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商業注意,疫後翻盤的“捷徑”來了

W

inshang

引言

疫情過後,社區商業如何升級進化?

社区商业注意,疫后翻盘的“捷径”来了

來源 | 贏商網(ID:winshang)

作者 | 黎韋韋

2020年開年,黑天鵝來襲,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讓實體商業按下了暫停鍵,各路商業玩家也在此次突發的黑天鵝事件中,不斷審視自身商業模式的抗風險能力和反脆弱性,並在危機中尋找新的商機。

從過往歷史經驗來看,危機往往也是促使行業加速升級的契機,例如1928年美國金融危機,催生了連鎖超市;2003年“非典”時期,誕生了京東、阿里巴巴等一批電商...本次疫情危機,也為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宅家經濟、無人零售社區商業等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這次疫情中,超市、藥店、便利店等立足社區、貼近社區的店鋪,減少了由於遠距離出行採購帶來的風險,彰顯了社區商業的便利性。可見作為城市消費活力的“毛細血管網”、聚焦“最後一公里經濟”的社區商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直接,更有效率的關懷。

同時,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城鎮住宅物業面積將達300億㎡,國內社區服務市場規模將達13.5萬億元。對比歐美國家,社區商業佔社會商業總支出60%以上,目前我國這一數字僅為30%,可見國內的社區商業發展空間巨大。

據贏商大數據監測,近10年來國內社區型購物中心行業規模穩步擴張,平均每年新開業項目超過155個、體量逾850萬方,年均增長率達到29%,自2015年後項目增量明顯放緩,行業告別“野蠻增長”,進入精細化運作階段

社区商业注意,疫后翻盘的“捷径”来了

連鎖型社區購物中心品牌正在崛起,依託強大的資金支持和運營管理能力,知名房企的連鎖社區商業在拓展時具備優勢,目前在全量項目的比例約為30%

對開發商來說,如何打造出可複製型社商模式?2.0版社區商業如何既接地氣又有調性?哪些新型業態將會成為社區商業的新寵?近日,贏商網通過對話第一太平戴維斯廣州商鋪部董事張宸豪先生,探討疫情之後,社區商業升級之道。

社区商业注意,疫后翻盘的“捷径”来了

第一太平戴維斯廣州商鋪部董事張宸豪

01 社區商業2.0的發展模型探索

中國城市化進程下,大量郊區大盤不斷湧現,它們與社區商業分別扮演“城”與“市”的角色,並以此形式構成一座座完整的衛星城,繁殖、拓展。

過去,所謂的“社區商業”大多以住宅底層街鋪、或是以菜市場為“主力店”的小型商業體出現,容易給人“檔次低”和“髒亂差”的印象。對此,張宸豪認為主要與商鋪多被散售、缺乏合理規劃、忽略專業的一體化管理有關。

在當下的土地一級市場,不少住宅地塊在出讓時都需包含一定比例的商業配套。但在現實操作中,不少開發商在回應市場需求或是規範要求時,面臨了一系列發展問題:“前期不知道怎麼規劃、後期發現形象模糊、沒有兌現出應有的商業價值,但由於已經散售出去,改造升級十分被動”等等。

以往,開發商在完成住宅銷售重任後,大多把商業配套這樣的“雞肋”資產交由缺乏豐富商業管理經驗的住宅銷售團隊招商、物業公司運營,他們一般是“誰給的租金高就租給誰”,導致社區商業業態重複率高、掉鋪現象嚴重、難以符合業主期待。

對此,張宸豪認為,未來社區商業中,引入專業的商管團隊、進行標準化拓展及運營將是必然趨勢。這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純住宅房企涉足商業地產領域,“研發出適合企業自身、具可複製性的社區商業模式,配合企業未來的擴張和運營需要”,將成為它們的必修課之一。

社区商业注意,疫后翻盘的“捷径”来了

對於社區商業的輻射範圍和體量,業內一般認為是“輻射半徑在1.5公里以內,通過約10-15萬人口支撐,體量控制在2-5萬㎡”。但事實上,若要對產品往標準化方向打磨,還要將區位、商圈地位和競爭環境等對商業來說更細緻更敏感的因素加以考慮,這樣才能得到更精準的社區商業模型。

在過去的一年,第一太平戴維斯曾根據行業知名房企的拓展城市、住宅樓盤分佈區位、商圈地位、交通、人口和競爭環境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並考慮其個性資源,協助該房企推導出一套社區商業標準化輸出模型,而這個模型背後的運作邏輯,也適合行業中諸多房企參考:

體量:通過綜合以上因素搭建的模型,計算出建議開發體量,且根據運營方實際操盤難度及職能特殊性作區分,重點考慮3萬㎡以下的體量作為該房企的社區商業項目;

業態組合:根據項目輻射範圍和服務對象不同,功能定位亦有所不同,業態組合上分為綜合型、餐飲業態主導型、兒童業態主導型和配套業態主導型四大類型,不同類型下對應的業態配比亦有所側重;

