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死,曹操不敢稱王”,忠漢還是親曹至今分不清楚

東漢末年,董卓進入京都之後,廢天子,把持朝政,本想拉攏曹操效力,可曹操不願意屈居董卓之下,於是便回鄉裡,以救國除賊的名義召集討賊義軍,漸漸地聲勢浩大之後,參加討賊聯盟,奉袁紹為盟主,可惜聯盟裡眾人面和心不合,董卓還沒滅掉聯盟便分崩離析,最後董卓還是死在了義子呂布的手中!

董卓死後,曹操迎回了天子,並且把朝廷安在了他自己的老窩,頓時挾天子令諸侯為他建立了巨大的優勢,後曹操剿滅各路諸侯,完全的統一北方之時,有人覺得曹操勞苦功高,當封為魏王,就是因為這個封王,還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此人不死,曹操不敢稱王”,忠漢還是親曹至今分不清楚

新三國中的曹操


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


在影視劇新版三國中,朝中大臣都勸曹操稱王,只有一人持反對意見,這個人就是一直輔佐曹操的荀彧,此人非但不同意曹操稱王,還不想看到曹氏一族壞了宮中的規矩,在新三國中,荀彧是一個對大漢朝廷忠心耿耿的謀士!

據三國志記載,荀彧反對曹操稱王是覺得曹操起兵的初衷是以匡扶漢室,安定國家為目的,應該懷著忠誠之心來對待漢庭,此話後,曹操便疏遠了荀彧,那麼荀彧到底是真的對漢朝忠心耿耿還是因為為了曹操著想才說出此話的呢?對此,古往今來有不少爭議!

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三國志】


“此人不死,曹操不敢稱王”,忠漢還是親曹至今分不清楚

新三國中荀彧


漢室忠臣,世受漢朝俸祿!

有人覺得荀彧是東漢末年為數不多忠心漢室的人,他剛開始之所以投靠曹操,是因為曹操剛開始並沒有表現出什麼野心,此話倒也不假,曹操剛剛入京為官之時,一切都是為了百姓著想,絲毫沒有自己的私心,並且召集義軍的時候也是打著安定國家的旗號,因此荀彧盡心盡力的輔佐曹操是為了匡扶大漢朝廷,可不曾想到後期之後,曹操的野心不斷的暴露無遺,荀彧感到十分的失望,妄想阻止曹操不臣之舉,可惜到最後不得實現,最終與曹操分道揚鑣,後來憂鬱而死!

在演義中,是曹操託人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看到後便自盡了,很多人都感到不平,盡心輔佐曹氏的謀臣卻落得如此下場,而在三國志記載中,荀彧是得了重病,後來憂鬱而死,享年五十歲!荀彧死了之後,曹操便稱為魏王了!

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三國志】


“此人不死,曹操不敢稱王”,忠漢還是親曹至今分不清楚

新三國中的曹操與荀彧


因沒能及時溝通,所以產生誤會

還有人覺得,大漢衰微已久,忠漢的人早已死絕,荀彧又不是蠢人,怎麼可能做那愚忠之人,因為當時荀彧並不在曹操身邊,只是順手寫了一句意見,是說曹操是以匡扶漢室的初衷召集義軍,此時不應該有不忠誠之舉,曹操其實也看懂了荀彧的意思,但是曹操下面眾人卻對持反對意見的荀彧給恨上了,他們覺得荀彧擋了他們的前途,若曹操封王更甚者後來稱帝,他們都會得到分封,因此不斷有人在曹操耳邊嚼舌根,導致到最後曹操也覺得荀彧心不向著自己,而是向著漢獻帝,於是便於荀彧就此疏遠,荀彧最後也憂鬱成疾,最終含恨而去!


“此人不死,曹操不敢稱王”,忠漢還是親曹至今分不清楚

新三國中老年的荀彧


結語

不管怎麼樣,荀彧是向曹還是忠漢,他都改變不了結局,但他應該不是那麼忠於漢室,曹操的野心並不是到了晚年方才暴露出來的,在剛迎天子不久便透露無疑了,比如衣帶詔事件,曹操剷除了很多對自己不是一心的大臣,那個時候便已經預示著曹操這是在剷除異己,若荀彧真的忠心於漢庭那時便應該做出決斷,不應該一直拖到晚年才說出心裡話,要知道敢於直言曹操不許背叛朝廷的人,並不是到了晚年才有膽子站出來!

以上都是根據史料的一些推斷,至於到底是忠於漢室還是心向曹操,想必讀過三國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你覺得荀彧是忠漢還是向曹呢?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感謝您的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