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这个品牌怎么样?

靖江苏靖吉利


请国人应该大力支持主流国产车如吉利长城红旗等!让合资车成为中国百姓主流车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放眼整个世界自己民族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是富强高收入国家,比如德国日本法国美国韩国,因此国人应该像韩国那样80%的国人买自己的国产车。20%左右买外国品牌汽车。


bssz666


我的车是吉利远景,马上三年,快三万公里,正常保养,没有什么问题。感觉比我姐姐的捷达开的舒服,配置也高。平头百姓家一年也就跑一万公里,国产车十万公里绝对开不坏,就怕你不开能放坏,十年早就换车了吧。我感觉吉利挺好的,外观漂亮,配置也高,至于发动机,开不坏就换车了,够用就行,有不是出租车。再说吧,现在很多出租车也有吉利,个人觉得不错!



往事随风157790215


对于吉利品牌怎么样?我想说的是呢,第一,我不是水军,第二,我也是吉利的车主,吉利帝豪的车主,那么我现在就说一下我的感受吧!我这个车呢,是2015年买的新车,最新的帝豪1.3t6档手动向上版,当时是最新的,当然现在已经过去四年了,已经不在了,但是我开了这四年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嗯,自己开车不小心刮了两次,然后,喷了点漆,其实说实话,我对三大件儿也不太了解,第一部车嘛,觉得花点钱买个车先开着玩吧,不过这个车呢,从这个提速和颜值上还有这个油耗上,我觉得还可以接受,1.3t相当于1.8的自然吸气,在高速上跑一百五六十很OK的,我觉得有一些不足之处呢,就是这个车身的这个架子挺硬,和那个大众的差不多,和大众同级别的车差不多,在过坎坷路段的时候就有点颠嘛,它这个车身的车架比较硬,还有一点呢,就是很多人反映他这个车会掉漆,这个我倒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但是我的车因为四年了嘛,一直也不怎么洗车,都是靠天洗车的,我就发现我的车后备箱里面的这个螺丝就是露在外面的螺丝有生锈,这个是真的,我的车,其他的地方倒是没有生锈,其实我们现在买车都是传言,说什么街车水军多啊,说合资车怎么样?怎么样的?三大件怎么怎么好似的?其实上呢,只是这种机器玩意儿谁谁懂呢?大部分人都不懂,都是在那儿传的,吉利车销量多是有原因的,第一可能可能是便宜在再个呢,因为吉利收购了这个沃尔沃以后呢?他这个车的质量一直在提高,当然,现在还能看见大马路上很多红标的帝豪,红标帝豪应该是09年那会儿出来的吧,还是07年呀,所以说这个车已经经过十年的这个沉淀,应该是差不多了质量,其实不管你买什么车都会有问题的,比如说现在合资车各种低配是吗?然后减配挺严重的,我有一个朋友,她买的是是这个什么是这个大众的polo啊,当然那个车和国产的我这个帝豪价格是差不多的,可能还稍微要便宜一点点,但是都属于价位相同的车吧,他那个车跑了两万公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问题了,但是我这个车还是没有问题,还有呢,我之前有认识一个朋友,他买的是奥迪Q5,他那个车那跑了有几万公里的时候那个天窗就有异响,其实上也不是大毛病,就是一些小毛病,就是脚垫松了,然后换了一条胶垫就行了,你可以去看车质网,那里面车子出问题的,到处都是不是说某一个品牌是多数品牌都有问题?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豪车,bba,什么都有问题,所以说呢,你不管买哪个品牌的车?他都会有问题,当然,吉利车是国产车是吧,具体是选择国产车,还是合资车呢?我认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吧!



郝哥vlog


本人2015年入手人生第一辆车吉利帝豪,开了四年,只换过一个灯泡,补过几次胎,整体来说帝豪还是可以的,。油耗的话,因为我的是手动挡,综合路况每公里在5毛左右,个人感觉不高不低。后减震稍硬,其他都还好。


广西崇左哥仔


我感觉不怎么样,钣金接缝处生锈,油耗高,基本都是新瓶装老酒。最重要的是厂家不负责任,不正面面对问题,我16年买的远景轿车,自动挡的,结果刚过保质期半个月,高速上变速箱烧毁,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这种情况在16,17款车自动挡很普遍,是变速箱有缺陷,散热器问题。我去找厂家说不管了,因为过保了,我就投诉,结果4s点协调走关爱办法,让我少花些钱修理了,我同意了,结果吉利厂家售后一听说是我的车,不同意走关爱,告诉让我继续告他们,最好等召回,要不就让我有法院做鉴定,我们一个普通老百姓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财力来走司法程序,看到他们这么流氓我也就放心了,对于一个想成为一流企业,我认为信誉和口碑是最重要的,有问题应该正面面对,机械这东西有问题很正常,解决就完了,有必要因为投诉了就欺负一个老百姓吗?可见这样的企业造出车能什么样?


