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要殺呂布,為何先詢問劉備的意見,而不問身邊的郭嘉?

一壺老酒敬人生


劉備聰明啊!曹操有意問他 呂布該殺嗎?如果劉備回答該殺。那麼呂布肯定死不了。因為劉備就是曹操最大的潛在的敵人。自己敵人想要殺的人 那麼這個人肯定就是'自己必須用的人。劉備說此人不該殺,那呂布也死不了,因為自己的敵人都想留下的人何必不自己留下哪,更何況曹操還是愛惜人材的。之所以劉備聰明 他知道呂布永遠都不會歸他所有,所以他告訴曹操 你忘了 丁原 董卓了嗎?曹操明白了 留下這貨 自己早晚也得讓這小子弄死。所以就……。呵呵


疼你的心4


是否處死呂布,郭嘉與曹操應該提前溝通過,曹操心中已有定數。他徵詢劉備的意見,明著是給足劉備的面子,實則暗含三重意思。


一:如果劉備為呂布說好話,讓自己免其一死。那就證明劉備並非真心投奔自己,他還有野心。欲在將來,與呂布合力對付自己。因為呂布雖奪了劉備的徐州,然對他對劉備有轅門射戟的救命之恩,倆人並未情斷義絕。所以,今天只要劉備開口為呂布求情,那就把他倆一塊收拾,永絕後患。


二:如果劉備建議殺掉呂布,這才最合情理,最合曹操的心意。像呂布這種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小人,天地所不容。劉備想讓自己殺呂布,一是欲報奪徐州之仇,二也是一種善意的提醒,說明劉備投奔自己並無二心。

三:殺呂布的黑鍋必須讓劉備背上,這樣不僅能抹黑劉備寬厚仁義的形象,而且很容易給人一種假象:殺呂布是劉備提議的,並非他曹操的初衷。由此,呂布的手下必怨恨劉備,而自己則可落個惜才愛才的美名。

曹操不愧為梟雄,這次徵詢劉備的意見可謂一箭三雕,不僅探視了劉備投奔自己真偽,更藉此籠絡了呂布手下將士的心。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曹操一生殺人很多,但多數情況下,其殺人是不徵求別人意見的。殺呂布這件事是很有意思的,不管是否曹操徵求了劉備的意見,但畢竟劉備是發話了。

就按照題主這個說法,曹操是給劉備挖了個大坑,劉備也是一個梟雄,聰明的很,兩害相權取其輕,主張殺掉劉備。

01

曹操主意已定

殺呂布之前,曹操是已經拿定主意啦,原因有二:

其一,呂布勇猛無比,但生性疑忌,反覆無常。先殺丁原,後殺董卓。好利無義,貪得無厭。曹操久有殺呂布之心。

其二,沛相陳珪遊說呂布拆散了呂布與袁術的聯姻,建議呂布與曹操合作。呂布派遣陳珪的兒子陳登拜見曹操,建議曹操早日除掉呂布。曹操跟陳登說:呂布狼子野心,實在不能讓他久留世上。並且當即把陳珪的年俸祿提到兩千石,任命陳登為廣陵太守。

殺呂布是大事,曹操不可能草率,隨時起意,應該是深思熟慮的。

02

一個大坑

既然是決定了的事,曹操就沒必要再徵求謀士們的意見了。

如果曹操決定殺呂布是非常不合適的話,他的謀士們會提出不同建議的,特別是郭嘉等智謀之士在身旁,不可能保持沉默。

這是曹操老道之處,會做老闆,保護自己的部下,不需要讓他們背黑鍋。

曹操跟呂布也是老朋友了,何況曹操還是個文學青年,自然跟呂布聊聊天的 , 感慨一下人生。

這個就有意思了哈。

呂布說:孟德,鬆一鬆綁唄,捆得不舒服啊。

曹操笑著說:捆綁老虎不得不緊啊!

呂布看曹操心情不錯,就有了想法,本來是想讓部下割了頭獻給曹操的。這會兒看曹操很開心,就有了生的期望。

於是,覥著臉說:曹公得到我,讓我統領騎兵,您老人家帶領步兵,你說咱倆還怕誰啊?!而且,斜著眼看了看劉備。

曹操一聽,說:是啊,是啊,說得極是。

劉備一看,急眼了哈,就曹操一個人還不好對付,呂布歸了曹操,這事就更難辦了。何況素來跟呂布不對付,曹操也總想著除掉自己。

這事不能含糊,立馬說:明公您忘了呂布是如何伺候丁建陽和董太師的嗎?

