下去。


幸好美國在這關鍵的時刻不光是送來了大量的武器、運輸車輛和生產用的機床,還關心起了蘇聯軍隊的吃住問題。

在整個的戰爭期間,美國認為蘇聯送來了約430萬噸糧食、3400萬件軍服、1400萬雙軍靴,還有包括帳篷在內的大量後勤需要。

如果這麼多的軍需來到中國,連我都敢保證中國軍人可以對日軍形成碾壓態勢。

其實這一點在戰後蘇聯雖然極力淡化此事,但它在公開的場合還是不會否認的。

在通常情況之下,一般人都認為是在美國真正加入戰爭之後才開始對蘇聯實施援助的,其實不完全是這樣。


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蘇聯電影《莫斯科保衛戰》,在影片中就有美國武器的影子在裡面。

而且在戰爭爆發之後不久,英國首相丘吉爾就發表聲明盡最大努力支援蘇聯的對德作戰。

事實上是,在美國的《租借法案》還未出臺之前,美國的援蘇行動就開始了。

如果說是美國挽救了正在交戰的同盟國人民,這話其實真的並不過分,美國人在二戰中的行為值得同盟國家肯定和讚賞,這一點毋庸置疑。

順便說一句,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後,當時的蘇聯遲遲不肯出動空軍是有原因的,這不能說是蘇聯怯戰。

當時的美國過於強大,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你可以好好的想一想,從二戰結束到朝鮮戰爭爆發才剛剛過去了五年的時間。


五年的時間其實是很短暫的,除了同盟關係還未完全破裂之外,其實是蘇聯人欠美國人的一個大人情。

剛剛接受了人家的支援,反過來就立馬翻臉不認人,北極熊再無賴也不可能就翻臉這麼快,要不人家美國人會說自己人養了一隻白眼狼。


東方評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從西方世界獲得了大量的物資援助和武器裝備,只是後來蘇聯一些歷史學家宣稱,這兩種援助都與蘇聯戰勝納粹德國無關。可以肯定的是沒有這些援助,蘇軍就不可能在二戰中那樣表現,有可能使天平向有利於德國的方向傾斜。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蘇聯和美國的關係就已經很緊張了,但是從1941年至1945年的戰爭仍以美蘇以高度合作為主,這對確保能擊敗納粹德國至關重要。當然如果沒有蘇聯在東線的卓越努力,美國和英國將很難取得對納粹德國決定性的軍事勝利,實際上兩者相輔相成。

自從蘇聯決定與納粹德國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後,美蘇關係嚴重惡化。蘇聯佔領的波蘭東部和針對芬蘭的“冬季戰爭讓美國總統羅斯福憤怒的公開譴責蘇聯。然而,儘管面臨著與蘇聯斷絕關係的巨大壓力,但羅斯福從未忘記一個事實,那就是納粹德國對世界和平構成了最大的威脅,而不是蘇聯。為了戰勝這種威脅,羅斯福透露,如果有必要,他“將與魔鬼攜手”。

1940年6月,納粹擊敗法國後,羅斯福對德國日益增長的侵略越來越警惕,並採取了一些外交措施來改善與蘇聯的關係。從1940年7月開始,美國副國務卿薩姆納·威爾斯和蘇聯駐美大使康斯坦丁·奧斯曼斯基在華盛頓進行了一系列談判。最終美國政府在1941年1月解除武器禁運。此外,在1941年3月,威爾斯警告奧斯曼斯基,納粹將來可能會攻擊蘇聯。最後,在1941年初關於租借法案通過的國會辯論中,羅斯福阻止了將蘇聯排除在接受美國援助之外的企圖,也就是說蘇聯正式開始接受美國援助。

援助蘇聯的戰鬥機

促使蘇聯最終與美國結盟的最重要因素是納粹在1941年6月決定入侵蘇聯。作為回應,羅斯福總統派遣他信任的助手哈里·勞埃德·霍普金斯前往莫斯科,以評估蘇聯的軍事形勢。到10月底,對蘇聯的第一次租借援助就開始了。1941年末,隨著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終於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並由此開始與蘇聯和英國作為盟友進行直接援助協調。

