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 • 文化習俗

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是“人日子”,七管小孩兒、十七管大人、二十七管老人。

春節 • 文化習俗 | 正月二十七的習俗


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俗稱“人日子”。古人認為正月初七以晴為好,寓意人壽年豐,天下大同。漢時東方朔的《佔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可見“人日”的說法至少在漢朝時就已流傳了。在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

“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於屏風或窗戶,也戴在頭髮上,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專家介紹說,這一天,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有“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的習俗,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昇。此外,一些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

春節 • 文化習俗 | 正月二十七的習俗


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這幾日早起觀天象來預測人體健康,如初七早晨晴空無雲則可保少兒一年無恙,也叫“收小人”,而十六日主壯年,二十六日主老年。這些並無科學依據的習俗,至今仍在一些老年人頭腦中殘存,如二十七七日晨陰雲密佈、狂風大作,便會給他們增加心理負擔,於健康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