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修运河是为天下苍生吗?有些人说他是明君,又为何一世亡?

乾坤一木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首诗像画卷一般,徐徐展开,让我们看到那条一个王朝因此灭亡的波涛澎湃奔流不止的大运河,还有那因此国破身灭的隋炀帝杨广,若无其个人享受与私心的影响,这开凿运河的功绩可上比五帝里那治水的大禹了。

这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到底是为了天下苍生吗?

按照现在以及自隋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大运河带来的好处确实明显。

第一、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在古代,水运通常是比陆路靠马、牛车运输方式便宜的。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运河把南北用水道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

第二、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唐、北宋的频繁开凿、疏浚、整修使大运河在较长的时期保持畅通,经过唐宋的长期发展,大运河沿线的城镇借助大运河的便利条件,发展的更加兴旺。大运河促进了沿线城市扬州、杭州、西安、洛阳、开封的发展。

大运河的修建,可谓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确实造福了后来的百姓。

但是以当时隋炀帝的眼光来看,就不是为了天下苍生了,这一项工程耗费百万民力,使得多少家庭因此支离破碎,运河旁边累倒再也起来来的民夫数不胜数。修建大运河这项工程,使得天下苍生苦不堪言。

杨广修建这条运河,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己的雄才大略,以及享乐主义,最终国破身灭在这条河的船上,真是尽道隋亡为此河。

第一、杨广修建这条运河,是为了使当时的南北沟通起来,为保证军事行动所需之大量粮草的运输。

在水运上占有主导地位的年代,沟通南北水运,开凿运河无疑对军事行动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见,大运河的开凿,主要是杨广为了便于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政权,而军事行动和经济开拓则是最直接的目的。攻灭吐谷浑、讨占城、征讨契丹、征讨流求、三征高句丽等战争,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特别是三征高句丽这场持续时间长的战役,高句丽搜一下就知道在哪里了,杨广为了保证征讨顺利,肯定要准备充分的粮食,这粮食运输就得采用大量的运输工具,而且征讨高句丽在杨广看来是对他实现自己丰功伟绩的一项远大目标。

第二、大运河北方的终点是洛阳,洛阳是杨广专心准备,并且大力营造的都城。

杨广有想法想从长安迁往洛阳,迁都的想法对于杨广来说,洛阳作为新都,符合他所追求的政治诉求,摆脱陇西集团的制约,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实现自己的抱负,相较于长安来说,在洛阳陇西集团的制约微弱,可以培养自己的集团势力,通过大运河,从洛阳到江南,这一段水路控制沿岸地带,这些地方可以更好地为洛阳提供资源,以此可以同陇西集团抗衡。

第三、杨广修建运河,顺带是为了自己的享乐,可以乘龙舟从都城南下,一路赏花赏景赏美女,吃吃喝喝去江南,满足了杨广的享乐需要。

隋朝灭亡是多方因素加持,隋朝刚刚结束了中华大地300多年的动乱,本该进入修养生息,稳固发展的阶段。可是隋炀帝杨广,急功近利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自己伟大的野心,发动对外战争,百姓负担加重,耗费民力营造东都洛阳,耗费百万民力修建大运河,耗费大量资源三征高句丽。致使民众生活艰难,百姓受不了如此沉重的徭役,发动了起义,这是其一。

另外,杨广改革的步伐太大了,极力营造东都,随心所欲干自己想干的事,想要与陇西集团划清界限,并且消灭这些权贵,使得自己不再受制约,可以随心所欲的干自己的想做的事情。而陇西集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隋杨就是其中的代表,杨广还想干掉支持隋杨的权贵集团,触及损害了陇西集团的利益,而且表现明显,进度太快,使得陇西集团集体联合对抗杨广。

这外有民众起义,内有权贵集团的对抗,内外交困,导致在隋炀帝的时候隋朝灭亡。


深蓝妖火


隋炀帝杨广(604年—618年在位)登基前完成国家统一,“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开发西域”、“建立天朝体系(四方纳贡)”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虽然隋炀帝杨广因为弑父害兄、好大喜功、贪慕虚荣、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并不能被人们称为明君,但他也不是昏庸无能。甚至,我们可以说隋炀帝的很多举措都为我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如果没有隋炀帝的这些贡献,可能也就难有后来的大唐盛世。

