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春秋五霸之“尊王攘夷”

,說白了就是諸侯之長,其職名為

會諸侯、朝天子,實為“挾天子令諸侯”。周平王自遷都洛邑,東周開始,自此東周王室衰微,大權旁落。周天子控制諸侯的權力和直接擁有的軍事力量也日漸喪失。更何況又是依靠諸侯的力量遷都洛邑,周天子地位名存實亡,周圍諸侯皆虎視眈眈,一些隨著地方經濟發展而逐步強大的諸侯國,與此同時邊境少數民族趁機入侵中原,華夏文明面臨空前的危機。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尊王攘夷”

強國富民,九盟諸侯的齊桓公

齊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後,被封國建邦,建立齊國。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齊桓公原來是齊僖公第三子、齊襄公的弟弟。公元前686年(參考夏商周斷代工程),齊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等作亂,殺齊襄公自立,高傒等用計誅除亂黨,並擁立公子小白為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但鮑叔牙稱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於是齊桓公不計前嫌,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拜管仲為相,君臣同心,勵精圖治整頓朝政、例行改革。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尊王攘夷”

強齊圖霸,輔佐齊桓公的管仲

管仲重視經濟,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助理);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作內政而寓軍令”,把居民的組織和軍隊的編制統一起來。“相地而衰徵”,就是把田地按土質好壞,徵取不等的稅,從而增加國家的收入,管仲改革的實質,是廢除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管仲的變法,使齊國迅速發展,國力強盛。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尊王攘夷”

春秋時期的各諸侯疆域地圖

齊桓公實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業更加合法合理,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召集,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公元前663年(桓公二十三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桓公救燕。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齊桓公採納管仲“請救邢”的建議,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 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桓公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尊王攘夷”

聯軍南下,征服楚國的召陵之盟

經過多年努力,齊桓公對楚國一再北侵進行了有力的回擊。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諸侯進入楚國,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第二年,聯軍伐楚,迫使楚國同意進貢周王室,楚國也表示願加入齊桓公為首的聯盟,聽從齊國指揮,這就是召陵之盟,從而抑制了楚國北侵,保護了中原諸國。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尊王攘夷”

確立齊桓公霸主地位的葵丘之盟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第二年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再次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與此同時周襄王也派宰孔參加,並賜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給齊桓公。周公宰代表周天子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 的主張。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自此以後齊桓公也就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