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帶你讀一個歷史人物——齊桓公

百度百科是這麼介紹齊桓公的:齊桓公,姜姓,呂氏 ,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春秋五霸之一,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

要想了解齊桓公這個人物,我們先得了解貫穿齊桓公一生的一件事,那就是“稱霸”。

一文帶你讀一個歷史人物——齊桓公


那麼到底什麼是稱霸呢?

東漢大學者鄭玄說: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敎,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

霸在當時和“伯”的意思差不多,就是老大的意思。但在春秋時期“稱霸”,可不像舊社會的惡霸之類的。那時候的稱霸起源於西周的王權衰弱,天子喪失了本該有的權威,但需要天子做的事還在,比如抵禦戎狄之類的,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有實力的國家站出來了。這個國家得維護周天子的權威,然後代替周天子做事。

尊王是霸政的基礎,因為霸政的實質,就是捍衛西周的舊制度。周天子的存在和權威,是舊制度的合法性的來源。而在周王權衰弱下去的時候,第一個站出來“稱霸”的就是齊國。

那齊桓公到底做了哪些事才成就了“稱霸”大業呢?

1.抵禦戎狄

當時齊桓公首先遇到的“敵人”就是戎狄,他需要改變“南夷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的局面。北方的戎狄實力雖然弱一些,然而他們已經深入華夏腹地,危害卻更大一些。所以就想對付戎狄。齊桓公聯盟各國,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大致做到了不讓戎狄的勢力,侵入到黃河以南。

2.救援弱國

當然,還要展開對遭到戎狄嚴重破壞的國家的救援工作。衛國在戎狄的攻擊下國土淪喪,齊桓公就派出軍隊,把衛國的難民保護起來,還提供救援物資。受到類似待遇的還有邢國。據說在齊桓公的幫助下,衛國人民和邢國人民都很幸福,所謂“邢遷如歸,衛國忘亡”。邢國原來的國土淪喪,只好舉國搬家,可是搬家的感覺,就跟回家一樣。而衛國人呢,幸福得都忘了自己已經亡過一回國了。

一文帶你讀一個歷史人物——齊桓公


3.尊奉天子

齊桓公對天子,態度是很尊敬的,著名的例子如魯僖公九年,諸侯在葵丘盟會,周天子也派來了使者,賜給齊桓公胙肉--祭祀用的乾肉,叫胙肉,又特別吩咐齊桓公不用下拜。但桓公的反應是:“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餘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於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於是,齊桓公就“下,拜;登,受”。

當然,重視的不光是這些虛文,齊桓公確實是能幫天子解決問題的。葵丘之盟前的兩年,周惠王去世,合法的繼承人太子姬鄭,也就是此時賜胙肉給齊桓公的周襄王,因為害怕弟弟王子帶要搶班奪權,喪都不敢發。而是先通知了齊桓公,等齊桓公出面召集諸侯國盟會,擁戴他做天子,他才覺得自己的位子是坐穩了,才正式為父親舉行喪禮。

葵丘之盟也正是齊桓公稱霸的標誌性事件。

“賠本”的霸主

齊桓公在位時並沒有積極從事領土擴張(當然有也是有的),相反退還了一些以前齊國侵略別國的土地。

《國語·齊語》中記錄了齊桓公與管仲君臣的這麼一番對話:

齊桓公問:“我想向南征伐,找誰來做東道主啊?”管仲說:“以魯國做東道主。當然,得把以前侵略人家的棠地、潛地先還給人家”齊桓公問:“我想向西征伐,找誰來做東道主啊?”管仲說:“以衛國做東道主。當然,得把以前侵略人家的臺、原、姑與漆裡先還給人家。”齊桓公又問:“我想向北征伐,找誰來做東道主啊?”管仲說:“以燕國做東道主。當然,得把以前侵略人家的柴夫、吠狗先還給人家。”齊桓公沒問:“我想向東征伐,找誰來做東道主啊?”不然管仲只好說:“要組船隊,還得再發展兩年。”你看看,當霸主,乾的盡是割還土地的事。

一文帶你讀一個歷史人物——齊桓公


而為了平定西戎,齊軍還一度翻越了太行山,當時路都沒有,每每還要把戰車抬起來前進,那更不是他能取得的土地了。齊國不搞後世那種顯然更有政治智慧的遠交近攻而是遠攻近交,確實是在為了諸夏排難解紛

最極端的例子,一次齊桓公出兵,幫助燕國打退了山戎的進攻。燕國國君燕莊公當然非常感激,所以齊桓公回國的時候,他就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程又一程,不知不覺,就送出了燕國國境。齊桓公猛然一激靈:“不好,我們已經做了非禮的事情了!”因為按照周禮的規定,一國國君送另外一國國君,是不能送出國境線的,這叫“諸侯相送不逾境”。但是再非禮,都已經送到這裡來了,那還能怎麼辦呢?結果齊桓公說:“要不這樣,你不是已經送到這裡了嗎?那這片土地我就都割讓給你燕國,那你就不算送出國境了。”

一文帶你讀一個歷史人物——齊桓公


齊桓公就是憑藉著“尊王攘夷”成為了春秋的第一個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