從槍械子彈一直到汽車、坦克、火炮、飛機以及食物都在援助物資範圍,下面是蘇聯接收的坦克和戰機。

除武器外,還根據租借合同提供了其他用品。具體來說,蘇聯獲得了258.6萬噸航空燃料,相當於蘇聯在戰爭期間生產的37%,加上近41萬輛汽車,佔紅軍車隊的45%(不包括從敵人手中繳獲的汽車)。食品運輸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儘管在戰爭的第一年提供的很少,而且美國只提供了蘇聯罐頭肉和其他不易腐爛食品的15%。這種支持還包括機床、鐵軌、機車、火車車廂、雷達設備和其他有用的項目,沒有這些,戰爭機器不會很好的運轉。

蘇聯坦克兵駕駛著美國援助的謝爾曼坦克

在整個戰爭期間出現了幾個威脅美蘇聯盟的問題,其中包括蘇聯拒絕幫助波蘭本土軍在1944年8月的華沙起義,還有最重要的分歧比如在西方開闢第二條戰線等等。儘管存在這些分歧,但戰勝納粹德國是一項共同的努力,沒有密切的合作和共同的犧牲是不可能輕易完成的。在軍事上,蘇軍英勇作戰,東線傷亡慘重。1944年,當英國和美國最終登陸法國北部時,盟軍終於在兩條戰線上消耗了納粹德國的力量。最後,美國對日本發動了兩次毀滅性的原子彈襲擊,加上蘇聯打破了與日本的中立條約,消滅關東軍,直至太平洋戰爭的結束。


戰武奇兵


當然是真的,而且量極大,可以說是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蘇聯的官方和民間也多次公開表示了感謝,從未否認過。

(下圖,衛國戰爭期間,蘇聯的宣傳畫。兩個主要援蘇國家——美國和英國,開戰前,還是蘇聯誓言要打倒的“帝國主義”。沒成想,蘇德戰爭一開打,在其語境中,美英竟然迅速變身成了並肩抗擊法西斯的“戰友”)

衛國戰爭之初,被打得猝不及防的蘇聯,不到半年的時間,西部主要工業與農業產區就相繼淪陷。

截止到1941年底,蘇聯損失了超過45%的人口(傷亡+佔領地區人口);多達71%的鐵、58%的鋼、57%的有色金屬、63%的煤以及42%的電力,也都伴隨著蘇聯國土的淪陷而喪失。

另外,大約84%的甜菜產地、45%的牛與68%的存欄豬都被德軍繳獲。

此情此景下,貌似,蘇聯已經走到了懸崖的邊緣。

危急關頭,最先支援蘇聯的,是正在飽受圍堵和轟炸之苦的英國。出於減輕自身戰場壓力,拿廣袤的蘇聯拖住納粹德國的考量,英國人開始從牙縫裡省出各種物資、軍備,衝破德軍的海、空封鎖線,艱難的運往蘇聯。

而此時,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被英國忽悠著,加入到了援助蘇聯的隊伍中,並迅速成為了主角。

(二戰蘇軍王牌飛行員和他的坐騎——美製P-39戰機)

1942年初,美、英、蘇三國領導人正式達成了對蘇援助協議。根據《租界法》,來自英美兩國的物資開始從伊朗、北極航線和太平洋三個方向,源源不斷的運往蘇聯。

這些以海路為主的運輸隊,就是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的主要攻擊目標。

有個二戰電影,叫做《 殲滅任務》,講的就是北極航線空運援蘇的段歷史。

當年,美國空軍途經白令海峽上空,從阿拉斯加運送物資到西伯利亞的一個小鎮,再從這裡運到各個前線。而這個當“中轉站”的小鎮,又是蘇聯空軍的訓練基地。結果讓這些蘇軍準飛行員小夥子們沒想到的是,盟友美軍運送物資的飛行員,竟然是一群漂亮,還特別開放的女孩子......