呂布一聽,我靠,你個大耳朵賊落井下石,坑爹啊!

曹操遺憾地說:奉先啊,我倒是想跟你合作,玄德不願意啊,可你做得那些事的確讓人心裡不踏實哦!

於是乎,呂布就被殺掉了哈!

殺呂布是曹操自己早就確定了的事,這口黑鍋不得不揹著。恰巧劉備在,那就讓他也背一段吧!

都是千年老狐狸,玩得就是聊齋哦!


豹眼看歷史


很簡單。

因為呂布和劉備是舊交,而且他曾經一箭退了紀靈十萬雄兵,幫劉備解了圍。另外呂布當年攻下徐州,對劉備家小有著不殺之恩。所以他認為劉備會還他人情,幫他在曹操面前美言幾句。

而郭嘉,作為曹操的第一謀士,呂布肯定是知道其才華的。自然不會向其求情,因為他知道郭嘉和曹操是一夥的,曹操的意思也是郭嘉的決定,所以他想當然不會去求郭嘉了。

說是這樣說,但在我看來,呂布正因為求錯了人,所以他才走上了必死之路。各位想想,曹操和劉備以及呂布,皆是當世英雄,曹操怎麼會賣劉備這個面子呢?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曹操比誰都清楚合縱連橫的後果,他不可能留下呂布,否則呂布如果日後勾結劉備,又豈是他曹阿瞞可以輕易對付的。相反,如果呂布求情郭嘉,也許他會給這個面子,至少一段時間內他可以借呂布第一英雄的武功,蕩平天下諸侯,待到馬放南山時,再除去也不遲。


童146569245



曹操在處死呂布時,明明身邊有郭嘉,卻偏要問劉備的想法?

其實!並不如題中所說!曹操當時並未問取劉備意見,而是劉備自己主動搭話!

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溢殺布!

曹操當時正猶豫不決,不知道到底該不該殺呂布;是劉備看出了曹操的疑慮,所以才進言勸曹操將呂布殺死!!顯然當時最希望呂布死的,就是劉備,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劉備非常恨呂布,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

當初呂布在濮陽與曹操激戰,大敗而逃,猶如喪家之犬,是劉備收留了他!!可是正當劉備與袁術對峙的時候,呂布卻偷襲了下邳,使劉備成了喪家之犬!!!所以劉備恨呂布!!

第二:劉備怕呂布

劉備非常怕呂布,為什麼呢?很簡單!劉備與呂布之間的戰役中,從來就沒有贏過;他害怕曹操一念之仁放了呂布,使自己再度面臨呂布這個大敵!!!

第三:劉備更怕曹操得到呂布

劉備向來就有野心,他遲早會脫離曹操,東山再起的!!如果呂布歸於曹操麾下,將正如呂布所說“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天下不足憂!”!曹操政治謀略深遠,再加上呂布的所向披靡,天下唾手可得!!


站在劉備的角度,他是一定要除掉呂布的!!一則可報前仇!二則除去大敵!三則抑制曹操實力!!

所以劉備是個聰明人,能抓準主動進言,故意激怒曹操,使曹操將呂布殺掉!!表面上是為曹操考慮,實際上是為了自己日後成就大業!!

劉備藏得很深,玩心機,曹操還稍微差點,幾次都被劉備騙過去了!!!


愛尚文史


對此問題,我們無法倒撥時針,但是可以推測原因:

其一曹操確實在猶豫

按照《三國志》記載,曹操生擒呂布後,呂布說,你所顧慮的無非是我而已,現在我已被擒,你用我來征戰何愁天下不定。曹操此時是“面露猶豫”,因為這不僅僅是呂布臨陣求活的說辭,在呂布的傳記中,其武力之強確實為當世人所忌憚,“轅門射戟”呂布就是憑藉自己的威懾力而使得袁術部將退兵,其威脅能力可見一斑,就連“惡語相向”的陳壽也不得不承認呂布的作戰能力,其實曹操的動心不難理解,當時董卓、袁紹都想把呂布招致麾下,都是一般的想法。

其二,有避免惡名的用意

當時劉備投奔曹操,有謀士就建議除掉劉備,而曹操的則回答說“劉備前來投奔,如果殺掉則會留下惡名,以後不會再有人來投靠我了”,當然此一記載見於陳壽的《三國志》,就如同