其中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还有一个条件是,前朝已经开挖了一些区域性运河,连接和疏通就可以用。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但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急功近利、滥用民力、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太想建立伟业了。

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太重,又三出辽东征高句丽给隋朝的统治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Z过客K


从古至今对明君的判断是“国之君、守成之君、中兴之主、待兴之主”四条,沾上其中一条可被称为千古名君,隋炀帝完全与之失之交臂,虽然修建运河利国利民,但与之同时进行的有营建东都,征调民夫二百万人;三征高句丽,再次征调民夫数百万;他在位仅14年,征调民夫数以千万计,民不聊生。

但是隋炀帝完善科举制度、重开丝绸之路、拓展隋朝版图,每一条都利国利民,所以说对于隋炀帝褒贬不一,就看我们怎么去看,从什么角度去看。


闲事百科


隋炀帝修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运粮草,打高句丽(朝鲜)

京杭大运河,为什么是到北京?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

隋朝的都城是洛阳,北京是边陲,修建运河到北京,是为了把江南的粮草运送到北京,用以攻打朝鲜。

南方富庶,北方贫瘠,大军攻打,必须有强大的后勤保障,江南到北京千里之遥,水路是最经济快捷的补给方式。所以,修建运河,这是直接目的。

超越军事目的,当时天下百姓遭殃了,后世苍生得实惠了

古代交通运输,水路是最关键的方式。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早在春秋时候就有,一般情况下也都是出于军事目的。

古代的工程力量很弱,都是靠人力完成,如此浩大的项目,所耗人力物力可想而知,当时的人因修建运河肯定死伤无数。但运河建成之后,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就非常可观了,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

隋炀帝不是明君,应该也不至于一无是处

隋炀帝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养尊处优,但家学严谨,文采也很厉害。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慧”留存一首诗

《春江花月夜二首》隋朝 杨广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隋炀帝获封晋王时,参与灭南陈,之后也大多在江南居住,江南也算是他的发迹之地,一路顺遂。隋炀帝从小倨傲自大,隋书说他“矫情饰貌,肆厥奸回”,爱奢靡还非常骄纵,更是野心勃勃。

继位之后,修东都、修运河、建宫殿,耗资巨大。随后又对高句丽发动了三场战争,都以失败告终。三场战争耗资更为巨大,死伤更多,国计民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可谓到了民不聊生的程度。可以和秦始皇后期相比。

随后各地农民起义频发。更为关键的是,三次战争失败,让一世高傲自大的隋炀帝失魂萎靡,心灰意冷,一蹶不振。随后巡幸江都,便留在江南,不再北归。锐意尽失的杨广晚年常引镜自照,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宇文化及叛变,叛军把隋炀帝勒死,至此隋炀帝国破身亡。

他在位时改革官制,修订大业律、攻占吐谷浑、收琉球,对内改革,对外开疆扩土也算是有一定的功绩。他用年号“大业”应该也是

想有一些大作为的吧,这是太一厢情愿,刚愎自用了。


悲剧始于性格缺陷

前半世太顺,又太自恋,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发动战争之后,失败了又一蹶不振,是一个自信又自卑的人,所以说他的性格上是有缺陷的。


疯哥哥l


杨广生于大兴(今陕西西安),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史书上是这样对他描述的:“美姿仪,少聪慧”。说明杨广不仅长得帅,人还特别聪明。

北周时期,因为父亲杨坚的功劳,杨广被封为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又被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那时杨广才十三岁。后又授任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有人说,杨广的这些头衔,不过是沾了父亲的光,但从他早年的战功来看,杨广这人还是蛮有能力的。

开皇九年(589),杨广才二十来岁,他统帅隋军灭了陈国,将陈后主等一大批俘虏押往长安。开皇十年(590)杨广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与杨素平定了高智慧的叛乱。在镇守江南期间,杨广在稳定叛乱局势上也颇有成绩。

杨广很会察言观色,他了解自己的父母喜好,为了取悦父母,他把自己伪装成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谨慎谦恭的完美形象,这让杨坚夫妇更加喜欢他。

