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說:“稱霸吧!”齊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齊桓公與兄弟公子糾爭奪君位得勝,強逼魯國人殺死了公子糾,卻讓他們將天下奇才管仲送回齊國。在鮑叔牙引薦之下,齊桓公決心重用管仲。

管仲說:“稱霸吧!”齊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於是,他召來管仲,問:“齊國能否安定?”管仲回答:“您能建立霸業,齊國就能安定;建立不了霸業,齊國就無法安定。”齊桓公一聽這話,頭都大了:“我可不敢有那麼大的雄心,只求國家能安定就成了。”管仲再次請求,齊桓公仍然回答:“不行。”管仲眼見如此,頓時心灰意冷:“國君能免我於死,是我之幸運。但我之所以不死節於公子糾,就是為了把齊國真正安定齊國社稷。如今社稷不能安定,而我卻不能死節於公子糾,那是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說完,管仲掉頭就向外走,準備尋死!

管仲說:“稱霸吧!”齊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管仲這番話,卻是有其淵源。

管仲、召忽、鮑叔牙三人,都是至交。齊僖公在位時,讓鮑叔牙輔佐小白,而讓管仲和召忽輔佐公子糾。鮑叔牙接到這項人事任命後,大受打擊,堅持稱病不出。管仲和召忽二人前往探視,問他:“為什麼不接受任命呢?”鮑叔牙委屈地說:“先人有話說得好:‘知子莫若父,知臣莫如君。’現在國君知道我能力不足,才讓我輔佐小白,我是不想幹了!”原來,齊僖公的兒子中,姜諸兒因年長,最有可能成為齊國接班人;姜糾雖然不是長子,但母親是魯國人,母家實力雄厚,足以成為姜糾後盾;姜小白母親是衛國人,照理來說母家實力也不弱,但卻早死,因而姜小白可謂是孤立無援,根基最淺。管仲、鮑叔牙、召忽三人,都沒能被齊僖公看上去輔佐姜諸兒,說明齊僖公並不太認可這三人。然而,管仲與召忽至少還輔佐了姜糾,唯獨鮑叔牙卻偏偏要去輔佐無依無靠的姜小白,當然鮑叔牙心裡就極為不平衡了。

召忽見如此情形,也勸他不要接受任命,還放話說:“……我看小白是一定無法被定為繼承人了!”

管仲說:“稱霸吧!”齊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管仲聽了,卻極不贊同:“不對!齊國都厭惡公子糾的母親,以致厭惡公子糾本人;對於小白,則大多同情他早失母親。諸兒雖然年長,但品質卑賤,前途如何還不好說。將來能安定齊國的,除了公子糾和小白兩位,就沒其他人堪稱其任了。小白為人,不喜歡小聰明,性格急躁卻有遠慮。不是我管夷吾,無人理解小白。將來公子糾雖然會被立為國君,必將一事無成。那時,不是鮑叔您來安定國家,還會有誰呢?”

召忽聽了管仲這番話,心裡不太爽,說:“將來國君過世後,如果違抗君命而廢棄我輔佐之人,奪去糾的君位,即便得了天下,我也不願苟活!”管仲安然答道:“我作為臣子,是受君命主持社稷宗廟的,豈能為公子糾個人而犧牲?如果國家破、宗廟滅、祭祀絕,那我就去死。不是這三件事,我就要活下去!”

後來,公子糾奪位失敗被魯國人殺死,召忽自殺死節;管仲則忍辱偷生,回到了齊國。


管仲之所以忍辱偷生,是希望能施展自身才華,實現遠大抱負,振興齊國,讓齊國能稱霸天下。如今,齊桓公居然只想做一位守成的平庸之君,這讓管仲徹底失望。既然齊桓公如此缺乏雄心,只想苟且而活,那管仲回到齊國又有何用?

所以,管仲才學婦人“一哭二鬧三上吊”,來刺激齊桓公。眼看管仲就要跑出大門口,齊桓公心裡一急,趕忙叫住他。管仲走了回來,齊桓公已經嚇得是滿頭大汗:“不要這樣,我就勉力稱霸吧!”管仲見齊桓公答應稱霸,激動不已,趕緊就行起了最隆重的稽首禮:“您同意稱霸了,那我就可立於相位了!”(《管子·匡君大匡》)

管仲說:“稱霸吧!”齊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管子》所記載的管仲與齊桓公故事,大多數是戰國時代後人演繹,也許不能完全看作是史實。春秋首霸齊桓公,後人都知道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作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管子》中,居然說齊桓公在管仲提及稱霸時還遲疑不敢答應,這豈不是大笑話?

