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真的是穷,落后吗?为什么灭亡?

站在北京看世界


清王朝的灭亡,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趋势下,与当时主流的资本主义制度冲击下的必然。

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下,社会的财富主要集中于官僚、地主手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是贫穷的。封建的小农经济,与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大国相比较,经济缺乏竞争力和长足发展的潜力。

另外,整个王朝都以“天朝上国自居”,对于国外的先进思想、技术都缺乏正确的认知,盲目的贬低国外的一切事物;而国内依旧是科举八股,禁锢着读书人的思想,在现代文化、科技等领域不能有所发展。

清朝后期,政治腐朽,贪官横行,而且政府朝堂上的掌权者,造就着大清朝堂上的保守固化、内耗争权、挥霍无度的昏暗政治。特别是慈禧太后,为过生日,可以挪用军费,造成日后北洋舰队有炮无蛋的窘境。尽管有着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一系列的能臣,却也不能够扭转乾坤。

外国势力的不断入侵,清王朝在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实力等都不如别人的情况下,被迫签订了一纸纸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赔偿着一笔笔战争赔款。这一笔笔赔款的真金白银,都加在老百姓的身上,触发了不断的农民起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严重的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将清王朝,进一步拖进了灭亡的深渊。

因此,仅仅是经济的贫穷落后,一个王朝也不会那么容易的倒下,大清王朝的灭亡是其所处时代下新旧制度冲击,和清王朝本身面临的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