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技術」質量對標管理體系的應用

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紡織行業的人員管理遇到嚴重的挑戰,紡紗企業一線普工流動性較大,造成一些企業操作人員整體技術能力偏低等問題,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而通過建立質量對標管理體系,優化薪資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穩定產品質量。


1 質量對標管理體系案例

1.1 紡紗廠規模

紡紗單體車間10萬錠,全部生產精梳緊密紡50S-140S。


清梳聯:青紡機清梳聯+24臺FA203梳棉機;鄭紡機清梳聯(卓朗改造)+10臺FA224梳棉機;鄭紡機清梳聯(卓朗改造)+10臺FA224梳棉機。

預並:陝西寶雞FA311F並條機7臺。

條並卷聯合機:立達E32條並卷聯合機3臺。

清梳聯:14臺FA224梳棉機。

末並:立達D401C並條機11臺。

粗紗:青島宏達JWF1415粗紗機12臺。

細紗:經緯紡機EJM128A細紗機110臺(456錠);經緯紡機F1520細紗機40臺(1200錠)。

絡筒:村田№21C絡筒機24臺(60錠)


1.2 試驗室配置

三班人員12人,每班4人(前、後紡各2人);長白班2人(試驗室主管1人、齒輪房管理員1人);工藝主管一人。


分廠配置的主要儀器有:長嶺CT200條幹均勻度測試儀;長嶺YG063T全自動單紗強力儀;YG1 72/1 72A毛羽儀;YG135T條粗條幹均勻度測試儀。

中心試驗室配置的主要儀器有:烏斯特條幹儀BA_UT5(2臺);烏斯特 CLASSIMAT 5 紗疵分級儀;烏斯特強力UTJ4(2臺);烏斯特毛羽HL400Help(2臺);烏斯特USTER® HVI 1000(1臺)、烏斯特AFIS PRO2(2臺)等相關儀器。


2 質量對標管理體系建立過程

新員工入職,公司常規情況下安排學習公司各項規章管理制度,包括:生產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薪資考勤管理制度等等 。但是對於員工的質量意識卻沒有重點進行培訓,根源一是員工具體操作崗位未確定,二是公司也沒有細化、量化的對標質量管理標準和細則(有相對粗放型的質量管理制度),三是主觀認為員工進入生產崗位生產車間會有定崗培訓。


建立對標管理體系,首先在員工入職培訓時必須進行重點講解員工的薪資組成方式:

操作(計件)——基本工資+產量績效+質量績效+其他類別;

設備(計時)——基本工資+質量績效+其他類別。


員工的薪資管理必須納入到質量績效數據中,並且要在員工入職時進行相關質量對標管理體系的培訓,明確告知員工產量、質量工資的組合方式及其重要性。質量對標數據績效管理方式的具體細則,由人力資源部、生產信息技術中心(下轄工藝及試驗室管理職責)、生產分廠共同研究組成。生產分廠試驗室當月3號必須向生產技術中心及人力資源部上報上月的質量績效數據。質量績效數據由生產在線數據+試驗室人員的離線試驗數據+過程檢查的數據+中心試驗室人員的檢查數據組成。


3 各工序的質量對標數據細則

各工序的質量對標數據見表1-表7。表中的數據標準是指在配棉為100%PIMA、100%SJV或100%新細棉的情況下的要求。


試驗驗室測試數據以第一次測試為準,對出現異常的數據即刻通知班長及設備管理人員,並根據標準出具質量反饋/封車單,並把單據交到班長手中籤字確認。試驗室測試數據必須做到各值車工每個月內測試臺數相同,並對出現的異常測試數據現場檢查問題根源單獨記錄、拍照;試驗室主管單獨將異常問題細節及扣分情況做成電子臺賬,每天發送分廠、信息技術中心、公司領導OA郵箱。操作班長、設備隊長下班前到試驗室檢查本班次/隊別出現的異常質量問題及異常數據修復情況。


(點擊圖片可放大)

表1 梳棉工序

「技術」質量對標管理體系的應用


表2 預並

「技術」質量對標管理體系的應用


表3 精梳

「技術」質量對標管理體系的應用


表4 末並

「技術」質量對標管理體系的應用


表5 粗紗

「技術」質量對標管理體系的應用


表6 細紗

「技術」質量對標管理體系的應用


表7 絡筒

「技術」質量對標管理體系的應用


4 結語

質量數據對標管理的基礎就是充分利用在線數據、離線數據發現異常問題,對標出現的異常問題根源必須跟蹤和落實。生產過程中質量數據的一致性、穩定性是比較難控制的,因人為因素造成數據出現波動的比例佔30-40%。在實際生產中員工往往非常重視自己的產量和效率,但是對於自己造成的質量隱患及問題關注度差,甚至不關注。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沒有對員工細化、量化、明確相關質量數據要求,導致看似人人重視、人人抓、人人關注質量管理,但是實際上真正關注的非常少,包括部分管理人員。質量問題暴露後大部分是事後分析、追責 ,但是在過程監控、管理中卻很少利用數據去發現異常問題、解決問題。根源還是質量數據對標沒有細化、量化、明確化,過程問題沒有真正落實到責任人。不論是基層管理人員、一線員工、還是其他輔助崗位,如果不能對質量對標管理引起足夠的重視,那麼質量控制方案必將是一紙空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