太子杨勇比起弟弟杨广,就没那么多的心计了。独孤皇后最讨厌男人纳妾,她在世时,杨坚极少宠妾室,这不是说杨坚不好色,而是这位正宫实在不好惹。(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独孤皇后在杨坚心里的地位。)偏偏杨勇却不懂母亲的心思,他不仅纳妾,而且特别宠妾室,但对正室却很冷漠。杨勇的生活还非常的奢靡,这一点是简朴的杨坚最为讨厌的,因此,这夫妇两人便对杨勇非常失望。而早有夺嫡之心的杨广,看准机会,趁机向独孤皇后诬陷大哥,这更让独孤皇后对大儿子有了看法。杨勇却并没察觉这一切,仍然我行我素,没有收敛的意思。

渐渐地,杨坚夫妇对杨勇的成见越来越深,直至最终废除杨勇太子之位,改立杨广为太子。

关于杨广继位,有记载称隋文帝病重,杨广在宫中服侍,却因好色调戏老爹的宠妃,将老爹气个半死,想要废了杨广继承人的身份。于是,杨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老爹灭了,自己继位。(这段记载在很多史书中都有描述,也因此,杨广背了一个好色弑父的恶名。至于真假,大家都明白,很多史料也只能起个借鉴的作用。)为了自己的王位稳定,他将兄长杨勇和自己的侄儿全部杀死。他所做的这些,为他的表侄儿做了一个表率。唐太宗为了王位杀死兄弟,只是他给自己安了一个必须这么做的理由:因为自己的兄弟欲杀他在前。(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谁又能知道这事的真伪?)

对于这段记载,很多人持不同意见。真相只有一个,我们谁也不能妄断。但是,前朝历史多出于后朝统治者之手,尤其是那些推翻前朝的统治者,哪个不是为了把自己推翻前朝说成是为民除害?这样心思下的史料,真实成分又有多少?但是,这也不能妄断杨广就不是弑父夺位之人,只是很有可能夸大事实而已。

杨广一直非常敬仰秦始皇和汉武帝,他即位后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在效仿他们。但是,他的步子迈得太大,最终却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隋文帝时期国富民强,国库充实。杨广登位后开创科举制度,以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为国家选用了不少各方面的人才。为了打破官员仕途垄断的局面,他重用南方官员。这些制度都为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为什么杨广在位时,隋朝会很快灭亡?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做了下面这几件事。

隋文帝定都大兴城(今西安),但是,大西北往东的道路却不是太畅通。渭水河道不仅弯道多沉积的泥沙也多,漕运困难,而洛阳城位于整个隋朝的中心位置,“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所以,杨广继位后,为了运输更加方便,便决定另选一处新址建都城。这处新址向洛城西移十八里,新城规模宏大,周围六十九里三百二十步,洛水横贯城中,由宫城、皇城和郭城组成。说实话,杨广的举措无可厚非,但是由此带来的结果,却是致命的。

宫殿的石头、木料都是从南方运来的。据说一根木头就需要上千人拉,这个工程历时十个月,每个月就要征用百姓二百多万人。为了迎合杨广,督建官员又在都城西面建造大花园。这个花园中,填充了无数奇花异草,四季如春,耗资巨大。(史料记载说这是杨广奢华追求享乐所致,即使不是,这也说明他自大好功,这绝对是致命缺点)这些资本从何而来?最终还是从民间征集,这就给老百姓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引起民众的不满。如果仅有一次,杨广还不会失去民心,下面的举动,便加剧了他失去民心的速度。

为了加强隋朝的政治统治和江南的物资顺利运送北方,杨坚决定开挖一条贯穿南北的河———大运河。

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南抵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全长几千里,历时六年完工。大运河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都起了重大作用。那么,为什么说这项伟大的工程加速了隋朝灭亡?我们来看下面的一组数字:为了开挖大运河,杨广下令征用河南和淮北等地老百姓一百多万人,大运河一共凿了四条水道,最后将它们贯穿起来,长达几千里。这是一项造福子孙的工程,但在当时的百姓看来,却是一场灾难,因为开挖过程中,很多百姓都惨死在这个伟大的工程上。

