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技術

乾貨 | 水處理技術

1.問:厭氧消化產生的甲烷不知如何處置?如何利用?

答:可利用的途徑很多,如作燃料、發電等,但如利用的話安全方面的要求很高,投資費用也高,所以國內外一般都燃燒後排放,如AF、IC等厭氧處理裝置產生的甲烷都用火炬自動點火燃燒。還可用於沼氣鼓風機,這是很好的利用途徑,這類鼓風機可分別以電和沼氣作動力。

2.問:本工藝採用淹沒式生物膜。考慮到外加碳源要增加勞動量,也不經濟,降低溶解氧,氨氮效果去除也還好,出水硝酸鹽11mg/L,但是亞硝酸鹽很高。請教:在C/N較低的情況下能否提高脫氮效果?

答:可採用短程反硝化,因為短程反硝化是直接將亞硝酸氮反硝化為氮氣,可大大節省能耗,只是因為亞硝酸氮是不穩定的,很難積累,既然出水亞硝酸氮這樣高為何不試試呢?如果能實現,要外加碳源也是很合算的。

3.問:養豬廢水,進水:COD1500,氨氮500,TP60,鹼度3000,硝氮與亞硝氮儀器檢不出,肯定值很低。出水:氨氮120,COD700,但是硝氮高達1200,亞硝氮250。 SRT:1天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這麼高的硝氮那來的?如何解釋?

答:如果數據測定正確的話,只有一個解釋,即總氮大大高於氨氮的情況下,含氮有機物不斷氨化,氨氮不斷硝化,而此時處理系統都處於好氧條件下,硝酸氮不能反硝化而大量積累,此情況下如果處理時間增加,出水氨氮可下降,出水硝氮還會增加。

4.問:我調試一食品廢水,UASB產生顆粒汙泥前,原水COD2000-3000,出水一直750左右。這段時間大約50天。這段時間跑少量絮泥。之後廢水濃度達到4000-5000,減少了處理水量,一直保持出水小於1000。之後開始加大處理量。跑泥更嚴重了,產泥量很大,三相分離器也不好。達到設計處理量一半時,公司要求我快速提高水量,因好氧較大。加快水量過程中,產氣量不斷減少,出水1100-1500。於十五天後接近設計流量,但與甲方合作不好,未能取樣驗收。之後甲方產量減少,但水質濃度變化大3000-5500,調小流量後,產氣量開始略增,但顆粒汙泥隨水大量流出,非氣泡帶出為主,即使不進水,也會有較大量汙泥飄起,始終不下沉。這種現象已有十餘天了,請問是怎麼回事?

答:可能是負荷太大,使酸性發酵過程延長,造成鹼性發酵過程不完全。對於進水負荷不穩定的處理裝置,汙水最好預酸化後再進UASB裝置,這樣才能提高pH,更好地保證處理效果。

5.問:我在做糖蜜酒精廢液的UASB厭氧生化處理實驗,目前進水濃度30000~50000mg/L,去除率55~60%,負荷20KG,其中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硫酸根影響,接種汙泥(非顆粒泥)流失嚴重,可生化性差。我想原因主要是酸化階段不好而造成的,不知是否是這樣?

答:提二個意見供參考:(1)酸化時間不宜長,以免pH過低影響後續生化處理;(2)培養顆粒汙泥時,可在接種汙泥中加適量活性炭或PAM,這樣有利於顆粒汙泥形成。因不瞭解具體情況僅供參考

6.問:反硝化聚磷菌(DPB)同步除磷脫氮工藝運行管理中要注意哪些事項?

答:運行管理要求很多的,如厭氧池不能有氧,但如何控制呢?好氧區氧不足會影響硝化和聚磷,氧太高會使厭氧區產生微氧環境,影響釋磷,有時好氧區溶氧不高,厭氧區也可能有微氧,這與好氧區的溶氧高低外,還與汙沉澱池的停留時間、缺氧程度等因素有關。此外,還要做到按工藝要求及時排泥,磷的最終去除出路是通過剩餘汙泥排放的,如不及時排放,會在系統內週而復始地進行聚磷和釋磷的循環。

7.問:我這邊有一企業準備將處理過的汙水進行回用,處理工藝是:調節池-厭氧池-好氧池-一沉池-氣浮池-排汙口,其中在一沉池中加入硫酸亞鐵和石灰,氣浮池中加入氯化鋁和聚丙烯酰胺,出水水質的鐵離子很高,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將其含量降低,成本當然也不能太高?

答:不要用氣浮,可將好氧處理後的水加石灰,調整至pH為8左右,再加PAM,並控制好攪拌等絮凝條件,這樣可提高鐵離子的去除率,可試試看。

8.問:BOD與COD 的關係中是否COD大於BOD, COD-BOD約等於不可生化有機物

答:這樣說不確切,因為COD=COD(B)+COD(NB),前者是可生化性部分,後者是不可生化部分。而微生物在20度情況下完成碳化過程約需20天(也即BOD20與CODB接近)。

9.問:某縣城,約20萬人口,預建一城市汙水處理廠,規模2萬噸/日,由於政府資金有限,建設費用想控制在1500萬左右,選用哪種工藝比較合適?