建築形態:在考慮體量及具體地塊形式條件下,社商項目將呈現盒子、街區、底商三大多樣化的類型;

以上所提及的體量、業態組合和建築形態三個因素均可自由組合,即可以存在2萬㎡的兒童業態主導型的街區社商,也可能出現同樣體量同樣建築形態的餐飲業態主導型項目。

“不見得某個體量範圍下,就一定單單合適某一類業態或建築形態”。但項目檔次、品牌檔次及核心客群三個因素關係則較會緊密地被綁定,畢竟核心客群一旦確認後,項目檔次和品牌檔次也就十分明確了。

對於房企來說,“前期拿地時就能把社商運營的需求輸出給設計部分,從而實現拿地到最後投入使用的標準化開發和運營鏈條”,張宸豪表示,這將大大提升商業配套與消費需求的契合度,以及保證前期規劃佈局的合理性,最大限度發揮社區商業的物業價值。

社区商业注意,疫后翻盘的“捷径”来了
社区商业注意,疫后翻盘的“捷径”来了

02 疫情之後,社區商業的業態進化思路

據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17/2018年)》表明,社區型購物中心態勢向好,成為幾類購物中心中表現最好的類型。

與大型購物中心不同,社區商業的流量更加固定和精準,它更專注於服務周邊幾公里範圍內的存量市場,用戶精準,這也意味著它的商業生態更為獨特。

張宸豪告訴贏商網,“人們對像觀影、聚餐、社交約會和兒童相關等非剛需性的消費類型,希望在住所周邊1公里以內得到解決的需求趨勢越來越明顯”。隨著都市人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碎片時間增多,

消費便利性的重要性將不斷凸顯,就近消費的急迫將為社區商業場所帶來更多發展優勢。

加上當代年輕人越來越注重養生,“保溫杯泡枸杞”正逐漸成為時尚,並且經過本次肺炎疫情突襲,人們對健康養生話題更為關注。張宸豪判斷,除常規的“剛需”業態外,未來高端康養和醫療業態將迎來更大的發展“錢景”,它們也將成為社區商業的新寵。

“在珠江新城等核心商圈,有不少社商項目正在陸續引進高端康養品牌,目前來看,營業收入和客流情況均表現良好。”對於定位高端的社區商業項目來說,他們瞄準的人群更具經濟條件,對養生保養更為敏感,這類業態尤具發展優勢。

社区商业注意,疫后翻盘的“捷径”来了

關於社區商業整體調性的把控,張宸豪認為,關鍵在於運營方的管控能力,“前期在招商時要判斷品牌的生命力和調性,在進駐階段,對品牌的門店裝修提要求指引其落地”,這些都是令社區商業兼具“地氣”和“調性”的可行方法。

而更進一步的社區商業生態搭建和升級,則是可以結合手機APP和大數據的不斷採集,“將顧客的消費生活需求及場景不斷具象化,去優化社區商業的形態和模式”。

張宸豪持續看好信息智能化對於社區商業的賦能,對於擁有穩定的服務客群,社區商業作為“小而美”商業的代表,發展具歸屬感的、定製式商業更具實現性。

在5G數字化等特徵的時代背景下,電商對零售的衝擊不可小覷,這同樣為社區商業帶來了挑戰。張宸豪認為,這也是社區商業差異化突圍的關鍵。

“電商通過不斷提升品牌展示的體驗性去提高貨品銷售。過去線下商品只經歷了櫃檯—櫥窗展示的進化,而電商出現後,商品則升級至圖片展示—直播帶貨這種更具快速瀏覽性和體驗性的展示方式。”

包括社區商業在內的實體零售要認清自身商業定位,強化體驗優勢和電商的相互融合,通過“線上下單、線下體驗”等玩法與電商競合,多維度拓寬消費體驗。而社區商業更具用戶黏性高的優勢,與電商差異化玩法無疑更多,例如在本次疫情期間,主打“線上訂貨、門店自提”模式的品牌,通過紮根於社區擁有更強的生命力,包括星巴克、喜茶在內的品牌早已開始重點社區商業渠道的拓展,紛紛提出“社區店發展戰略”,或是拓展出小面積店鋪、或是加強與高頻次消費的周邊住宅客群的互動。社區商業眼下正逐漸成為不少連鎖品牌下沉的新主場。

- 結語 -

當前,全國社區商業存量數以百億平方米計,如何盤活存量資產、推行全新發展模式,將是所有地產企業必須研究、思考的重要命題。疫情之中,社區商業的服務價值被凸顯,未來隨著社區商業發展市場勢能加速釋放、地產行業進入競爭下半場,社區商業將成為房企和商業玩家下一個競技場,迭代速度亦會不斷加快,贏商網也將對新玩法和新概念保持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