對袁紹的醜化一樣,其中對曹操的美化也是不遺餘力,因此未能盡信。但是從後來曹操將禰衡送走而借刀殺人來看,曹操確實有愛惜自己羽毛的考慮。因此,在除掉呂布前詢問一番“外人”則可以合理的規避風險,藉由他人言而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且,以曹操狡黠的性格,能夠想到此處也不足為奇。另外,曹操還可以規避另外一項風險,劉備與呂布向來有間隙,處在猶豫中的曹操如果想留下呂布,則需要考慮給投奔自己的劉備一個相對合理的解釋,那麼此時詢問劉備的意見就多少含有事先告之之意。

其三 曹操是否真的詢問劉備

陳壽的《三國志》和范曄的《後漢書》對曹操最後處理呂布的記述有很大不同,《三國志》記載是曹操詢問劉備,而《後漢書》則是記載為劉備主動勸誘曹操---呂布請求曹操給自己鬆綁,曹操說“束虎不能不急”,但是卻打算給呂布稍微鬆開些,此時劉備則說了那句著名的誅心之言“您沒看到丁原和董卓的下場嗎”,由此曹操束緊了勒在呂布脖子上的繩索。明人于慎行則評論認為,劉備未必是真的為曹操的安危考慮,實質是擔心曹操與呂布聯手過於強大。

當初陳登父子忌憚袁術與呂布結親而從中離間害了呂布的政治生命,如今劉備忌憚曹操的呂布而添翼,把呂布剩下的生命都一併害了。


夜讀史聽雨眠


 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後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曹操可以稱得上是一代梟雄。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經過多年的征戰討伐。最終,出現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的局面。

呂布被捆到曹操面前,曾要求鬆綁,曹操笑說:“捆綁老虎不得不緊。”呂布又說:“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可以統一天下了。”曹操頗為心動,但劉備在一旁說:“明公您看見呂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陽和董太師的嗎!”呂布死前說:“大耳兒劉備最不能相信!”最終呂布被縊殺,然後梟首。   


求賢若渴求的曹操表現出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放著身旁郭嘉這樣的鬼才不問,為什麼詢問劉備呢?



一、降服張遼   

因呂布的勇武或許曹操也有瞬間的猶豫。但是呂布反覆無常的性格,卻是留不得的。相反,曹操更看重的是呂布忠心的部下張遼等人。呂布若是由自己親自處死,怕張遼等人心寒不願被降服,畢竟他們願意誓死跟隨呂布,呂布對張遼等人也是有恩情的。因此,曹操要借一把刀殺呂布,把呂布的生殺大權交給劉備,一是轉移呂布手下對自己的仇恨,二也可以對劉皇叔的仁義美德進行抨擊,可謂是一石二鳥之計。



二、拉攏劉備   

曹操問劉備,明面看拿劉備當貴客,給足劉備面子,讓劉備覺得很敬重自己,同時,可能也是提醒他識相點,好好地安身立命。 劉備很精明看出曹操用意。他不直接說殺呂布是因為那樣太小人了。巧妙的說出世人皆知之事,呂布多次叛主。一下把道德包袱拋給了呂布,又將呂布的生殺之權拋還給曹操。劉備寄人籬下,他的這句建議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三、試探劉備   

曹操問劉備試探他的忠誠度。和煮酒論英雄一樣,劉備雖是龍困淺灘,還是有梟雄之勢的,問劉備實際上就是給他給難題。如果劉備主張留一命,那麼就暗示他有不臣之心,當場就可以藉此殺了他;如果說處死呂布,就說明他服從自己,可留他一命。畢竟曹操還是很看重劉備才能的。

【小編寄語:我是心恬澹,喜歡我的小夥伴,關注加留言,大家一起探討歷史的真相。】


心恬澹


曹操殺呂布,並非劉備慫恿,以曹操之雄才大略,怎麼會被劉備三言兩語而說動?說白了,呂布該殺,是非殺不可,留著呂布只能說是後患無窮。




呂布反覆無常,非忠即奸。他原是丁原部下,受人唆使殺死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董卓常親切的稱呼他為“奉先我兒”,司徒王允巧施美人計慫恿呂布殺死董卓,後被董卓部將李傕打敗,又依附袁紹,袁紹猜忌多疑不能容,旋即轉投張楊。

