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芯”戰“疫”:復工率超六成

  原標題:“芯”戰“疫”:復工率超六成

  “我們對工廠進行封閉式管理。春節加班的300名員工最安全,目前總體到崗率在六成以上,我們按照員工的旅行史和身體狀況將他們分成若干梯次有序復工。”廣東專注於半導體元器件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半導體公司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該公司產能恢復率已接近7成。

  半導體行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尤其製造環節,機器一旦開動就無法停下來,需要24小時不間斷生產,停下來就是重大損失。因此對於半導體制造業來說,只有產能“滿載不滿載”的問題。這也是位於此次疫情風暴中心武漢的長江存儲、武漢新芯、華星光電、天馬、京東方等春節期間依然正常運轉的原因所在。

“芯”戰“疫”:復工率超六成

  “從市場調研情況來看,全國半導體行業復工率超六成。半導體行業自動化程度較高,其中IC設計環節技術密集,可以線上復工。生產製造環節是資本密集,晶圓廠基本上全年無休,廠房為高等級潔淨度的無塵潔淨室,病毒感染風險極低。封測環節是勞動密集,復工復產受到一定影響,但當前訂單需求飽滿,國內部分廠商產能利用率已達到八成。”國開證券行業分析師鄧垚表示。

  中國企業聯合會2月18~20日針對“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的調查顯示,其中涉及三家半導體企業的員工返崗率為55%、成員企業開工率為60%、產能利用率為60%。

  半導體復工武漢樣本

  1月23日,武漢“封城”。對於半導體行業來說,備受關注的就是長江存儲、武漢新芯等存儲芯片廠商的生產經營問題。其實,長江存儲和武漢新芯等廠商一開始都申請了特殊許可,以維持正常出貨。

  長江存儲相關人士表示,該公司與政府部門積極協調,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確保了員工的健康;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停電停產隱患。

  在具體做法上,長江存儲採取封閉式管理、分區隔離等措施,讓春節期間駐守在廠區的自家員工和合作夥伴員工做到無感染。同時,採取輪班制度以維持生產線的正常運轉,因此封城並未讓生產中斷。對於假期之後的返崗,長江存儲一方面延緩外地員工的返崗時間;另一方面向當地運營商申請帶寬擴容支持,當前能夠確保5000名以上的員工同時遠程在線辦公。另外,長江存儲在春節之前增購了一大批原材料的基礎上,結合產能狀態和物料庫存與供應商保持密切聯繫,確保不會出現缺料情況。

  武漢新芯方面也表示,該公司春節期間生產未中斷。對於復工的安排是,工作地在上海、深圳、蘇州的員工2月10日起正常上班,工作地在武漢的非(春節)輪班員工2月14日起正常上班,但由於各省交通管制,當前生產人員到崗情況低於預期。因此,武漢新芯方面預期產能會受到影響,已適當下調了2020年第一季度產能。

  據瞭解,除了長江存儲和武漢新芯之外,身處武漢的華星光電、天馬、京東方等面板工廠亦運轉正常。其中,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公開表示,“我每年(大年)初一都會到TCL華星工廠派發紅包,但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取消”。不過,“疫情壓力下,深圳和武漢的TCL華星人依然在崗,保障工廠正常運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制造業正常運轉和產能“滿載”還是兩碼事。記者注意到,就員工到崗率和產能利用率來說,半導體行業也是表現較好的一個行業。比如,華大半導體員工到崗率超過70%、復工率超過90%,芯片設計、加工、產品交付等都有序推進。再如,中芯國際2月27日官方消息顯示,該公司已經實現90%以上的復工率,各條生產線、研發線已經實現100%運行,產能預計在一季度實現滿載。

  還有部分半導體廠商是在2月10日之前提前復工的,那就是防疫利器——紅外測溫儀相關廠商。

  據瞭解,華大半導體相關成員企業1月底開始就已進入工作狀態,因為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微控制單元(MCU)芯片產品在額溫槍、血氧儀等重點防疫醫療電子產品中廣泛應用,而且該公司下屬的上海積塔半導體、上海貝嶺、南京微盟等,又是為紅外測溫儀等電子產品提供電池管理芯片、光感芯片等元器件的。

  公開信息顯示,有研新材(600206.SH)、高德紅外(002414.SZ)、泰晶科技(603788.SH)等相關半導體元器件供應商,都在2月初接到下游測溫儀廠商的緊急訂單之後向所在地區政府申請了提前復工。即便如此,由於目前疫情防控處於關鍵時期,測溫儀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勞動密集型的半導體封測廠在復工復產方面面臨更大困難,但記者瞭解到,以長電科技(600584.SH)、華天科技(002185.SZ)、通富微電(002156.SZ)為達標的國內封裝廠商在春節期間也沒有挺紅,尤其涉及防疫測溫儀有關的紅外傳感器的封裝業務是重點保障的業務,主要是由於員工不能全部到位的問題,當前封裝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有待提高,而計劃中的新項目受到影響最大。

  短期挑戰多

  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儘管與其他行業相比,半導體行業復工形勢不錯,但也面臨諸多問題。

  一方面,半導體制造業的生產線現在主要由春節期間的留守人員和部分已經返崗的員工增加班次支撐,但這種工作機制時間長了,現有在崗人員的工作壓力就會加大,肯定會出現一些問題。

  另一方面,由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對道路運輸的控制仍然沒有放開,對半導體企業的貨物運輸來說也會越來越成問題,甚至會出現原材料的供應延遲或短缺,進而影響產能利用率。

  記者注意到,京東方(000725.SZ)在正式公告中指出,該公司已於2月10日全面復工,但原材料供應面臨一定挑戰,與預期時間相比顯示屏產品的出貨週期將有所放緩。

  另有國內封裝廠人士表示,半導體封裝廠的原材料存貨不會很高,通常庫存備貨週期在兩週左右,特殊原材料備貨週期在四周左右,主要是考慮到減少資金成本的問題,因此封裝廠當前最大的挑戰除了員工到崗問題之外就是原材料供應問題。

  有業內專家已公開建議,各級政府應該統籌協調國內半導體供應鏈上的重要企業,在落實防疫舉措的前提下,允許提前出貨和復工,特別是對跨省運輸生產用品的車輛應該予以快檢快放。

  賽迪顧問集成電路中心總經理韓曉敏提到,當前疫情會影響到一些半導體新項目的運作,比如長江存儲的產能擴充項目等,涉及大量的設備採購、安裝、調試等工作,如果部分廠商的技術支持難以到位,恐怕新項目的進度就會受到影響。

  實際上,僅國內三大封裝廠長電科技、華天科技和通富微電,就有不少計劃中的新項目,比如年初開工的長電集成電路(紹興)公司現金封裝項目、原計劃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的通富微電廈門集成電路先進封裝測試一期項目、華天科技南京項目等,都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業內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一定會給半導體產業帶來不小的衝擊,幸運的是,每年第一季度都是半導體行業的傳統淡季,因此受到影響可能是有限的。

  按照半導體行業的傳統管理,每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營收佔比一般分別是15%、20%。芯謀研究預測,半導體設計業的全年營收有可能普遍比之前的預期下降10%左右,半導體制造業則有可能低於之前預期5%左右。

  芯謀研究的一位專家指出,短期影響的關鍵主要是看疫情能否在第一季度得到控制,全年來看不排除後續疫情變化、供應鏈傳導、消費需求變化等對行業產生更大的影響。而長期來看,由於當前行業處在5G、AIoT等新技術的啟動期,行業信心應該會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快速恢復。

中國經營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