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稱“漢初三傑”的三人,在韓信遇難時,卻無一人出手幫助

都說亂世出英雄,確實亂世是武將的天下,而治世卻是武將的墳墓,在古代每個朝代中,都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作為開國元勳很少有人能得到善終,不是被皇帝殺害,就是被皇帝軟禁,到死都是在獄中度過,這樣的人生也是悲哀。

史稱“漢初三傑”的三人,在韓信遇難時,卻無一人出手幫助


是人都有野心,一起打拼下來的天下,卻只能一人登上皇帝的寶座,剩下的人都只能以臣子相稱,不僅低人一等,還不能將權利看的太重,稍有不慎就是人頭落地的下場,並且還敗壞了名聲。秦始皇殺過功臣,朱元璋殺過功臣,劉邦殺過功臣等等,基本上開國皇帝都有過這樣的行為。

史稱“漢初三傑”的三人,在韓信遇難時,卻無一人出手幫助


面對皇帝的疑心,大臣們都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放權,只為得到皇帝的信任從而保住性命,即使有人受難也會有人出來幫助,可是在西漢時期,同樣作為開國功臣,被稱之為“漢初三傑”的張良、韓信、蕭何這三人,在韓信遭到殺害時,張良卻選擇袖手旁觀,不僅沒有給予幫助還選擇明哲保身,這是怎麼回事?難道兩人之間有矛盾嗎?

史稱“漢初三傑”的三人,在韓信遇難時,卻無一人出手幫助


韓信被譽為“兵仙”,在領兵作戰方面有著獨特的本領,張良被稱之為“謀聖”,就是給皇帝劉邦出謀劃策的一個人,沒有利益上的衝突,所以兩人之間是不可能出現矛盾的,在劉邦對韓信起了殺心時,張良其實在一旁勸解過,但是韓信卻沒有意識到,還在不斷的作死,到最後連張良都覺得韓信死有餘辜。

史稱“漢初三傑”的三人,在韓信遇難時,卻無一人出手幫助


先來看看劉邦之所以要殺韓信的原因,韓信在項羽麾下不受重用選擇了背叛楚國,投靠漢朝,並在蕭何的引薦下被劉邦直接任命為大將軍,從這方面看劉邦給韓信的起點是非常高的,並且韓信是一個有野心之人,當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時,韓信就會有所行動。在彭城之戰上劉邦慘敗,於是派用兵如神的韓信北上平叛,韓信不負所望全部殲滅,可這時韓信卻向劉邦請封假齊王,可此時的劉邦卻在滎陽被項羽打的毫無還手之力,韓信不僅沒有給予幫助,還一味兒的索取。劉邦看到信後非常生氣,這時的張良說到“何不滿足他的需求,等戰亂平息了再說”,沒有辦法的劉邦只能選擇妥協。

史稱“漢初三傑”的三人,在韓信遇難時,卻無一人出手幫助


韓信的野心讓他並不滿足與現狀,他想做真正的諸侯王,在說好一起攻打楚國時,韓信卻選擇不來,在劉邦遭遇危難時,卻跟劉邦談條件,想要擴大封地,此時的劉邦徹底對他起了殺心,在劉邦稱帝后第一件事就是奪取韓信的兵權。之後更是有人對劉邦說,韓信有謀反的準備,劉邦一聽大火便將韓信囚禁在了皇宮之中。

史稱“漢初三傑”的三人,在韓信遇難時,卻無一人出手幫助


在歷史中真正殺韓信的是呂后和蕭何,他們將韓信騙到長樂宮然後將其殺害,其實在韓信去長樂宮的時候,張良已經察覺到了不對經,但此時的張良卻沒有前去告知,因為他知道,即使自己去了也不會讓結果發生改變,還會讓皇帝起疑,而且劉邦想殺韓信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並且韓信謀反這是事實,不管是於公還是於私張良都不能相救。

史稱“漢初三傑”的三人,在韓信遇難時,卻無一人出手幫助


韓信的勢力讓劉邦和呂后都看在眼裡,韓信不除,自己的兒子如何才能治理國家,這幫大臣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劉邦是在為自己的兒子掃清障礙。張良不愧是被人稱之為“謀聖”,在劉邦處理韓信的時候,張良就開始準備辭官,選擇了隱居,不僅留下了一個好名聲還保住了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