春洋24


吉利CMA和BMA平台:

CMA 在沃尔沃的计划中定位比起 Scalable Platform Architecture ( SPA )略低,虽然是为紧凑型车所开发的平台,但是基于这个平台的车款都不会太小,这个平台主要供应给 沃尔沃旗下的紧凑型车(如 XC40 和未来的 S40 以及 V40 ), 吉利的高端子品牌 领克(LYNK & CO)还有 吉利本身,甚至是当宝腾还没有和 吉利达成合作协议之时也有计划购买 CMA 的使用权,主要是因为 CMA 真的很优秀。作为“模组化平台”的高度可塑性,不同车型零件的共享以及开发时间大大缩短都是其优势所在, CMA 可以被看作是 SPA 的缩小版,除了引擎的位置是固定的之外,前悬吊、后悬吊和轴距都可以通过开发者的需求来进行高度,长度和宽度的调整,另外还可以完全兼容 沃尔沃所开发的1.5L和2.0L Drive-E 涡轮增压引擎,甚至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以及纯电马达都可以使用在这一个平台上,基本上就是和你组装电脑主机一样,你想要什么加下去就对了。

相较之下,BMA则是吉利的工程师总结前者的经验,历时4年自主研发/设计所得。虽然两者之间有部分地方(例如发动机,电子架构模块等)是通用的,但包括悬架设计,供油系统模块都有着相当的差异。

也因此,CMA与BMA各自承载的“使命”有所不同,CMA主要负责中级车,而轴距拓展范围为2550——2700mm的BMA则为A0/A+级提供坚实可靠的后盾。你可能记得沃尔沃还有一个叫SPA的东西,那是研发中大型豪华车专用的。不仅如此,目前吉利也在着手研发一个全新的纯电动架构,以做到不同产品的全面覆盖。

对比起我们熟悉的MQB,TNGA等一系列模块化架构,BMA架构有三个较为突出的特点:

其一:在于BMA同时考虑了包括HEV/PHEV车型的开发,以同步满足市场对新能源车的需求;

其二:吉利率先把L2级别的自动驾驶的功能放到A级车上;

其三:在策划之初,吉利对于新架构的乘坐空间进行了大量设计优化工作。

其它亮点,相比传统平台降低20%——30%的研发成本、提升近1倍的研发速度;70%的零部件通用率;70%+ 高强度钢比例,20%+ 热成型钢比例,造就的高安全架构设计可满足欧标和国标的“五星”安全碰撞标准;可搭载1.0TD、1.4T、1.5TD等多种形式的汽油动力。




车评之至


吉利这个品牌其实在开创之初就充满争议,可以说99%的人都觉得李书福在瞎胡闹,也有不少人觉得它肯定折腾不了太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它“民营”的身份,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个民营造车企业、第一个开创了汽车的2万元时代、开发了中国第一款跑车、打赢第一个与丰田公司的汽车涉外知识产权案、开发出中国第一款自动变速箱、开创中国第一个民办教育体系、第一个民营汽车收购外国品牌...

比亚迪有王传福而吉利有李书福,要说吉利历史就不得不提李书福,与硕士背景的王传福不同,李书福创业之初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泥腿子出身,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创造了今天庞大的吉利帝国,其实李书福在造车之前的12年内曾经涉及过6-7个行业,实在让人惊奇,也正是在这些行业中摸爬滚打的经验成就了李书福后来造车的资本,这些经验和经济基础在以后的造车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吉利从2007年5月开始战略转型,为2015年进行战略布局。具体计划为2008年实现产销30万辆,2009年实现50万辆,2012年实现100万辆,2015年实现200万辆。同时随着产能的不断增长,吉利还开始推行了多品牌战略,而吉利和华普也逐步退出吉利的品牌线,华普被“上海英伦”品牌代替。另外,在2009年,吉利推出的帝豪品牌可谓是让国人对吉利刮目相看。

  在金融危机下,吉利除了向中高端产品上升外,还于2009年3月以4740万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的自动变速器公司DSI,这一收购使得吉利在核心零部件上的竞争力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不仅如此,李书福还从国外引进技术,投资数亿元建立汽车研究院,这样吉利可以每年推出4-5款全新车型。

 而到了2010年,另一桩震惊世界的并购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可谓震惊了世人,上演了“农村青年迎娶欧洲公主”的惊世之举。其实整个过程并不那么轻松,也经历了“看不上、有意向、优先考虑、最终动心”的漫长过程,吉利也算是做足了准备,关于这一部分的收购国产其实完全可以单出一篇文章了,但是考虑到篇幅原因,有兴趣的朋友可点击查看我们新闻的持续报道: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过程。

