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為何疫情中的結構性政策居多?

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固收研究團隊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觀點的溝通交流。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光大證券研究所不會因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光大證券的客戶。

为何疫情中的结构性政策居多?

本文作者

張旭 /危瑋肖

摘要

為何COVID-19疫情中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居多?這是因為結構性政策的作用更精準,可以在不明顯增加流動性總量的前提下,實現流動性的精準滴灌和信用的精準供給。

2月21日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提供精準金融服務”、“救助政策要精準落地”,這與精準發力的結構性政策更匹配。

如果用總量型政策異質性主體進行調控,不免會遇到一些問題。

結構性工具無論是在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支持中,還是在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

的資金支持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大量使用結構性工具的當前,DR007和R007仍保持穩定。

1、COVID-19疫情之下的貨幣政策

在COVID-19疫情出現至今,貨幣政策一直積極應對,不僅全力支持疫情的防控,而且採取了針對性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我們發現在這些政策中,結構性政策佔據了大多數,例如設立了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增加了再貸款、再貼現額度5000億元;將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下調了25bp;允許發放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後申請再貸款資金;此外還有將擇機實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

为何疫情中的结构性政策居多?

與上述諸多結構性政策相比,總量型政策運用得較少,大抵只有目前已經收回了的OMO投放以及對MLF、LPR降息的引導。為何近一階段的貨幣政策會呈現出上述特徵?我們認為,這是因為結構性政策的作用更精準,可以在不明顯增加流動性總量的前提下,實現流動性的精準滴灌和信用的精準供給。與此相比,總量工具不容易達到這個效果,因為其面對的被調控對象是異質的:不同經濟主體所需要的政策“支持”是異質的,不同主體對相同政策的反應也是異質的。很顯然,用總量型政策對異質性主體進行調控,不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也許,要實現2月21日政治局會議中提出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可能還需要更多地依賴於結構性工具的發力。事實上,結構性工具無論是在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支持中,還是在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的資金支持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結構性政策加大了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支持

在COVID-19疫情衝擊之下總量政策與異質性主體之間的錯位顯得更為突出。一方面,本階段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和防疫重點地區的企業(我們統稱為“受困企業”)的資金狀況有所惡化,因此急需外源性資金的補充,在下圖中表現為D1向右平移至D1'。另一方面,正是由於其資金狀況惡化、信用風險提高,因此銀行對其供給資金的意願也出現了下降,進一步造成了資金供需的失衡。

为何疫情中的结构性政策居多?

總量型政策無差別地對待“受困企業”和大型國企、融資平臺這類具有隱性的政府信用背書的主體(我們統稱“優勢企業”)。很顯然,此時銀行更願意將資金提供給“優勢企業”,從而推動S2大幅右移至S2’,而S1向右移動的幅度非常有限,即△S1<如果使用結構性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向“受困企業”供給資金,則可以將S1向右推至S1’’,“受困企業”得到的信貸從Q1顯著提升至Q1’’,而信貸成本從i1下降至i1’’,政策效果更為精準和明顯。

3、結構性政策強化了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

人民銀行於1月31日下發了《關於發放專項再貸款 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事項的通知》(銀髮〔 2020 〕28 號),緊接著財政部和人民銀行等五部委於2月7日聯合下發了《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財金〔2020〕5號)。根據這兩個文件精神,人民銀行會向主要全國性銀行和湖北等 10個重點省(市)的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提供總計 3000 億元低成本專項再貸款資金,對直接參與防疫的重點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的生產、運輸和銷售重點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支持金融機構向名單內的企業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專項再貸款發放利率為上月一年期LPR減250基點。

金融機構向相關企業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貸款利率上限為貸款發放時最近一次公佈的一年期LPR減100基點。此外,中央財政按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進行貼息。上述即是我們常說的“專項再貸款+財政貼息”的政策組合。

为何疫情中的结构性政策居多?

很顯然,這個結構性政策組合的效果明顯好於總量型工具的調控。傳統總量型政策傳導至實體經濟的時滯較長,且外溢性較大,不容易做到流動性的快速精準投放。

在COVID-19疫情來臨時,疫情防控重要醫用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生產、運輸、銷售企業(即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我們簡稱“重點企業”)對於金融資源的需求迅速提高,下圖中D3向右移動至D3'。而且,由於這部分資金是用來“救急救命”的,因此需求曲線非常陡峭。

總量工具不容易控制資金的流向,在總量上放鬆的結果是S3和S4同時向右移動。當達到均衡水平後,“普通企業”獲得的信貸資金由Q4提高至了Q4’,且利率由i4下降至了i4’。在這種情況下,“普通企業”容易形成過度加槓桿的傾向,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與此相對的是,因為重點企業的需求曲線非常陡峭,所以在S3右移後i3仍然上升至了i3’。也就是說,不僅政策效果出現了明顯的外溢,而且我們希望支持的重點企業仍需要支付較高的利息成本。

为何疫情中的结构性政策居多?

