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古代盜墓也很瘋狂

中國曆來就是視死如生,為了讓逝去的人能夠在另一個世界也能享受到生前的待遇,最直接的就是厚葬,所以歷代以來中國的厚葬之風十分厲害。中國古代因敬鬼尊生的傳統而對墓葬常懷敬畏之心。墓葬不僅僅是死者的安息之所‚更是後人緬懷感思之地。出於對祖先崇拜以及對孝道的遵從‚墓葬既神秘亦神聖‚接受後人之頂禮膜拜‚並在人們的思想當中護佑著國家民族的興旺。但是厚葬之風的形成自然就催生了盜墓者的存在。因為這是來錢最快的方式嘛~

原來古代盜墓也很瘋狂

中國的盜墓現象淵源久遠‚歷代不絕‚而各個歷史時代此種現象的發生又有其特殊的包括政治制度、經濟水平、文化風俗等各方面因素在內的歷史大背景。古代墓葬尤其是較高級別墓葬的考古發掘中‚經常會發現被盜現象。在極少數情況下‚可以根據盜洞中盜墓者所遺留物品等線索判斷盜墓年代‚但由於歷史上大多數盜墓行為並未留下直接的實物證據‚而且很多墓葬還經歷了多次的盜掘‚因而從考古學的角度來對盜墓的年代進行精確判斷仍有一定難度。

史前時期的墓葬‚隨葬品數量較少且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基本以陶器、石器為主。如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中‚所獲墓葬資料中‚“墓穴有大小之分‚隨葬品一般很少。所以盜墓的行為就不會那麼多,畢竟隨葬的也都是寫常見的東西。即便是後來隨著階級的分化而會產生更多的隨葬品。隨葬品的使用價值因受到生產力水平的影響而極為有限‚從而不會對當時的人們產生太大吸引力。因而‚可以推測史前時期極少有以獲取財物為主要目的的盜墓活動

原來古代盜墓也很瘋狂

商周是中國進入到階級社會的早期階段‚隨著階級分化的出現和加深‚厚葬之風在上層階級中興盛起來如安陽西北岡座商代大墓‚分別帶有四條墓道。商代王陵規模宏大‚在建造過程中必定耗費了大量財力物力

。經考古發掘證實‚西北岡所有的商王陵墓均遭到古今多次的盜掘‚其中早期的盜洞深入到尚未腐朽坍塌的墓掉之內‚盜取大量的可搬動的隨葬品。由此可見‚商代王陵的豪華最晚對於周代的盜墓者即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周代實行分封制‚一與之對應‚重視等級關係的禮制逐步確立。及至春秋時期‚諸侯中屢屢出現偕越禮制的現象‚厚葬風氣於全社會蔓延。一與此同時‚盜墓活動也頻頻出現在當時的文獻記載中。

正是由於盜墓活動的猖撅‚東周貴族墓葬在繼續沿襲厚葬風氣的同時‚針對潛在的被盜威脅採取了一些新措施‚較為典型的就是在墓中設置流沙、石塊‚或稱為“積沙墓”、“積石墓”。比如1950年發掘的輝縣固圍村戰國大墓。然而這在後世者眼中不堪一擊除個別墓葬之外‚絕大多數仍然未能倖免。反而是其勞民傷財更能給當時人留下深刻印象。

原來古代盜墓也很瘋狂


到了漢唐時期國力強盛,更是引發了大量的盜墓現象的產生。漢唐時期乃是中國古代非常特殊的時間段‚既有亂世亦有盛世。至於唐末的安史之亂、加之黃巢起義等農民戰爭更是將亂世的社會動盪推向極致。在戰亂頻仍、社會動盪的條件下‚政府、軍團或出於經濟儲備的考慮、或出於政治報復等原因盜掘墓葬‚而民眾更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道德底線一再下滑‚這為盜墓現象的泛濫提供了溫床。這個時期的盜墓屢見不鮮,主要有三種以官方政府為首進行的政治發墓,以軍隊為主體參一與者的軍團發掘,個人或團伙進行的民間盜發。

原來古代盜墓也很瘋狂


第一種皇帝為修建陵墓而大興土木‚選定的風水寶地通常己存在墓葬‚在此基礎上造墓必定會破壞原有的居民墓葬。比如劉向給漢元帝的上疏‚言元帝“及徙昌陵‚增坤為高‚積土為山‚發民墳墓‚積以萬數‚營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費大萬百餘。死者恨於下‚生者愁於上‚怨氣感動陰陽。

第二種除了官方政府與上層權貴的盜墓行為外‚另外一支對墓葬造成很大破壞的勢力即軍隊。軍隊要行軍打仗‚戰略物資等後備工作必須有所保證‚這就需要大量經濟上的支持。最主要的是曹操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二官專事盜墓‚可謂將東漢末年之軍團盜墓行為發揮到極致。

第三種民間盜墓一般屬於個人或小規模團體行為‚因違背民間道德倫理要求‚而表現出極高的隱蔽性‚在正史中並不多見。司馬遷將其視為一種民風‚可見民間盜墓確為一種普遍現象。

大量的古墓都在下葬不久便被髮掘,最著名的秦公一號大墓,有盜洞200多個,從下葬不久知道出現礦泉水瓶。可見其猖獗。

原來古代盜墓也很瘋狂

而盜墓現象的存在‚卻是對這種信仰、價值、乃至人生意義的一種否定。盜墓仍是對個人、文化乃至整個社會的一種否定。中國古代最講究宗法‚崇奉先人‚對先輩墓葬的破壞‚無疑便是對個人乃至整個家族的一種文化否定,這種行為也是最令人所不齒,錢怎樣都可以賺,但是這種錢還是不賺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