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打響,再披“征衣” 軍警民同心共抗疫情

風雪中堅守“戰位”

2月2日上午,高速遼陽南站口,一名交警正在執勤。只見他打著標準的手勢,禮貌地指揮著一臺臺過往的車輛接受疫情篩查。對車內人員檢測,往往因為車輛空調過熱,導致電子體溫測量儀顯示值偏高,這時他都會上前安慰車內乘客,“不要緊張,下車再測一次”。

戰“疫”打響,再披“征衣” 軍警民同心共抗疫情

他叫雷洪光,從軍16載,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轉業12年來,又先後2次榮立三等功,4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在大家眼裡,他是一個敢擔當、善作為的血性漢子。

1月25日,遼陽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本遼遼高速公路大隊緊急召開會議,就疫情防控進行部署。會上,作為大隊辦公室主任的雷洪光提出採取“一斷三不斷”的措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一斷”,指落實消毒防控措施,堅決阻斷病毒利用交通工具傳播的途徑;“三不斷”,即確保公路交通不中斷、確保應急運輸綠色通道不中斷、確保群眾生產生活的物資運送不中斷。而設立卡站篩查疫情成為最緊迫的任務。這意味著許多人要犧牲大量休息時間。此時,雷洪光首先站看出來:“每天給我排一班崗。”

一班崗就是4個小時。從1月26日至今,無論風雪嚴寒,雷洪光始終堅守“戰位”,有時同事家裡有事,他還會主動替班。此時,室外溫度接近零下20攝氏度,雷洪光的眉毛上、口罩外都掛滿了冰霜。採訪中他對記者說:“雖然苦點累點,但當過兵的人什麼苦都能吃,看到一臺臺車輛有序通行,順心通關,再苦再累也值得。”

巡防員立下“軍令狀”

凌晨6點,東北的天還未放亮,只見一個人獨自行走在山道上,一團團白色寒氣從口罩中呼出,轉眼便成了霜花。上崗前,藉著手電的光亮,劉金良仔細察看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記錄。這個本子記錄著每時每刻進出遼寧省遼陽縣下達河鄉東新堡村的人員、車輛等信息。

戰“疫”打響,再披“征衣” 軍警民同心共抗疫情

“嚴把封控關,防疫無盲點”,是該村應對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提出的目標。作為退役軍人、基幹民兵的劉金良是出現在村裡的第一個疫情巡防員。整理查看信息、檢查消毒器材和測量體溫儀器的性能,要確保每項工作都萬無一失。“既然組織交給我任務,不管困難有多大,我都會全力以赴,保證打贏這場戰役。”例會上,劉金良立下“軍令狀”。

劉金良曾在部隊服役兩年,獲得過優秀士兵和優秀學兵等榮譽,退役後,他加入民兵隊伍,很快成為骨幹。“雖然我不是醫務人員,但我是一個兵,有危險的任務我就得上!”當村裡為找一個合格的巡防員犯愁時,劉金良主動站了出來。

東新堡村有397戶千餘名村民,他除了擔負巡查任務之外,還要到村民家中走訪宣講政策,瞭解村民健康情況,為村民車輛及一些公共場所防疫消毒。考慮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的實際,他還利用自己的部隊所學的多媒體知識,製作了疫情防控小視頻,發到每個村民手機裡。

“疫情防控,能夠確保村民們生命健康安全的最佳辦法就是控制人口的流動。”劉金良說,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的走動相對頻繁,針對這種情況,村實行“內防+外防”的辦法,村裡在要求武漢返鄉人員居家隔離的同時,也建議其他重點地區返鄉人員縮小流動範圍,村民之間以及和外部的親朋好友更不要開展打牌、聚會等聚集性活動。而為了把這些要求落到實處,他每天天不亮就出發,夜半三更才回家。

下午3點,他來到村民李德旺家,進門就聽到滿腹牢騷:“為啥不讓我去看一看老丈人,太沒人情味了……”。劉金良開導說:“現在是非常時期,電視裡的專家介紹說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在家裡待著,這樣病毒就被隔離了……”緊接著,他連通了住在鄰村的李德旺岳父的手機,通視頻向老人家拜年:“您姑爺很孝順,一心想去看您,但是現在情況不允許啊,等疫情結束了我登門向您道歉……”得到老人理解後,李德旺的陰沉的臉也放晴了。

父女同寫請戰書

1月27日,遼陽市傳染病院收到了兩封特別的請戰書,這兩封請戰書來自一個家庭。張雷是市傳染病院救護車司機,他在向醫院黨辦遞交請戰書中寫道:“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深知肩負的責任,深知這項戰役的艱鉅性,經過慎重考慮,我請求加入醫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隊伍,與大家一起奮戰,作為一名黨員,我無條件服從領導的安排,願作為一名志願者馳援武漢,我會毫無保留地為祖國和人民付出我的一切!”

曾駐守邊關10年的張雷2000年復員回到家鄉遼陽,被安置到市傳染病醫院,在司機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20年,始終默默無聞。而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刻,他卻是全院第一個請戰的。

他說:“退伍不能褪色,關鍵時刻必須挺身而出!”張雷寫下的錚錚誓言令人動容。與父親同在醫院當護士的女兒張雨竹也到黨辦遞交了請戰書,請求加入到醫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隊伍。她說:我為爸爸驕傲,我也要加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來。

請戰書上,父女倆鄭重地按下“紅手印”。

戰“疫”打響,再披“征衣” 軍警民同心共抗疫情

供稿:張吉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