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臣系列:管仲

歷代名臣系列:管仲

華夏第一相

管仲,生於公元前723年,卒於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潁上人(今安徽潁上) 。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第一相“。

歷代名臣系列:管仲

管仲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率先在齊國展開一系列變法:

一行政改革

管仲整頓行政管理系統,“叄其國而伍其鄙”。所謂“叄其國”,就是將國劃分為21鄉,士居15鄉,工居3鄉,商居3鄉,分設3官管理。所謂“伍其鄙”,就是將鄙野(國都之外的廣大地區)分為5屬,設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屬下有縣、鄉、卒、邑4級,分別設立縣帥、鄉帥、卒帥、司官管理。整頓行政系統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農、工、商各就其業,從而使部落的殘餘影響被徹底革除,行政區域的組織結構更加精細化,並且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21]

二人事改革

他提出的用人原則是:“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在任命一切官員時,都必須根據其實際的政績,特別是要有取信於民的真實政績,而不是虛假的、表面的政績。此外,他還總結出一套對於各級官員實行獎懲的具體辦法。

國中“慈孝”、“聰慧”、“拳勇”出眾者,由鄉長推薦試用,稱職的委任為吏,任用稱職的又可以晉升,直至升為上卿助理。選賢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祿制,擴大了人才選拔範圍,對世世卿世祿制這一落後的官吏選拔方式做重大修改。

三經濟主張

管仲注重經濟和農業,天下以農為本,課勸農桑。

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經濟政策是“遂滋民,與無財”意思是滋育民眾,讓窮人也能有收入。(《國語·齊語》),他的辦法乃是“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意思是在改革中推行國家食鹽專賣制度,深得民眾歡迎。

管子書中的記載言:管仲反對向“樹木”、“六畜”和人口抽稅,而主張“唯官山海為可也”,“山海”就是鐵和鹽(《管子·海王》)意思是說國家控制山林川澤之利,其他方面讓利給民眾。

管子熟練的運用輕重之術對外策劃了衡山之謀、陰裡之謀和菁茅之謀,(衡山之謀解釋:齊桓公問管子,如何制服衡山國。管子回答:公讓人向衡山國高價買入械器再賣出去,燕國一定會跟著買,秦國和趙國知道了一定會跟著買。天下爭著買械器,械器的價格必然會十倍上漲。齊桓公答應此事,馬上派人去衡山國高價收購械器,燕國、秦國和趙國果然跟著買。衡山國王看到這樣的形勢,跟相國說:“馬上將械器價格提高十倍。”全國人民都傾盡財力去生產械器。齊國又派隰朋去趙國購買糧食,隰朋在趙國用15的價錢買入,即以50的價錢賣出。各國的人得知,都去齊國賣糧食。齊國花了一段時間收購械器和糧食後,斷絕和衡山國的外交。這樣各國也紛紛與其斷交。魯國攻佔衡山國的南部,齊國攻佔衡山國的北部,衡山國看自己已經沒有足夠械器抗衡兩國,只好舉手投降。)堪稱古代貨幣戰爭的經典案例。

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徵”即按照土質好壞、產量高低來確定賦稅徵收額,

為了有效利用齊國的林木和漁業資源,制定了“山澤各致其時”。即歷史上最早的自然環境保護法,即禁止人們為了眼前利益而濫伐濫捕,以保護樹木和魚類的正常生長、免遭破壞。伐木和捕獵只准在適當的季節進行。

管仲修齊太公“九府圜法”,在齊國設立了專管貨幣的機構——“輕重九府呻”。齊國由政府統一鑄造貨幣,這種規範的貨幣呈刀形,名為“齊法化”或“節墨法化”,俗稱“齊刀”。

四外交主張

管仲的外交主張,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敬。

為了使齊桓公成為諸侯之長,管仲在外交上協助齊桓公做了許多努力。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國救燕。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齊桓公再次發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國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前656年,管仲讓齊桓公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管仲獻計讓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公元前654年,管仲,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此次盟會齊桓公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管仲的外交戰略獲得了很大成功,使齊桓公霸業得以實現,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五軍事改革

其原則是“作內政而寄軍令”,其措施是“參其國而伍其鄙”,其內容為:將全國分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工商之鄉不從事作戰,實際從事作戰 的是士鄉十五。五鄉為一帥,有一萬一千人。由齊君率為中軍,兩個上卿各率五鄉為左右軍,是為三軍,就是“參其國”。一鄉有十連,一連有四里,一里有十軌,一軌有五家,五家為 一軌,這就是“伍其鄙”。軌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處在一起,因為利害禍福相同,所以,“守則同固,戰則同強”。

歷代名臣系列:管仲

後來孔子感嘆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又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齊桓公執政期間,在管仲的輔佐下,對內政、經濟、軍事等多方面進行改革,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敬。

齊桓公實行的“尊王攘夷”政策,由管仲提出,使其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中華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