蘇聯接受的援助主要分三類。

一是能源方面的援助。

蘇聯本是是個資源大國,原油儲量豐富。但大家都知道,油不是挖出來就能直接用的,得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油化工工藝提煉。然而,一方面,蘇聯境內的大油田們,多數被德國霸佔了;而且,在戰時條件下,自己的油化工能力更是非常有限。

因此,當年蘇聯機械化軍備的燃油,嚴重依賴著盟國的援助。

根據《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記載的數據,截止到1945年,西方盟國向蘇聯方面共提供了石油260萬噸,尤其是高辛烷值的航空燃油方面,西方的援助是蘇聯自產的四倍多。

此外,還有大量的工業原材料,比如各種型號的鋼材、鋼板、鋼絲、鋁、石油相關產品、各種化工產品等等。

二是軍備方面的援助。

主要是TNT炸藥、各類發動機、戰機、軍車、裝甲等等,量極大。

(英國援蘇的瓦倫丁坦克出廠時,被群眾圍觀的情形)

到戰爭結束時,約有三分之二的蘇軍的軍用卡車來自於西方的支援。

尤其是斯圖貝克US6卡車,迅速成為了蘇軍炮兵的運輸主力,從牽引榴彈炮再到充當“喀秋莎”火箭炮的底盤,幾乎無所不能。

(仍保留在當今俄羅斯軍事博物館中的,喀秋莎火箭炮與美國卡車的組合)

1959年,赫魯曉夫訪問美國的時候,對於交通工具方面的援助,還特意表示過感謝——“如果沒有美國提供的運輸車輛,我們如何從斯大林格勒向柏林進軍?”

另有各種美製輕重裝甲。據當年蘇軍的回憶,美國援助的坦克裡都隨車配備好了槍支彈藥,甚至還有包括巧克力在內的軍糧。

(援蘇的坦克在吊裝過程中)

另外,諸如各種通信設備和雷達也多來自於西方的援助,極大的提高了蘇軍的指揮效率。

在公路、機場、橋樑建築機械,軍工加工機械方面,盟國也非常下本兒的進行了援助,這些物資成本價大約為當年的1500萬美元。

顯然,如果沒有當年英美援助的立式機床,蘇聯本土將難以在短期內大量加工1600mm直徑的炮塔座圈。那麼,以戰時高產著稱的T-34的命運,也將隨之改寫。

除了車輛和飛機外,西方還援助了蘇聯數目龐大的海軍艦艇和航海物資。

包括來自於英國的27艘配好了海軍雷達和聲納集的海軍艦艇;來自美國的10艘遠洋油輪、90艘貨輪,各類破冰船、拖船、修理船、橡皮筏等等。

另有大量作戰艦艇,包括各類型潛艇、護衛艦,以及船用發動機、潛水救護壓力艙、航海機械、電氣器材到艦炮、彈藥、海軍雷達等武器和物資。

此外,蘇聯還以“租借”的形式,從美國手中租用了672艘艦艇和商船。

只是,戰後蘇聯僅歸還了127艘,理由很簡單——壞掉了。

三是糧食、食品、雨衣、軍靴、冬裝和防潮用品方面的援助。

據統計,蘇聯共接受了西方490萬噸的食品援助,其中的420萬噸來自於美國。這些食物大多為易存儲、高熱量的肉蛋奶等罐頭食品。幫助了大量蘇聯軍民扛過了那段艱難歲月。

其中,最有名的,估計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就是令美國大兵們聞之“作嘔”,但在蘇聯軍民心中卻成了“人間美味”一般存在的“午餐肉”罐頭。

(二戰美式午餐肉上印著的“反法西斯戰鬥豬”)

對於飢寒交迫中,長期拿摻雜著木屑的黑列巴與少的可憐的鹹魚鹹肉勉強度日的蘇聯人來說,能吃上這種“肉罐頭”,簡直有如沙皇般的待遇了。在蘇聯,這些美國罐頭,經常作為立功人員的“獎品”和執行特殊任務前的“小灶”,也是巴結上級的法寶。

此外,盟軍還為提供了修理戰機、艦船、培訓飛行員、海員,醫務人員、無線電通訊人員等“無形援助”,具體的物質成本和人力價值,也是難以估量的。

(使用美式電臺的蘇聯空軍)

