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千古詞帝

說起“詞”,我獨愛後主李煜。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道:“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令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李煜的詞優美婉轉,含蓄中平添了幾分憂愁和無奈。他的詞便是他一生的寫照,從頭至尾記錄了他的歡樂,傾訴了他的悲傷與無奈,是他真情最真實的流露。他的詞大多不加雕琢粉飾,所寫所感真實率真。

李煜的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及其風格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期過渡期便是李煜大哥即太子病逝且父親李璟去世後,李煜不得已做了皇帝。自此以後,李煜面對一個內憂外患的國家後,詞風大變。

我眼中的千古詞帝

南唐後主李煜


1、前期詞的風格特徵

李煜“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前期的李煜衣食無憂才氣滿腹,是個典型的高富帥,所以他的詞主要都是描寫深宮的歌舞昇平,靡麗奢華的宮廷生活。其詞風便是柔糜綺麗,是陳宮和花間詞風的繼承,其詞大多體現男歡女愛,題材較為狹窄如: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菩薩蠻》

蓬萊院閉天台女,畫堂晝寢人無語。拋枕翠雲光,繡衣聞異香。 潛來珠鎖動,警覺銀屏夢。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菩薩蠻》

從以上兩首詞來看,李煜所運用的語言之華美不輸於“花間”詞派,李煜在描寫方面也簡直可以用到位來形容。第一首便是寫女子於情郎約會時候的場面,那種偷偷摸摸的場景,那種見面後女子的窘態與嬌態無不被李煜所表現的淋淋盡致。但縱然是美豔華貴的詞風也不過是用於描寫歌舞昇平、男歡女愛,確實是毫無價值與內涵可言,只能表達那時候的李煜只能算上是一個花花公子罷了。所以到現在我們對李煜前期所創的詞知之甚少,甚至是一無所知。但是轉念一想,身為第六皇子本來一生是該在繁榮華貴中度過,這樣風流不羈過完一生本也就夠了,但誰想這命運也喜歡和人開玩笑,偏偏皇帝之位就傳給了毫無準備的李煜……

我眼中的千古詞帝

菩薩蠻


2、李煜中期作詞風格

中期和後期李煜作詞風格基本想象,但卻是李煜詞風的重要過渡期,所以我把它命名為中期。

繼位之後的李煜,面對國家的頹敗,面對強敵的入侵。他並不是毫無作為,對內他放寬刑罰,減輕苛稅實行仁政,對外積極備戰練兵。然而這一切對於南唐來說已經沒有多大作用了,面對內憂外患,這個時候的李煜獨自一人,孤立無援。一首《相見歡》,堪稱“亡國之音哀以思”(宋·黃升《花菴詞選》)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我眼中的千古詞帝

相見歡


縱觀唐宋詞中,寫離愁別恨的作品也算是不計其數。但是李煜這篇被後人稱讚並能流傳至今自然是有獨到之處。

本詞中上闋寫登樓所見之景,下闋抒情。這裡所寫之景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極其的冷落悽清。開頭一句就勾勒出李煜隻身登上高樓的孤獨身影。“無言”“獨上”都是寫其寂寞,雖然這只是一個動作,悽清之情自然溢於言外。西樓見月,可見夜色已深,而月缺如鉤不但渲染了氣氛的淒涼也象徵了人不得團圓。而“深遠”的“深”、“鎖清秋”的“鎖”、“清秋”的“清”,這些字眼無不是為了突出環境的寂寞悽清,可以說上闋是將寂靜清冷寫到了極點。獨自一人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怎麼能不勾起對所愛的人的懷念?能麼能不為離別而痛苦?表面上看起來是寫景而實際上正是通過寫景暗寫離愁。而孤獨的身影,淒涼的夜色又把李煜的淒涼之情推向了高潮。

再來看看下闋,下闋具體的描寫離愁,是詞的意旨所在,也是全詞最深刻的地方。

離愁是一種抽象的思想情緒,它能感覺得到但是卻看不見,摸不著,要對它進行描寫使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估計也不是很容易,然而在這首詞中李煜用了兩個似比非比的譬喻,對離愁的本身做了詳細的且深刻的描寫,使之生動形象的表現在世人的面前不可謂之不精彩。

“剪不斷,理還亂。”這六個字自然也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對過去的回憶,對未來的推測,絕望、憂慮、擔心等等等等。這千千萬萬的情感糾纏在一起真的如李煜所說,剪不斷,理還亂。各種愁緒纏繞心頭也只能用“別是一番滋味”總結作罷了。

這首詞足以看過是李煜在過渡時期的代表之作,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煜的詞風由花間詞風向憂國,愁緒方面轉型。

“千古詞帝”李煜,佩服佩服。

我眼中的千古詞帝

《問君能有幾多愁》李煜電視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