 其实对于吉利收购沃尔沃,除了收购成功值得欣喜之外,李书福的并购后的管理也让人欣慰,李书福一直坚持“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这一原则,不把中国的管理方式强加到沃尔沃身上,并且真像是呵护女神一样呵护沃尔沃。让吉利和沃尔沃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文化方面,还有技术销售等各个方面。

未来几年内,吉利汽车的发展还是将以稳扎稳打为主,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形象、经销商质量,梳理营销网络,未来有望还能推出新的品牌,届时吉利汽车可能将进入新的一轮产品爆发期。

 其实对于吉利汽车的发展,我最想用4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实在不易。从一个“黑户”起家,四处碰壁被讥讽,坚持了那么多年才获得一个公平竞争的权利;进入汽车市场之后只能靠价格战将汽车价格拉下神坛,才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处;而后从产品质量不佳,到战略转型,再到今天的高质量庞大车系的涌现,我们很高兴看到了一个民营企业能将汽车造的红红火火,不得不让人佩服。






祥云飘云南


作为一个北方的汽车小白 本人仅仅是喜欢车 但是并不是很懂车 第一次解答汽车领域希望能够帮助你…

本人17年退役后想买一辆车 因为不懂咨询了很多朋友 当时预算15万左右 心仪的车是刚出没多久的 本田思域十代和吉利博越

身边年龄相仿的兄弟朋友们都说国产车吉利不行 开几年三大件就坏了 还是合资车毕竟好 有面子(我也在问自己外国的月亮真的比较圆么?20万内的车谈什么面子…)

又咨询了两个卖车的表哥 他们的推荐出奇的一致问我: 你考虑保值么? 你会三五年卖车么?国产车已经不是那些年的国产车了!性价比的话都推荐吉利博越 因为吉利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心里一脸懵逼 还是不懂怎么选择)

但是比较起来我太喜欢吉利博越这款车了,我头一硬就他了 吉利!图个吉利!

那年吉利还没像现在这么多火爆车型 帝豪gs gl 缤智这些 现在快三年了 看到吉利越来越火真心觉得当时选择是正确的,油耗实测10个 不怎么在乎 但是的确比同级别合资车高一个油! 但其他真的没法说 硬挑毛病也只能说 这logo是个乌龟壳吧? 哈哈 开玩笑! 好像有点跑题了 因为太喜欢吉利这款车了 哈哈!

现在看看国产车总体销量!中国目前头把交椅!我说的没毛病吧!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新手第一次回答问题 希望老哥多担待回答的不针对性 谢谢老哥!



临沂小阿伊


发展的挺好的。去年整体车市的行情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吉利还是保持住了一个不错的销量成绩,SUV和轿车并驾齐驱发展均衡,博越、帝豪、远景等系列产品,纷纷销量过万,还是挺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的,也赢得了不少市场的口碑。作为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不得不说吉利真的是挺懂国人的,懂国人的审美眼光,把车子的外观设计的非常漂亮,让消费者看到觉得很舒服,很耐看,开着很有面子;懂国人的家用需求,空间做的够大,储物空间的设计比较贴心,座椅的选材也很舒适,让家人在乘车时有个比较舒服的体验;懂国人的实惠持家,同样的价格要做的物超所值,性价比高,360度影像,定速巡航,行车记录仪,后视镜电动折叠,无钥匙进入基本标配,陡坡缓降、上坡辅助等等为走复杂路况的人提供了很大便利,强大的智能车机系统更是在实用的同时提升了行车中的安全性和科技感;懂国人的用车习惯,动力组合做的足够家用,底盘调校的相对舒适,过弯过坑,家人不会被颠的不舒服,操控比较平顺,让路怒症们精神放松不少。总之,照目前来看,吉利是个有实力也有潜力的品牌。


sjekebro


吉利的车子卖的好不好,这应该不用我来说了,拿出帝豪的销量和博越的销量,就基本上不用讲话了。

说真的,吉利今天的崛起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谁能想到一个自主品牌,民营企业,能够在这短短的几年之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不管是用资金收购还是和别人合作,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吉利确实是有实力,因为在收购和合作的背后,这些新的技术最后都会被吉利消化掉,一个不懂得利用优势的企业是无法发展和成长的,吉利肯定不会走错这一步。

同样,吉利拥有实力和技术的最好的证明,就是车子的销量和口碑。从最早的帝豪,到现在的博越,到将至的嘉际。吉利不仅在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而且涉猎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大,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企业的野心和壮大。

吉利的每一款车型里都有代表作,每一个车型的销量都没有让人失望,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觉得吉利是一个在不断创造惊喜的企业。所以他的品牌生长力是很强的。

吉利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平台,有了自己的技术,像是刚上市的缤越,L2级别辅助驾驶,车侧盲区影像,让我们看到,造车不仅要有技术,还要用心。安全性和人性化是值得认可的,这也是吉利能够招揽顾客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