待运河工程完工,杨广迫不及待地带着二十万随从,上万条船浩浩荡荡从东都出发巡察大运河。想想这个情景绝对是气势浩大,但是这个浩大的背后却是百姓的悲惨和沉重负担来支撑的。

为了保证船队顺利通行,沿途的官员早就让人在运河两岸修筑御道,并征集八万百姓做纤夫。不仅如此,为了保证皇上的安全,还出动两岸军队夹道保护。

很多拉纤的百姓被活活累死,官员便立刻让预备纤夫顶替,这一路上又添了不少百姓的冤魂。

杨广下令沿途百姓为他们准备酒食,二十多万人的生活物资,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当然这笔开支官员们不会自掏腰包,那么沿途百姓就要为此埋单。一顿饭就是几百桌,为皇帝和随从准备饭食马虎不得,只能多备,谁敢量着皇上的肚皮准备,那不是找死么?结果,剩余很多饭菜便被挖坑埋掉,白白浪费了。

其三,就是杨广三次征讨高句丽。高句丽地跨鸭绿江两岸,位于中国辽东东部、吉林中部和朝鲜北部。后高句丽占领了辽东东部和吉林的中部(这块古代称为辽东),而且还带兵攻占隋朝的辽西。杨坚在世时,曾带兵攻打高句丽。这场战争以高句丽遣使谢罪告终。

杨广继位后,高句丽又蠢蠢欲动,虽说他面上臣服于隋朝,但私下却拉拢、讨伐其他部落,并且时常侵扰辽西。如果高句丽把百济、新罗、靺鞨都灭了,统一辽东及朝鲜半岛,高句丽的势力将会倍增,下一步他要兼并的,就应该是隋朝了。显然,杨广也感受到了高句丽的威胁,他决定征讨高句丽。

决定打仗,就要先备战。杨广征调兵士一百一十三万余人,陆兵集中在涿郡(北京)。水军集中在东莱(山东莱州),征用二百万百姓运送庄稼粮食。为了给水军赶制战船,造船的匠工被迫日夜站在水中劳作。因为身体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很多人皮肤溃烂,很多人的溃烂伤口都生了蛆虫,很多工匠因此丢了性命。

为了稳固隋朝的安全,杨广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征调百姓一百二十万,被累死的人过半。

杨广三次征讨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三次战争,以及修筑东都和开挖大运河这几件事,绝对是劳民伤财的事。杨广在位十四年,但他在十余年间,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况。

因为历年的工程和战争,导致隋朝国库空虚,人力丧失居多,乡间极度缺乏劳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据说为了填充国库,杨广竟然想出了一个提前缴纳赋税的办法,而且是提前几年。(如果这个办法真的是杨广所为,那他是个昏君无疑。但是还有一个说法,说杨广留下的粮仓,让唐朝吃了二十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广的所作所为,导致官逼民反,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杨广也死于非命。

开皇九年时,杨广带兵灭了陈国,俘虏陈国后主。这位后主死时,杨广已经继位,他追封陈后主为长城县公,赠大将军的虚衔,为了彰显自己灭陈的正义性,他赐谥号曰“炀”。他觉得陈后主荒淫无度,昏庸不堪,这个“炀”字对他是再适合不过得了。然而让杨广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也会重蹈陈后主的覆辙,死后却因为同样的目的性被李渊追封了“炀”的谥号,而且他的谥号要比陈后主的更响亮。

纵观杨广的一生,他对历史有几项重大的贡献:挖掘大运河,营建东都,开发畅通丝绸之路,时事政治改革,开创科举制度,亲征高句丽。实事求是地说,杨广确实是个很有远见的帝王,他的重大举措,确实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工程。但是,他登高远瞻,只看到了未来,却忽略了眼前百姓的利益、生息和平安。他把可以用一生,或者几代人完成的宏伟大业,用了短短十四年便完成了。这确实是了不起的,但正是因为他的急功,却换来一个暴君的称谓,导致百姓铤而走险的抗争,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终将隋朝这只历史上的“舟”推翻。







Hai子君


个人觉得杨广修大运河更多的是为了后世苍生。即使上的杨广并不像我们在隋唐演义上看的那样,是个荒淫无度,只顾享乐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也是很有雄心壮志的。只不过他做事太过于沉不住气,而且喜欢征战,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再加上修大运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他才会被李渊推翻政权。