興平二年(194年),曹操攻打徐州刺史陶謙,呂布乘機與陳宮進入兗州佔據濮陽,曹操來奪,血戰兩年才被曹操打敗,轉而又去代陶謙而為徐州刺史的劉備,劉備與袁術膠著在淮南,呂布忘恩負義又奪了徐州,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和夏侯憞,逼得曹操再一次親自征討呂布,最終呂布被部下出賣後徐州城破,呂布及陳宮、高順等人被處死。

對於呂布之死,《三國志》有如下記載:

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布,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安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諡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



呂布這一句話對於曹操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呂布堪稱世之大將,武力天下第一。曹操手下缺乏能獨擋一面的頂級大將,呂布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空缺。但是劉備一句“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卻恰恰指出了呂布人品上的巨大問題,呂布見利忘義,反覆無常朝三暮四,臭名在外,連張飛這樣的粗漢子都毫不留情的罵他是“三姓家奴”,呂布的人品確實是差勁至極。



能力與人品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三國演義》裡劉、關、張三兄弟“三英戰呂布”都奈何呂布不得,可見其人之勇猛,非常人所能比。但同時,他的人品又與他的能力嚴重不符,留著呂布,就像在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這顯然對於本性多疑的曹操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呂布臭名在外,而且桀驁不馴,曹操自己都沒有太大的把握馴服他為己所用,與其留著成為他的絆腳石,倒不如干脆點殺死他。

董卓之亂後,地方諸侯早已不聽中央號令各自為政,呂布作為一方諸侯,手握重兵,在當時局勢混亂的北方也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袁紹當時正全力討伐遼東公孫瓚,曹操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來與袁紹爭奪北方統治權。徐州雖然平定了,但以呂布反覆無常的性格,難保徐州會得而復失,所以,殺呂布而絕後患,去一勁敵則可全力對付袁紹、袁術兄弟和張繡。從大局來看,呂布都是非殺不可。




劉備大概是揣測到了曹操的想法才說出了這番話,至於曹操為何不問郭嘉而問劉備,也是暗含試探之意。呂布該殺,留著終究是個隱患,“三姓家奴”始終是呂布身上抹不去的標籤,這一點,曹操應該非常清楚。


大國布衣


曹操處死呂布時,去問了劉備,而不問郭嘉,那是因為另有玄機。但這個玄機,並非是曹操要陷害劉備,讓劉備背一個不能容人的惡名;而是劉備故意讓曹操處死呂布,使曹操背了一個不納賢才之名。同時,劉備唆使曹操處死了呂布,還讓曹操至少失去了呂布、陳宮、高順等三位頂尖人才,等於是大大減弱了曹操的實力。這對劉備而言,是最好的結果。整個事件,劉備才是大贏家,而曹操被劉備誘導了。三國人物中的曹操和劉備,因為評書、戲劇的緣故,通常會讓大家覺得,曹操是一個奸詐、陰狠、無情的小人,是一個十足的大奸臣。而劉備寬厚、平和,對人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乃是一位以德服人的兄弟或長者,是一位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的大忠臣。

如果真的這麼認為,那就跟兩人實際的歷史形象相悖了。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其腹黑程度比曹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劉備相比曹操,已經達到了腹黑的最高境界。劉備的腹黑,如果不去仔細琢磨,根本很難看出來。劉備隱藏的太深了。

曹操相對而言,是更加的胸懷寬廣而坦蕩。一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讓人誤解了千百年,但曹操的真實意思是“我對不起別人,難道就沒人對不起我嗎?”曹操對於是非對錯,還是很清楚的。只是因為特殊時期,過於謹慎,徒增了誤解與無奈,犯下了大錯,誤殺了呂伯奢一家。這句話,正好顯示了曹操非常自責的心情,實非一個完全殘酷無情之人。

曹操也是真正擁有以天下為己任抱負之人。他在《述志令》中言:“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上,也只有曹操做到了。如果將獻帝交到劉備手中,恐怕獻帝危矣。劉備完全可以憑藉漢室宗親的身份繼承大統,但憑劉備的實力,又不足以震懾諸侯,那時候,恐怕天下會更亂。

曹操還是三國時期,真正廣納賢才,不計前嫌之人。曹操在《短歌行》中有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是曹操發自內心深處的,對人才的渴望呀。曹操甚至對於反覆無常,跟自己有“殺子亡侄損將”大仇的張繡都能收為己用,並用之不疑。正因為此,曹操手下才聚集了一大批的能臣良將。

曹操連張繡都能容忍,更不要說呂布這類勇冠天下,頭腦卻相對簡單的猛將了。呂布因為不聽陳宮之言,導致大敗。而張繡卻能聽從賈詡的計策,多次贏了曹操。很明顯,曹操控制呂布,要比控制張繡更容易。那曹操為什麼不收降了呂布呢?而且得了呂布,陳宮、高順很有可能跟著就投降了,一舉多得呀,豈不美哉?