總之,整個衛國戰爭期間,以英美為主的西方共計向蘇聯交付了超過1700萬噸,大約98億——109億美元的物資,其中的90%以上,來自於美國;而同樣作為反法西斯主戰場,抵抗時間更長的中國,僅僅收到了不足20億美元的西方援助(其中16億由美國提供,但沒能全部落實)。

當然,二戰期間英美對蘇聯這麼下血本兒,基本可以排除民族感情的因素,更談不上任何的“歷史傳統友誼”,僅僅是出於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考量而已。

這點,最明顯的是,戰爭結束後沒多久,在冷戰的大背景下,美國又開始非常下本兒的援助和武裝曾經的敵人——德國,來對峙曾經的盟友蘇聯。

顯然,對於雙方而言,沒有永遠的朋友或者敵人,僅僅是基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罷了。

最後,強調一點,盟國的對蘇聯的援助,也並非是全免費的。當年雙方都談妥了,主要參考1941年,美國國會修改後的《租借法》,用來計算返還成本。

作為回報,戰時的蘇聯也曾陸續向美國提供了不少稀有礦石。

戰爭結束後,美蘇就開始拿《租借法》來結算援助。最初的時候,蘇聯礙於面子,先還了4億多。隨後,兩國又花了幾十年,兩代人的功夫,進行了多輪“馬拉松式”的談判,一直談到了1972年10月,才達成了雙方均可接受的協議——在美國承諾向蘇提供“貿易最惠國待遇”和出口貸款的條件下,蘇方分批次償還美方7.22億美元。

然而,這一協議在後來的落實中,被蘇聯執行的斷斷續續,一直拖到了俄羅斯聯邦時代,至今誰還欠誰多少,連本帶利的,仍然是個雙方各執一詞的“糊塗賬”。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話問的,蘇聯不光得到了歐美援助,而且沒少拿。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提供了在當時價值480億美金的戰爭資源,其中英國拿了313個億,蘇聯拿了110個億,英國拿的是最大頭,而蘇聯則是第二。



這個《租借法案》是羅斯福總統時期的一個法案,最初只有英國和中國參加了,其實就是一個戰時賣東西的協議,蘇聯是後來加入租借法案的,英美也是在蘇聯加入之後,開始對蘇聯進行援助的。要明確一下,這個援助,其實也是要花錢買的,都是要用真金白銀去換,而不是空手套白狼,不是無償援助,美國也正是通過這個發戰爭財的,當然了,也有賴賬的。


美國對於蘇聯的援助分為五個階段,總共簽了五個協議,去進行援助。援助蘇聯的物資,從1941年6月開始運輸,只要是打仗能用的,統統往蘇聯運。

而1941年和1942年,蘇聯衛國戰爭最艱難的時候,英美的援助其實根本不夠用。從1941年6月到年底,蘇聯總共得到36萬噸物資,裡面包括645輛坦克和915架飛機,而這會兒蘇軍總共接收了5400輛坦克和8200架飛機,英美援助根本不夠用。也就是說,莫斯科保衛戰,其實是靠蘇聯自己打贏的。

1941年蘇聯得到的援助佔總數的2.1%,1942年的佔14%,而這兩年是蘇德戰爭最艱難的時刻,斯大林格勒戰役和莫斯科戰役都是靠蘇聯人自己挺過來的。也就是說,這會兒,蘇聯頂住了德國人的進攻,至少能保證不輸了。而1943年開始,局勢逆轉,美國已經完全投入戰爭狀態了,物資開始源源不斷的抵達了。當然,這裡面也有英美觀望蘇德戰場的戰局的因素,萬一沒頂住,這租借法案裡租借出去的東西,可就完全賠進去了。

美國提供給蘇聯的物資,裡有447萬噸食物,這點保證了蘇聯大兵餓不著。還有大量機械設備,保證蘇聯軍工廠的產能,34萬噸爆炸物,80萬噸有色金屬,這些保證了蘇聯的原材料。而更重要的是1981輛機車、42萬輛各類汽車,這些東西都是1944年蘇軍在反擊過程中的重要保障,這些東西遠比蘇聯自產要多,沒這些東西,蘇聯根本沒法反擊。