答:建議用納米硅藻精土法處理,本法特別適用城市汙水處理,產生的汙泥可做保溫材料,投資少、運行成本僅傳統法的一半。納米硅藻精土與一般硅藻土的區別在於通過特殊處理有很強的電中和作用,比表面積也大大提高。

10.問:本汙水處理場是製漿造紙廢水處理,使用的是完全混合法,最近汙泥出現了SV下降到5-6的現象,汙泥中只有鍾蟲、輪蟲,處理效果一般。最近一段時間F/M在0.3左右,溫度較高,曝氣池的溫度在37-39度,請問是不是汙泥中毒?還是其他原因?

答: F/M不算太低,從生物相看不象中毒,因為鍾蟲對有毒物質是很敏感的。可能是水溫高的原因,一般來說,水溫超過38度對好氧微生物的活動會有些影響。

11.問:我現在正調試SBR,處理屠宰場廢水,這幾天沉澱後上清液中總是有細小的泥粒懸浮,不能沉澱,導致出水COD、SS不能達標,水溫在35-37度左右,是不是溫度太高導致的?應該怎麼辦?

答:汙泥已有老化跡象,這樣的溫度對微生物活動有些影響,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曝氣時間過長,要減少曝氣時間(如間斷曝氣),還需排泥。減少曝氣時間就是減少反應階段的時間,由於一個運行週期時間是固定的,閒置階段時間可相應增加,進水階段如採用不限止曝氣,則改為限止曝氣。

12.問:含丙烯腈的廢水,加PAC和PAM,再經生化,氨氮含量最高217mg/L 。分析可能是丙烯腈轉化為丙烯酸再轉化成氨氮,可能酰胺也增加氨氮,沒有理論和實驗數據基礎,是否能解釋?

答:這種情況很正常的,是氨化的原因,這類廢水需要很長的處理時間,出水氨氮這樣高說明丙烯腈的氨化過程尚未完成,要使氨氮達標,還需增加生化反應時間。

13.問:請問三座氧化溝兩座二沉池汙泥如何迴流?兩座二沉池設了一個汙泥泵房,怎麼才能將回流汙泥均勻地分到三座氧化溝?

答:汙泥泵前設集泥池,迴流汙泥經泵提升後經一根迴流汙泥總管輸送至氧化溝前,再分三根支管進入各氧化溝。

14.問:現有高濃度廢水(BOD值約6000),請問:用活性汙泥法處理時(SBR法)為滿足汙泥負荷要求MLSS值取非常大的值(如20000)合適不合適?會出現何種問題?又有什麼更好的方式避免出現的問題?

答:這樣高的濃度不宜直接用好氧法處理,應該在好氧處理前先用厭氧處理。無論SBR法或其它活性汙泥法,MLSS應該根據F/M值來控制,並受限於沉澱時間和供氧能力等因素。

15.問:本人在做水產加工廢水方案,用UASB,水質如下: Q=200t/d,COD=3000,BOD=1000,SS=300,總氮=200,氨氮=20。汙水排海標準:出水要求COD<300,BOD<150,SS<200,總氮<40,氨氮<25。

請教以下水質情況:(1)在BOD<150以後不降低BOD,以節省工程投資,是否能去除總氮?(2)UASB中是否對氮元素的反應終點是NH4+和NH3?

答:UASB對氮的轉化主要是有機氮的氨化作用,故在UASB後還要繼續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建議在UASB後採用A2/0接觸氧化法。

16.問:養豬廢水COD:10000,氨氮400,經厭氧+SBR出水COD:150,氨氮150,300方/天,穩定塘15畝,可蓄水1-1.5米深,請問穩定塘如何設計,6月初種何植物,出水能否達一級?

答:可採用二級穩定塘,第一級曝氣塘,第二級靜止塘。曝氣塘可安裝少量浮動曝氣機(與養魚塘的一樣),一般不常曝氣,靜止塘內可繁殖水葫蘆等水生植物。

17.問:本人現在正在試驗一化工汙水的處理,主要處理難度是:可生化性差;易變色(比起染料廢水變色的程度更嚴重);且該廢水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其PH值約2左右;生化後的COD時高時低,主要的汙染物也是帶苯環的物質。應該用什麼樣的工藝?

答:需預處理後再生化處理,預處理可用電解、快離子去除法或酸化法。

18.問:本廠是大型城市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規模為30萬噸,採用改良氧化溝工藝,最近二沉池特別容易跑泥,而氧化溝MLSS一直穩定在4000-5000mg/L,為什麼會這樣?

答:可能是汙泥自身氧化造成部分汙泥解絮造成的,如是這樣,應該增加排泥量,減少曝氣量。

19.問:有一汙水廠,採用的是普通曝氣池,穿孔管曝氣,汙水量已超過了設計水量,需要提高處理能力。請教在不改變曝氣池容積的前提下,可以採取什麼措施提高曝氣池處理能力?

答:以下措施供參考:(1)池內設置纖維填料,採用生物接觸氧化法;(2)將穿孔管改用微孔曝氣軟管,氧的利用率可提高數倍。這樣曝氣池容積負荷可提高一倍以上。

20.問:曝氣池的汙泥越來越少,進水COD約100~200mg/L,汙泥難生長,沒投用的池死泥多,怎麼辦好呢?

答:可採用間斷曝氣法,適量排一些汙泥,雖然汙泥量很少,如不排泥會更少。


乾貨 | 水處理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