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彭城之战项羽大胜刘邦,为什么项羽最后还是失败的真正原因

导读: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灭掉秦朝之后因为建立的新秩序没有让各路诸侯国利益最大化,从而遭到了各诸侯国的反对。

导致齐、赵、梁地相继反叛,汉王刘邦趁机成立诸侯联军反项羽,其成为诸侯联军的盟主率领50余万联军东征西楚。

谈彭城之战项羽大胜刘邦,为什么项羽最后还是失败的真正原因

项羽灭亡秦朝后诸侯国疆域图

而因为项羽当时正在讨伐齐国田荣,导致都城彭城兵力空虚,刘邦率领的诸侯联军轻松打进了西楚都城彭城。而刘邦打入彭城后,一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每天在彭城内只是饮酒宴会,忘记了严防戒备。而远在齐鲁的项羽得知消息后则是火冒三丈,气势汹汹地率领三万精兵从齐鲁返回彭城。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这场战役:项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觳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汉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从上面记载可以看出从齐鲁返回彭城的项羽并没有直面攻打汉军,而是选择从胡陵绕到距彭城西面仅有50公里的萧县(今安徽萧县),项羽欲从汉军防线薄弱的后方给予出其不意一击,又利用早晨形成的朦雾奇袭刘邦汉军,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将汉王刘邦带领的五十余万诸侯联盟军打的溃散而逃。

由于刘邦率领的几十万大军出现了全盘的崩溃,更是在退守的时候出现乱象,在泗水和睢水中更是溺死了很多士兵,甚至连刘邦一家的性命都差点不保。最后刘邦惨败退守荥阳才阻击了项羽的追击。

谈彭城之战项羽大胜刘邦,为什么项羽最后还是失败的真正原因

表示彭城一战勇猛的项羽率领的骑兵

彭城一战项羽只率领了三万精兵就将刘邦五十万大军打的溃散如沙,并且只用了半天时间,可以看出项羽并不是一些学者认为的有勇无谋之人。彭城一战胜利后,项羽更是扭转了局面,曾经反项联盟的诸侯国纷纷背离刘邦,倒向项羽,项羽成为了真正的西楚霸王。当时的项羽可谓占尽了风头。而仅在彭城之战短短的三年后,于公元前202年,发生的垓下之战,却戏剧性的扭转了局面,项羽反被刘邦率领的诸侯联军围困垓下(今安徽境内),最后项羽四面受敌,兵败垓下,逃往乌江,自刎身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在短短的三年内导致的项羽从盛誉一时的西楚霸一败涂地,最后还自刎身亡了呢?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真正导致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的家世及楚国独特的社会背景造就了其目空一切,狂傲残暴的性格成为项羽最后失败的原因

首先来谈项羽出生的家世属于楚国的贵族世家,项羽家里从祖父到叔父全部是楚将,在江东一带很有势力,即使后来楚亡后,项氏门下依旧有很多门生。但是在项羽很小的时候其父亲项超就在与秦朝的战斗中被斩杀,导致项羽很小的时候就有很浓的反秦思想。

《史记》记载在很小的时候项羽就主动向叔父项梁求学兵法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梁乃教(项)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意思是项羽在很小的时候主动向叔父求学兵法,项羽认为读书只能让后世记个名而已,学剑法又只能对抗单人,要学就学兵法,可以打击整个部队。从这可以看出项羽在很小的时候就报仇心切,仇恨秦国的心理。这也是后来他与秦朝巨鹿一战后,秦朝大败,将士投降项羽,但是项羽也毅然决然的要坑杀降卒的原因。也正因为他坑杀了秦朝的降卒,不只犯了兵家的大忌,更形成了民众心里残暴不仁的形象。

谈彭城之战项羽大胜刘邦,为什么项羽最后还是失败的真正原因

历史上的项羽

再因为项羽是项氏家族的长子,将来必须由他来承袭项氏家族的荣耀,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接受着强悍严格的军事训练。他的叔父项梁是楚国的大将,对项羽的要求颇为严格,使得项羽的童年从来没有小朋友们的陪伴,整天都是读书、练武、操练骑术。项梁为了磨炼项羽,更是让项羽接触了很多残酷的环境。

后来的项羽无论是大人还是同龄人教导他习武,他都感觉“太简单,动作太单一”,不屑于学习。可以看出小时候的项羽就有着孤傲的性格,使得项羽受不了刺激和侮辱,表现出了他这年龄段孩童不该有的强烈自尊心。这孤傲的性格,也成为他后来在垓下被围后,逃到乌江边明明有机会返回江东,却依然宁死不屈,最后因为从小养成的强烈的自尊心作怪,不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导致项羽自刎江边的千古遗憾事。所以由于项羽的家世造成了项羽孤傲残暴,目空一切的性格,是导致项羽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

