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十、十一、十二則)

〔十〕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後世唯範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

李白的詩詞純粹以氣象勝出。“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個字,就能讓千年以來登臨懷遠的詞人們閉口不言。後世詞人的作品也只有范仲淹的《漁家傲》、夏竦的《喜遷鶯》,勉強能夠接續,但氣象已比不得李白的《憶秦娥》。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十、十一、十二則)

李白《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夏竦《喜遷鶯》

霞散綺,月垂鉤,簾卷未央樓。夜涼銀漢截天流,宮闕鎖清秋。瑤臺樹,金莖露,鳳髓香盤煙霧。三千珠翠擁宸遊,水殿按涼州。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十、十一、十二則)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講道:“詩之法(度)有五:曰體制,曰格力,曰氣象,曰興趣,曰音節。”王國維此則借“氣象”論詞,並認為李白的詞作《憶秦娥》極富氣象,後人所不及。“氣象”指的是什麼呢?個人認為是指詩人作品中所充盈的氣勢和象限。李白的《憶秦娥》在時間和空間上切換多種畫面,場景開放,有很大的跨度和張力,氣勢逼人,雄渾蒼涼。

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將場景聚焦在塞外的秋營,場景相對侷限,但尺幅並不小,立體感和流動感很強,不乏氣勢,意境蒼涼遼闊。但相比李白在氣象上確實稍遜一籌。而夏竦的《喜遷鶯》將場景選在宮殿,宮殿雖小,但宮殿上的夜空廣袤,綺霞、月鉤、銀漢在動靜之間自備風流。可以說這首詞的上闋在氣象上並不遜於李白的《憶秦娥》,只可惜下闋的意境較淺、氣勢較弱,在氣象上就比李白的《憶秦娥》差得遠了。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十、十一、十二則)

王國維此則不論“境界”,而論“氣象”,實則也是想要通過“氣象”來支持自己的“境界說”。

〔十一〕張皋文謂飛卿之詞“深美閎約”,餘謂此四字唯馮正中足以當之。劉融齋謂“飛卿精豔絕人”,差近之耳。

張惠言說過溫庭筠的詞作“深美閎約”,我王國維則認為“深美閎約”只有馮延巳的詞作才有資格擔當。劉熙載說:“溫庭筠的詞作精豔絕人。”此話才勉強算中肯。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十、十一、十二則)

“深美閎約”指內容精深、含義豐富,言詞美妙、形式簡煉。“精豔絕人”(精妙絕人,此處王國維筆誤)指形式語言精緻美妙,人所不及。由王國維的評價可以看出,他內心認同溫庭筠的詞作技藝,但不認同其詞作內涵。

張惠言是清代常州詞派的開創者,此派主張詞作要有比興和寄託,溫庭筠又是詞這一體裁得以壯大和廣泛流傳的第一位宗主式人物,後人往往以溫韋為詞派正宗,所以張惠言為支持自己的學術主張必須要讓溫庭筠的詞有很深的意義或寄託。

此處還是比較支持王國維的觀點的。溫庭筠的小令用詞精豔、音韻諧美,結構和章法技巧純熟,兩宋罕有匹敵;但內容上相對還是比較侷限,多寫閨情和離思,這也是後世不少詞人以婉約為正宗的理由之一。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十、十一、十二則)

〔十二〕“畫屏金鷓鴣”,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弦上黃鶯語”,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正中詞品,若欲於其詞句中求之,則“和淚試嚴妝”,殆近之歟。

“畫屏金鷓鴣”,是溫庭筠的詞句,他的詞品與這句詞近似。“弦上黃鶯語”,是韋莊的詞句,他的詞品與這句詞近似。馮延巳的詞品,如果想從他的詞句中找一句,那麼“和淚試嚴妝”一句,差不多比較接近。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十、十一、十二則)

溫庭筠《更漏子》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韋莊《菩薩蠻》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馮延巳《菩薩蠻》

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紅燭淚闌干,翠屏煙浪寒。錦壺催畫箭,玉佩天涯遠。和淚試嚴妝,落梅飛曉霜。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十、十一、十二則)

王國維在此則用溫庭筠、韋莊、馮延巳三人三首詞中的三句話來概括他們的詞品,但沒有詳加解釋。從三句詞的含義來揣測,王國維應該是想講溫庭筠的詞雖然像畫屏上的金鷓鴣一樣精麗,但終究是虛假的;韋莊的詞雖然音韻婉轉美妙,但終究是弦上得來,比不得自然中禽鳥鳴叫;而馮延巳的詞像美人噙著眼淚打扮著嚴肅的妝容,有理有節,真摯感人。可以看出王國維比較支持和讚賞馮延巳,這裡面一個重要原因是馮詞有“真”境界,不隔一層,符合他一貫的“境界說”主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