然而,人們只看到齊桓公稱霸的風光,卻不知道齊桓公會為稱霸付出多少。

數十年後,春秋時期第二位霸主晉文公經歷千辛萬苦回到晉國,從侄兒手裡爭到了國君之位。可當上國君之後,晉文公卻深感壓力山大,對身邊大臣感嘆:“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治理國家很容易,現在才知道很困難!”(《國語·晉語三》)

管仲說:“稱霸吧!”齊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晉文公不到二十歲就逃離晉國,一直在列國遊蕩。流亡十餘年,晉文公自己都對回國不抱希望了。最後,還是在大臣和老婆的勸說下,才重新燃起了事業雄心,四方遊歷,尋找回國為君的機會。在沒當上國君之時,晉文公只是想著做國君是多麼容易,只要有一幫賢人相助,“豬”都能當個好國君。可一旦坐上國君之位,他就得面臨諸多壓力:國內夷吾黨一直蠢蠢欲動,時刻都想著作亂,人心未附;國外楚國在齊國衰落之後,步步進逼中原,晉國想接過齊國霸業,就必須要對強大的楚國作出反擊……。

在坐上國君之位後,晉文公才切身體會到國君的壓力和困難,更不用說稱霸天下了。


和後輩晉文公一樣,正因認識到稱霸天下之難、需要付出之多,齊桓公才會對稱霸頗為畏難。

然而,當晉文公意識到治國之難時,手下大臣們卻鼓勵他:“您以為容易,那麼困難就要來了;您以為艱難,那麼容易也就快來了。”(《國語·晉語三》)這句話極富哲理:萬事萬物都不容易,如果以容易之心去對待,必將困難重重;但在碰到困難時,以恆心去面對、克服困難,那麼再困難之事也會變得容易。

管仲說:“稱霸吧!”齊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晉文公

在管仲接受相位後,齊桓公又主動找到他來談心:“寡人有三大缺點,還能治國嗎?”管仲覺得極為奇怪,回道:“臣還沒聽說過啊!”齊桓公猶豫了一會,說:“寡人不幸沉迷田獵,深夜還要到沼澤野林,直到曠野都不見禽獸才回宮。諸侯使者因此而不得當面致意,百官也無法來彙報工作。”管仲的回答,卻是讓齊桓公心放寬了少許:“這當然不是好事,但還不是最要緊的。”齊桓公繼續說:“寡人不幸嗜好飲酒,常常日以繼夜,諸侯使者都無法面見,百官彙報工作也無法聽取。”管仲還是說:“這也不是好事,但還不是最緊要的。”這時,齊桓公臉上突然出現了一絲異樣,說:“寡人還有一件汙行,就是不幸而好女色,連表姐都有不嫁於人的!”齊桓公這是豁出去了,居然連平時不敢對外人說的私密醜聞都堂而皇之地告訴了管仲——我這樣私德有虧的人還能稱霸嗎?

然而,管仲卻還是平淡如昔:“這也不是好事,但也不是最要緊的。”

齊桓公見管仲始終不動如山,頓時大怒:“如此大惡之行,還說可以,那天下還有不可之舉嗎?!”人人都會唾棄的三大昏君惡習,管仲居然說無足掛齒,這不是諂臣行徑嗎?這樣的諂臣,還能作齊國宰相?

管仲說:“稱霸吧!”齊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管仲接下來的一句話,頓時讓齊桓公安靜下來:“人君唯有優柔寡斷和不奮勉才最為致命:優柔寡斷則無人擁護,不奮勉則不能成事。”(《管子·匡君小匡》)

為達成稱霸事業,齊桓公首先所想到的,是自己身上有哪些因素會妨礙稱霸,而不是隻想著稱霸之後為所欲為的暢快。正如管仲所說,人君不奮勉不能成事。一旦踏上稱霸之路,齊桓公就要捨棄過去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全身心為稱霸而奮鬥,田獵、美酒、美女等等都要為稱霸大業讓路——捨棄這麼多,值得嗎?

“未料勝,先料敗”,這才是齊桓公不敢輕易答應稱霸的關鍵原因。

然而,正是因為齊桓公意識到了稱霸之難,當他決心走上稱霸之路時,也就為克服稱霸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做好了充分準備。因此,再難的稱霸道路,也必將被齊桓公所克服。

管仲說:“稱霸吧!”齊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後來,雖然齊桓公與管仲走過了漫長而艱難的磨合期,但齊國君臣在邁向稱霸道路上慢慢達成了一致,最終克服重重困難,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成功地稱霸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