谈彭城之战项羽大胜刘邦,为什么项羽最后还是失败的真正原因

历史上带大项羽的叔父项梁

而楚国独特的社会背景也是促成项羽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家都知道楚国在春秋时期就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战国时期也被列为七雄之列,历经八百多年的楚国,先后灭掉了六十多个国家。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

从上面记载可以看出最强盛时的楚国更是占据了从南到北的大半个中国。可以说,几百年来楚人都是在北方华夏和南方蛮夷之间建立者楚国政权,并且还创造了影响至今的灿烂文化。我们如今每年过得端午节都是为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创立的节日。

从这可以看出经过了几百年的艰苦卓绝,历经磨炼的环境,楚人不仅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更创造了影响至今的文化。楚国人团结一致,不惧强敌,越拙越勇的民族特性和楚人几百年来积累的文化沉淀及民族意识,对后来的项羽的心理与性格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楚人骁勇善战,崇尚武力的传统,更是在项羽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

谈彭城之战项羽大胜刘邦,为什么项羽最后还是失败的真正原因

表示项羽雄武的画作

历史上24岁的项羽,就率领六万将士渡江北上与强大的秦军作战,最后以六万将士大败秦军数十万大军,这场战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就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发生的典故。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从以上不仅可以看出项羽当时的威武强势,更可以看出项羽身上继承了楚人骁勇善战的传统。但是后来项羽巨鹿一战一直打到秦都咸阳,项羽不仅坑杀了秦卒二十余万,还屠了整个咸阳城,不仅掘了秦始皇墓更放火烧了秦国的皇宫阿房宫,还杀了投降的秦王子婴。

《史记》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上面记载可以看出项羽攻破咸阳后的惨况,当时项羽身边的谋臣对他说占领关中是为了建立霸业,不是为了屠杀百姓。

项羽非但不听,还杀掉了这位谋臣,可以看出项羽是带着对秦朝刻骨的家族仇恨参加的反秦斗争,并不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而从这场战争中因为项羽的残暴成性也失掉了民心。

谈彭城之战项羽大胜刘邦,为什么项羽最后还是失败的真正原因

被烧得仅剩土堆的阿房宫遗址

在灭了秦国之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当时楚国的义帝已经没有实权,但项羽还是派人暗地里杀掉了义帝。

后来在公元前205年冬,项羽与齐国的田荣战于城阳,田荣最后战败而亡,但项羽还是残暴的屠了齐国的都城。

《史记》亦记载了这一惨状: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项羽不仅屠了齐国的都城,还坑杀了齐国的降卒,更把一些老弱病残的妇女流放北海残杀。从项羽打败秦朝屠了都城咸阳,打败齐国也屠了都城一系列的事件将项羽身上残暴成性,目空一切的性格展露无遗。

《史记·淮阴侯传》中韩信评价项羽: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天下多冤,百姓不亲附,特怯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从上面韩信的评价可以看出由于项羽的残暴成性和目空一切的性格,早已失去了众人心。再加上项羽目空一切的性格,更使得他独断专行,听不进良臣意见,凭个人好恶去决定军事政策,导致许多重大决策都一错再错,不及时改正,从而酿成最后的失败。

谈彭城之战项羽大胜刘邦,为什么项羽最后还是失败的真正原因

历史上的兵仙韩信

由于项羽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就连被项羽尊称亚父的范增也曾谏言:要趁刘邦羽翼未满去消灭刘邦,而项羽反而怀疑范增与刘邦有串联,也伤了范增的心,最后告老还乡,路上郁郁而终。一代兵仙韩信更是被项羽逼得投奔对头刘邦。

最后正是因为项羽的残暴不仁,目空一切、独断专行的性格导致众人的离去,使得项羽真正成为了孤家寡人,更失掉了天下人的心。

从而导致各路诸侯都跟随汉王刘邦一起反他,就连楚国原大司马也参加反项羽阵营。仅在彭城之战三年后的公元前202年被刘邦联军围困垓下,项羽四面受敌,最终致败。

结语: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身为西楚霸王的项羽由于目空一切的性格,不懂得听取身边谋臣的建议,导致身边的众多英才得不到重用与信任,最后都背他离去,甚至成为了死对头刘邦的手下。也由于他残暴的性格,不善待百姓,所过之地必定要惨绝人寰,也失掉了人心,导致众叛亲离,最后被天下人所围攻,最后一败涂地,自刎身亡。

<strong>而项羽前期多次战役展现的卓越军事才能,能出奇制胜,骁勇善战,敢为人先都是因为他继承了楚人的的性格特点,但最后也是因为他的性格而一败涂地,可以说项羽的失败主要原因就是其性格上的悲剧。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注定只有一方胜利的历史战场,虽然项羽失败了,但他依然是个失败的英雄!也可以看出项羽虽然有学习过兵法,但由于性格上的缺陷,又不善于用人,以致最后四面楚歌,兵败垓下。

因此,项羽只能算是个将才,而非帝王之才。

在文章的最后,十哑君想送给各位读者《论语》里的一句话: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感谢大家耐心阅读,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