在隋唐演义中,显示杨广修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享乐的欲望,是为了四处游玩,欣赏美景,寻找美女。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杨广修建大运河确实是为了后世苍生来考虑的,他太过于想要建功立业,显示他作为皇帝的价值,却忽略了当时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修建大运河,成为了隋朝被灭的导火索。

杨广继位之后,英勇好战,并且数次亲征,这就导致百姓们承担的赋税很重,和家人有长期流离失所,再这样十局不稳定的情况下,他又下令做了一件劳民伤财的修建大运河的决定,难免会引起天下百姓的反抗意识。修建大运河是一个极大的工程,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大力支持,而这一决定,更是加剧了天下百姓所承担的压力。

但从长远来看,杨广的这一决定确实给后世带来了福音,附近便利的交通,更便利了,各地的往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国家变得更加繁荣昌盛。不过在修建的过程中,致使天下百姓怨声栽道,我觉得杨广最多算得上好心办坏事而已。


多尔衮爱新觉罗


隋朝从公元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建国,到公元589年(开皇九年)统一全国,于公元618年(隋炀帝大业十四年)为唐所灭,

立国有三十八年,统一全国才只有三十年。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如此“短命”的隋朝,到底做错了什么?


隋朝:可谓是一个奇怪的存在


杨坚逼迫周静帝将皇位禅让给他,从而建立隋朝,自己变成了隋文帝。即使逼迫禅让后才建的隋朝可为什么说隋朝是一个奇怪的存在呢?因为其中有四怪

  • 第一怪同样的命运:隋朝正如秦朝一样,树立了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皇朝之规模,但同样也是一个短命的皇朝。隋朝共二帝,杨坚于五八一年灭周后在位二十三年,但从灭陈算起在位就只有十五年,而隋炀帝杨广在位也只有十三年。(其实还有一位恭帝杨侑,李渊所立,在位不到一年,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只有两页文字而已。)
  • 第二怪惊人的相似:隋开国皇帝即隋文帝杨坚,相貌奇异,而独孤皇后就因此才嫁了他,同样先是老丈人独孤信的“慧眼识英雄,这完全”相似于汉武帝刘邦。


  • 第三怪不按朝代发展规律来:建朝不过总共三十年,居然就出现篡位杀父的事情。虽然历史上这类事情对皇家来说常有发生,可怎么也得延续两朝再说,隋文帝坐到皇位十余载,便死在下任皇帝也是自己儿子之手,想想还真觉得究竟该奇怪还是寒心。
  • 第四怪原来是打酱油的:隋炀帝无德杀父篡位,却守不住,早早便结束了隋朝,怪哉!


那么前面问道:“到底做错了什么”?所以,我接着说。


隋炀帝最重视的两件事:东都的营造和大运河的开凿


最早,隋炀帝在父亲隋文帝、母亲独孤皇后面前,那是伪装的相当好,当时一心相当太子。而如今他就是皇帝老大,马上回归本性才是正事,便是巡游玩乐,任意奢靡起来。


话说,他营建东都洛阳就动用了万千工匠,花费一年左右时间,将这座城造得非常豪华。据史记记载,造宫殿的石头木料都是从南方运来的,光是一根柱子就要上千人来拉,工程出奇浩大,每个月光征民工都要两百万。

而建成之后,隋炀帝下令把大批豪族、富商迁到洛阳居住,认为眼皮子下面住着还能如何。

就在营造东都洛阳的同时,另一件大事也提到了议程上,隋炀帝下令调集几十万民工开凿大运河。

运河分三段:

  1. 一段叫通济渠,是从洛阳的西苑引穀、洛二水达于黄河,又从洛阳东面的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莨荡渠故道入淮河,直达淮河南岸的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再从山阳起,疏导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在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入长江。这一段施工里程,从洛阳到江都长二千多里
  2. 另一段叫永济渠从洛口开渠到涿郡(今北京市)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达涿州长也是两千多里。
  3. 第三段叫江南河从京口引长江水直达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北部)入钱塘江长八百多里。


总体来说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州,南达余杭的水路交通动脉,全长五千多里(约合二千五百公里)