英美的物資支援,是保證蘇聯能夠打到柏林的重要資源。沒有這些東西,蘇聯頂多能在1942年頂住德軍的基礎上,在1947年將德軍趕出蘇聯,而代價就是損失五成人口和全部國力。而有了這些物資,蘇聯則在1944年將德軍打了出去,1945年則打到了柏林。


美國的援助最多的是給了英國,如果美國和德國結盟了,英國立馬就得投降。但是這樣做,顯然對美國不利,美國完全可以通過支援盟軍,然後讓他們去打,歐洲打個破敗不堪,而且又都欠他錢。美國就是這樣通過戰爭,走上巔峰的,削弱了歐洲,自己又發了財。


軍武文齋


1941年6月22日到1942年6月30日,英美援助了蘇聯161萬噸物資,期間蘇聯打贏了莫斯科戰役。二戰德國第一次大規模戰役失敗

1942年7月到1943年6月,英美援助了蘇聯310萬噸物資,期間蘇聯打贏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並未1943年7月-8月的庫爾斯克戰役籌備了充足的物資。德國在庫爾斯克戰役後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1943年7月到1944年6月,英美援助了蘇聯584萬噸物資

1944年7月到1945年5月12日,英美援助了蘇聯562萬噸物資

1945年5月13日到1945年9月20日,英美援助了蘇聯160萬噸物資,為蘇聯對日宣戰進行報酬的支付

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英美援助蘇聯428萬噸食物,蘇聯自產5億噸食物,英美援助只佔不到1%

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英美援助蘇聯的物資+服務總計109億美元。蘇聯自身對戰爭的花費為1100億美元,蘇聯自身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

總結一下

1,英美援助物資總量只有蘇聯自產的10%

2,蘇聯生死存亡的1941年6月到1942年6月,英美援助物資只有整個戰爭期間援助的不到10%

3,英美對蘇聯的食物援助,和沒有區別不大

個人的結論

1,即便沒有英美援助,蘇聯也不可能亡國

2,英美對蘇援助,數字上看上去很大。但比蘇聯自產相比,太小了,能起到的實際作用有限。心理作用和宣傳作用更大

3,個人推測,英美對蘇援助在1943年下半年開始猛增,但那時德國已經進入防守,蘇聯進入進攻。目的恐怕是防止蘇聯和德國談和,讓蘇聯和德國血拼到死,進一步破壞蘇聯人口和經濟,自己坐收戰後的漁翁之利

相比於戰後的巨大收貨,美國只援助了蘇聯106億美元(英國3億),美國絕對是做了天底下最賺錢的買賣

當然,英美對蘇聯的化工,難加工的金屬材料,汽車的援助還是不少的。但是,這只是加快了1944年蘇聯大規模反攻的速度,並不是防止蘇聯被德國消滅

對中國的啟示是,自己實力硬才是最重要的,救人還是得靠自己,靠別人是靠不住的


KaiSeRBurNInG


英美確實對蘇聯提供了援助,第一個對蘇聯提供援助的是英國,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後,為支持蘇聯在歐洲大陸牽制德軍主要兵力 一貫堅持反蘇立場的丘吉爾決定對蘇聯進行援助。1941年7月,美國政府宣佈《租借法案》適用範圍擴大至蘇聯,整個二戰期間美國援助了蘇聯106.7億美元的物資,其中包括坦克、飛機、汽車、燃油、小麥等各種物資。美國向蘇聯援助的物資中,僅僅卡車就有40多萬輛。


彈痕947


頭條出過題,問蘇聯歸還過美國二戰《租借法》的援助沒有。也就是說美國支援了蘇聯。

百度上也有美國支援蘇聯的戰略物資、生活物資、生產設備清單。援助之多之全,令人驚訝。

戰後,朱可夫元帥說: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抗戰不可想象。

以上三點,可以證實美國援助蘇聯是真的還是假的。

顯然是真的。

說沒有援助的,蘇聯官方和民間一直都沒有這樣說過否認過。


光明嶺


歐美幫助蘇聯也是幫助自己,沒有這些幫助蘇聯也能堅持。要用聯繫和整體的觀點看待歷史,而不是片面和臆想的觀點——那樣的話就會長時間乃至永久性的停留在幼兒白痴乃至傻逼的思維水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