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死,曹操不敢称王”,忠汉还是亲曹至今分不清楚

东汉末年,董卓进入京都之后,废天子,把持朝政,本想拉拢曹操效力,可曹操不愿意屈居董卓之下,于是便回乡里,以救国除贼的名义召集讨贼义军,渐渐地声势浩大之后,参加讨贼联盟,奉袁绍为盟主,可惜联盟里众人面和心不合,董卓还没灭掉联盟便分崩离析,最后董卓还是死在了义子吕布的手中!

董卓死后,曹操迎回了天子,并且把朝廷安在了他自己的老窝,顿时挟天子令诸侯为他建立了巨大的优势,后曹操剿灭各路诸侯,完全的统一北方之时,有人觉得曹操劳苦功高,当封为魏王,就是因为这个封王,还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此人不死,曹操不敢称王”,忠汉还是亲曹至今分不清楚

新三国中的曹操


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


在影视剧新版三国中,朝中大臣都劝曹操称王,只有一人持反对意见,这个人就是一直辅佐曹操的荀彧,此人非但不同意曹操称王,还不想看到曹氏一族坏了宫中的规矩,在新三国中,荀彧是一个对大汉朝廷忠心耿耿的谋士!

据三国志记载,荀彧反对曹操称王是觉得曹操起兵的初衷是以匡扶汉室,安定国家为目的,应该怀着忠诚之心来对待汉庭,此话后,曹操便疏远了荀彧,那么荀彧到底是真的对汉朝忠心耿耿还是因为为了曹操着想才说出此话的呢?对此,古往今来有不少争议!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三国志】


“此人不死,曹操不敢称王”,忠汉还是亲曹至今分不清楚

新三国中荀彧


汉室忠臣,世受汉朝俸禄!

有人觉得荀彧是东汉末年为数不多忠心汉室的人,他刚开始之所以投靠曹操,是因为曹操刚开始并没有表现出什么野心,此话倒也不假,曹操刚刚入京为官之时,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着想,丝毫没有自己的私心,并且召集义军的时候也是打着安定国家的旗号,因此荀彧尽心尽力的辅佐曹操是为了匡扶大汉朝廷,可不曾想到后期之后,曹操的野心不断的暴露无遗,荀彧感到十分的失望,妄想阻止曹操不臣之举,可惜到最后不得实现,最终与曹操分道扬镳,后来忧郁而死!

在演义中,是曹操托人送给荀彧一个空食盒,荀彧看到后便自尽了,很多人都感到不平,尽心辅佐曹氏的谋臣却落得如此下场,而在三国志记载中,荀彧是得了重病,后来忧郁而死,享年五十岁!荀彧死了之后,曹操便称为魏王了!

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三国志】


“此人不死,曹操不敢称王”,忠汉还是亲曹至今分不清楚

新三国中的曹操与荀彧


因没能及时沟通,所以产生误会

还有人觉得,大汉衰微已久,忠汉的人早已死绝,荀彧又不是蠢人,怎么可能做那愚忠之人,因为当时荀彧并不在曹操身边,只是顺手写了一句意见,是说曹操是以匡扶汉室的初衷召集义军,此时不应该有不忠诚之举,曹操其实也看懂了荀彧的意思,但是曹操下面众人却对持反对意见的荀彧给恨上了,他们觉得荀彧挡了他们的前途,若曹操封王更甚者后来称帝,他们都会得到分封,因此不断有人在曹操耳边嚼舌根,导致到最后曹操也觉得荀彧心不向着自己,而是向着汉献帝,于是便于荀彧就此疏远,荀彧最后也忧郁成疾,最终含恨而去!


“此人不死,曹操不敢称王”,忠汉还是亲曹至今分不清楚

新三国中老年的荀彧


结语

不管怎么样,荀彧是向曹还是忠汉,他都改变不了结局,但他应该不是那么忠于汉室,曹操的野心并不是到了晚年方才暴露出来的,在刚迎天子不久便透露无疑了,比如衣带诏事件,曹操铲除了很多对自己不是一心的大臣,那个时候便已经预示着曹操这是在铲除异己,若荀彧真的忠心于汉庭那时便应该做出决断,不应该一直拖到晚年才说出心里话,要知道敢于直言曹操不许背叛朝廷的人,并不是到了晚年才有胆子站出来!

以上都是根据史料的一些推断,至于到底是忠于汉室还是心向曹操,想必读过三国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你觉得荀彧是忠汉还是向曹呢?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感谢您的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