那么隋炀帝修运河是为天下苍生吗?肯定回答:当然不是为了天下苍生。

尽管大运河改头换貌,成为一条贯通南北,对古代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大运河,并且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是,这两起大型营造之事,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催命的阎王。

据史载,在建东都和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中,对于劳动人民的役使很是残酷,死伤无数,家中男丁不够妇女补上。

如果说营造东都和开凿大运河,这两件事让老百姓对隋炀帝有了怨恨,那么接着的事更加剧了矛盾。

在六一二年、六一三年、六一四年,这三年派兵攻打了三次高丽,原因是高丽王不肯来朝。因此,隋炀帝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隋炀帝为首的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开始激化了。



随着接踵而来的起义军的成立,发动了反隋的战争,攻占郡县,杀死贪官污吏和土豪恶霸,隋朝大势已去;六一七年,李渊起兵太原,进占长安;六一八年春,隋炀帝杨广死在江都,隋灭;不久,李渊自立为帝,国号唐,历史上的唐高祖。


果笑


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并不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是为了下江南出游方便,其实杨广是暴君而不是明君,修建大运河劳民伤财,动用几百万民,累死病死的民工不计其数,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杨广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隋朝从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亡只经历两朝皇帝37年,短命亡朝。


haonanrenjiushiwo


隋炀帝:谁说你是一代明君?

隋炀帝在以往的历史评价中,在历史演绎小说中通常与夏粲,商纣,秦始皇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暴君”可谓臭名昭著。这个评价有失公允吗?不,是十分确切的。因为隋炀帝为人十分残暴,说他为暴君一点也不过分。但是说他为明君,我并不能否决别人的看法,但是我有资格提出不同的看法。隋炀帝绝对不是一代明君。



何谓明君?我们来看唐太宗与魏征的一段对话: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


隋炀帝杨广当政时期,天下言路堵塞,百万臣民或缄口不言或花言巧语阿谀奉承,而凡是大胆能够讲真话的人,都被他赶尽杀绝。这样的人居然还有人说他是明君!隋炀帝简直是侮辱明君这个称号。

虽然隋炀帝偏听偏信,荒淫残暴,但它并不是一个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有着相当的魄力和决断能力甚至是预知能力,他在位期间开通大运河沟通南北,开创科举制笼络人才,征伐高丽宣扬国威,这些都是他不可磨灭的功绩,任谁也抹杀不了。但是仅仅凭这些功绩,他是不能成为一个明君的。充其量也只是一代雄主!



开通大运河,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频繁的发动战争,也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他喜好玩乐大事的营造龙舟宫殿,更需要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和难以估计的人力物力财力。整个大帝国,在他野心与雄心的重压下苟延残喘,不亡国,天理难存!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成为一代明君?不能审时度势,看到老百姓真正的需要,可谓失明矣,或者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他不顾惜当时的国力是否能够承担,不顾惜当时的老百姓是否愿意,对自己的双眼进行了有选择性的失明手术。也未可知!



旧事旧人历史说


隋炀帝脑子里根本没有天下苍生四个字,而是把整个天下和百姓当成了他的玩具,一声令下,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把百姓当成了畜生奴隶供他玩乐,后来看到玩不下去了,天下已乱,还妄想偏安江南,做个陈后主,再后来也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对着镜子说“不知道谁来斩我的头颅?”,却不想办法收拾烂摊子,而是能玩一天是一天,这哪里有半点雄主的气概,真正的雄主比如秦皇汉武碰到这种局面必将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而隋炀帝却假装不知道,秦二世是个小孩被赵高蒙骗是真不知道天下将亡,隋炀帝却是明明知道,就是不管,他明明有这个能力去尝试一下重整河山,却不愿意去做,很令人费解。我估计是因为这个家伙是玩了十几年玩够了,天下美女尽入其手,天下百姓尽遭奴役,当一个人什么都玩过了什么理想都实现了的时候,会失去奋斗的动力,他想就算再次平定天下又怎么样?没什么可玩的了,五十岁的年纪身体也不允许了,看到美女也有心无力意兴阑珊了,所以这个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享乐对江山社稷、国家民族、子孙后代都没有半点担当的狗贼选择“老子不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