在結構性政策的框架下結果便非常不一樣。

此時,“重點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以非常低的資金成本獲得全部資金(如“專項再貸款+財政貼息”政策中的3000億元),同時政策的外溢性也降到了最低。

4、結構性政策可以避免“後遺症”

似乎貨幣政策經常面臨“兩難”的抉擇: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貨幣政策加強逆週期調節;另一方面,宏觀槓桿率仍處在高位,放鬆貨幣政策會放大金融風險和固化結構扭曲。但是,單靠傳統的總量型貨幣政策不容易協調好上述這兩方面的關係,可能會帶來推高宏觀槓桿率等“後遺症”。如果通過總量工具提供“適量”的流動性,那麼金融體系的資金會首先被大型國企、融資平臺等“優勢部門”所攫取,此時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等“薄弱環節”不容易獲得足夠的金融支持。如果通過加大資金供給量的辦法提高 “薄弱環節”的資金可得性,那麼又無法做到貨幣政策的鬆緊適度。孫國峰司長在《2019年貨幣政策回顧與2020年展望》中寫道:“宏觀槓桿率仍處在高位,放鬆貨幣政策會放大金融風險和固化結構扭曲。”

为何疫情中的结构性政策居多?

2019年,我國宏觀槓桿率為200.5%,較2018年的198.7%略有上升,但是相差不大,實現了宏觀槓桿率的基本穩定。(注:宏觀槓桿率=M2/GDP。)事實上,宏觀槓桿率的變動與R001的波動呈現出顯著的負相關,2004-2019年間上述兩個變量的Pearson相關係數為-0.58。很顯然,如果R001持續處於低位,則不利於宏觀槓桿率的穩定。

为何疫情中的结构性政策居多?
为何疫情中的结构性政策居多?

此外,過低的利率水平有可能放大金融風險。我們找出了每家發行人的首隻違約債券,發現其發行日期與10Y國債收益率之間存在這樣的關係:10Y國債收益率越低,該階段發行的首隻違約債越多,兩個變量之間的Pearson相關係數為-0.53。(注:發行人的某隻債券違約後,該發行人後續到期的債券大概率也會違約,故我們更為關注首隻違約債。)例如,16年下半年10Y國債收益率的均值為2.83%,這半年所發行的債券中有23只成為了首隻違約債。顯然,持續過低的利率環境會使企業忽視未來的再融資風險,併產生過度融資、過快擴張的衝動,從而累積下風險。

为何疫情中的结构性政策居多?

結構性工具對流動性總量的影響較小,更容易將流動性控制在合理充裕的狀態,因此也更容易避免上述“後遺症”的出現。事實上,在大量使用結構性工具的當前,DR007和R007仍保持穩定,分別運行於[2.0%,2.2%]和[2.2%,2.4%]區間內。

为何疫情中的结构性政策居多?

5、風險提示

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必然可以打贏。但同時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疫情的發展具有不確定性,要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利率債(張旭/李樞川)

“貨政再貸款+財政再貼息+貨政再降息”即日生效

1月呈量增質優,2月望合理增長

疫情會如何影響2月的金融數據?

數量降引導資金利率穩健迴歸,利率降引導LPR加快下行

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的首次聯袂

當前環境下看地方債——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四

大漲之後宜減倉利率債

論冠狀病毒與MLF降息的關係

LPR不降,MLF就得降?

如何科學地看待融資需求?

20個重要問題看清專項債——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三

近期貨幣政策的三大猜想—論本輪債市上漲的持續性

如何度量貨幣政策?——兼論降準的意義

中國特色貨幣政策道路上的三個里程碑

財政2020年如何提質增效?——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二

是時候討論下何時降準了

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看?2020年往何處?——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一

LPR不降是否還能實現“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11月信貸為何多增?--兼論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

MLF“量升價平”化解貨幣市場“短松長緊”—12月6日MLF操作點評

讀易綱行長《堅守幣值穩定目標 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一文的感觸

難言樂觀——對2019年10月工業利潤點評

《保險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與《理財新規》間的差異

辯證地看待通脹——讀《19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體會

MLF緩解了流動性的約束和“兩部門決策機制”所帶來的問題

如何看待LPR對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作用?

為何9月貸款利率不降反升?

辯證地看待通脹——讀《19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體會

地方債發行全掃描

三維度評價地方政府綜合實力

“殭屍企業”出清,關鍵是打破“休慼與共”!

從流動性傳導的角度理解較低準備金框架

“債務置換”有四種寫法,你知道麼?

上調準備金利率有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

隱性債務會不會被兜底?

信用債違約的特徵

債券違約後續跟蹤之破產重整的新變化

從業績預告觀察信用基本面的變化

從政策演變看城投的發展脈絡

債券違約後續跟蹤之破產重整的新變化

房地產企業信用分析框架

當前時點如何看貴州城投債?

2019年城投平臺資產整合特點

刻不容緩!288個地級市政府債務全掃描

解碼同業業務的興衰更替

►可轉債(鄔亮/邵闖)

可轉債半月談(第1期):估值高於均值,擇券重視正股

可轉債估值水平圖解(2020-01-10)

光大固收

EBS固收是由光大證券張旭團隊運營的公眾號~非常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與我們交流觀點~

張旭(利率)13522568130

QQ:2624530660

鄔亮(轉債) 139 1042 9848

邵闖(轉債) 152 2189 2372

危瑋肖(信用) 188 1065 3183

李樞川(利率) 137 1673 6507

本訂閱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閱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閱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