但是,劉備不會讓這一切發生的。因為《三國志》中清清楚楚記錄下了整個事件的過程。

白門樓一役,呂布投降,被押到了曹操面前。呂布說綁的太緊了,鬆一鬆。曹操答覆說,綁老虎不能不緊。呂布就向曹操說,他今天戰敗了,服氣了,希望能夠投靠曹操,帶領騎兵為曹操打天下。

接下來的事情,看看《三國志》原文怎麼說的:“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

真相大白於天下了,劃重點,曹操沒問劉備,是劉備主動進言的;是劉備主動進言的,曹操沒問劉備。

劉備的可怕之處就在這裡,表面可以裝出柔弱無助,哭起來梨花帶雨的,甚至可以伸出長手臂,把劉禪放到地上,名曰摜,用以收買人心。但是關鍵時刻,劉備對於何去何從,盤算的非常清楚,該出手時,就出手,毫不留情。這才使得呂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

善於識人的伯樂郭嘉,早就一眼看穿了劉備。劉備投曹之後,郭嘉對曹操說:“備有英雄志,今不早圖,後必為患”,建議曹操趁早殺了劉備。

而郭嘉參與了攻打呂布的整個徐州之戰,原本呂布堅守,曹軍士卒疲倦,曹操都要退兵了,可是郭嘉卻勸說曹操,趕快乘勝加緊攻擊,必能取勝。呂布在郭嘉眼中,就是一個毫無大志,“威力不及項籍”的猛夫而已,降之可御,即使再叛也無足掛齒。如果曹操真的跟郭嘉商議過怎麼處置呂布,那麼郭嘉應該會建議曹操收了呂布,而曹操在呂布願意投降時,也不會面露疑色了。


奕天讀歷史


曹操城府之深,三國第一人也。曹操用人,常常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孔融讓梨,以賢德傳於世,而曹操又以不孝而殺之,楊修聰明 ,曹操面前,小聰明暴露無遺,華而不實,最後下場開悲…………。三國之中,曹操手下,名人賢士多如牛毛,真正能讓曹操心服口服的卻鳳毛麟角。

曹操看劉備,早知其虛仁假義,作為白手起家的劉備,大肆炫染仁義,是他唯一的資本,這是曹操一眼看透的。曹操煮酒論英雄,是欣賞劉備雖無立錐之地,卻心有大志,這是劉備瞞不過曹操的,曹操沒以為是威脅,就是了解劉備是個按章出牌的人,在當時的亂世之中,曹操需要多幾個像劉備這樣的人出現,劉備在曹操眼裡,僅僅是清潔工的作用,雖能苦心經營有所成功,絕無守業實力。

曹操對劉備是知根知底的,三兄弟以仁義之名闖蕩亂世,關,張雖俠義,而每陣必以生命相博,關羽心高氣傲,不是居人眼下之人,遵劉備為大哥,關羽也有自己絕對的權利,這不是劉備能控制的,劉氏集團,深刻來說,就是個股份公司,劉備不具備絕對領導權。曹操對關羽進行的一切示好,尊重,巴結。如果關羽留在曹操身邊,曹操不會答應,也不會重用,曹操真正的目的是讓關羽回到劉備身邊,連兒童都不會相信關羽能過了曹操五關,是曹操故意演戲,故意張揚關羽的個性。作為如此強大的曹操,這樣對待關羽,曹操手下不缺關羽這樣的人,目的是讓關羽膨脹,目空一切。這樣劉備已經失敗一半,劉備集團內部的不和,很多是關羽的自以為是造成。後來為什麼劉禪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始終不和關羽女兒成婚,這也看出彼此的心結。

曹操殺呂布,為什麼不問郭嘉問劉備,眾人面前,劉備讓曹操殺呂布,呂布雖然出爾反爾,也曾有恩於劉備,曹操讓劉備的假仁義昭然若揭,曹操是讓劉備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劉備不進言殺呂布,曹操會放過呂布?同樣也會殺呂布,如今的呂布之死,又成了劉備讓殺呂布,可見曹操終歸高出劉備。曹操從來沒被劉備矇蔽過,劉備的小心思,曹操心知肚明,只是將計就計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