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管媽媽叫姐姐?父親管兒子叫哥哥?王國維:正常

這個春節,咱們是著實體驗了一把有吃有喝有WIFI的“家裡蹲”的生活。有人無聊到一定程度了,比如有清華博士給貓講函數的,有在家數大米的、數瓜子的,也有拿著玩偶在窗戶邊上模仿吞吐汽車的。鴞胖也知道您百無聊賴,所以來推薦一本假期值得一讀的書。這本書看起來就和咱們發的微博一樣。發這些微博的人,名叫王國維。您可能會覺得,這本書會不會不好理解啊?其實不然,這裡面雖有文言,但卻是淺顯易懂。鴞胖可以負責任的說,只要您讀得懂《三國演義》、《水滸傳》這類的小說,就能看得懂《東山雜記》。

古代管媽媽叫姐姐?父親管兒子叫哥哥?王國維:正常

《東山雜記》:王國維辛亥以後旅居日本京都時所寫的學術札記。

提到王國維,我們可能會想到他的《人間詞話》,還有隨著這本書而走紅形容做學問、成事業的一句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古代管媽媽叫姐姐?父親管兒子叫哥哥?王國維:正常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

但王國維先生不僅文學造詣高超,歷史學的功底也是相當深厚。這本書中,就是王國維在讀書的時候隨手寫的考據類的小知識,解釋歷史書中一些名詞的由來。就比如,王國維先生在看關漢卿的雜劇《閨怨佳人拜月亭》的劇本的時候時候,隨手發了一個微博:

“餘見元刊本關漢卿《閨怨佳人拜月亭》雜劇,稱父為阿馬,母為阿者。阿馬為女真語,今猶用之,殊不知其所出。若阿者,則恐金人所用古語也。《淮南子·說山訓》:“東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見之,歸謂其母曰,‘社何慮愛速死,吾必悲哭社’。”高誘注:“江淮謂母為社。”《說文》:“姐,蜀人謂母曰姐,淮南謂之社。從女且聲,讀若左。”《廣雅·釋親》:“姐,母也。社、姐音略近,姐,即社也。”故《北齊書》太原王紹德稱其母李後為“姊姊”。至南宋時,高宗猶呼韋后為“大姐姐”。(見《四朝聞見錄》)則金人呼母為阿者,即阿姐之音轉,未必為女真語也。”

古代管媽媽叫姐姐?父親管兒子叫哥哥?王國維:正常

關漢卿:“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再比如,他看到新出土的墓誌銘上對於自己的兒子稱為哥哥,又隨手發了一個微博:

“洛陽新出五代韓通墓誌稱其子為“三哥”“七哥”。宋元人小說,載韋太后對徽宗言,呼高宗曰“九哥”。(語出《南渡錄》及《宣和遺事》,雖偽書,其稱謂當有所本也。蔡絛《鐵圍山叢談》,亦記徽宗目其仲兄曰“十哥”。然則哥者,就其父而呼其子,猶今之呼哥子也。元世祖呼董文炳為“董大哥”,以其為董俊之長子也。成宗呼董士選為“董二哥”,以其為文炳次子也。禁中呼皇子為阿哥,其意亦同。皆與兄稱無涉也。”

還比如,王國維在讀《木蘭辭》的時候,就會琢磨,這首樂府詩,是什麼時候寫的呢?咱們在學的時候,都說這首樂府詩,是北朝民歌。但王國維就會有質疑了,尤其是這幾句:“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所以他又發了一條微博:

“樂府《木蘭辭》,人人能誦之,然罕知其為何時之作。以餘考之,則唐太宗時作也。其詩云:“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按:隋以前,但有官品,未有勳級,唐始有之。《唐六典》“司勳郎中掌邦國官人之勳級。凡十有二等:十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則此詩為唐時所作無疑。又,詩中可汗與天子雜稱,唐時惟太宗稱天可汗,當是太宗時作。前人疑為六朝人詩,非是。”

古代管媽媽叫姐姐?父親管兒子叫哥哥?王國維:正常

《木蘭辭》: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壁”。

這些只是一些小例子,王國維先生還會有別的考據,比如咱們祭祀的灶神,可能不是某一神話中的人物,就是老百姓做飯祭祀的一個沒有實體的神明;再比如咱們現在所看的一些通俗小說,通通起源於宋朝;夫人一詞,不是對自己愛妻的稱呼,而是對別人妻子的敬稱等等。這些是不是像極了咱們隨手發的微博?咱們發微博是記錄生活,王國維的《東山雜記》,記錄的是他的思考過程。

古代管媽媽叫姐姐?父親管兒子叫哥哥?王國維:正常

王國維:近代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先生每個小知識,雖然不會完全卡在140字以內,但基本上200-300字左右就會說清楚,長的也不會超過500字。而且涉及領域眾多,從各類建築到市井民俗,從戰爭武器到生活量器,從文學作品到宗教經典,都有涉獵。所以您在閒暇的時候,讀一讀小故事,也豐富一下您無聊的假期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