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二、三、四則)

〔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有主觀虛構、想象之境;有客觀描述、摹仿之境,這是理想派和寫實派的區分處。然而理想派和寫實派又很難從選境和寫境中區分出來。因為偉大的詩人主觀虛構、想象之境往往合乎於客觀的自然環境和現實人生,近於寫實;客觀描述、摹仿之境往往又符合主觀追求,近於理想。

蘇軾、辛棄疾更善於從寫境中體現理想;而周邦彥、姜夔更善於從造境中寫實。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二、三、四則)

造境”、“寫實”是中國文論傳統術語。清代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有:“造境未深,運思多巧。境不深尚可,思多巧則有傷大雅也。”這裡的“造境”似乎含有主觀和客觀的雙重含義,跟王國維的主觀“造境”有些區別。南梁劉勰《文心雕龍》中有:“寫實追虛,碑誄以立。”這裡的“寫實”跟王國維講的“寫實”原義上是一致的。“寫境”是王國維從“寫生”和“寫實”衍生出來。惟有“理想”來自西方哲學美學,王國維曾專門研究過西方哲學美學,這裡是引西方哲學美學術語入中國傳統文論。

王國維以上的話自然有獨到之處。但寫境中能精妙地寫實,造境中能體現崇高理想,又何嘗不是偉大詩人追求的藝術方向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二、三、四則)

〔三〕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二、三、四則)

四處詩句出處:

歐陽修《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秦觀《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陶淵明《飲酒詩之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元好問《潁亭留別》

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鬱崢嶸,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本閒暇。壺觴負吟嘯,塵土足悲吒。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畫。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二、三、四則)

如果不從全詩或全詞分析,只從句子分析的話,似乎確實存在著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但是不敢苟同王國維所講的“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這裡似乎在講無我之境難於有我之境,無我之境只有詩詞的高手聖手們才能為之。

其實所謂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只是作者是否將有情感色彩的語辭融入詩句而已。有情感語辭則明顯有我存在,例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中的“淚眼”和“不語”,“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中的“孤館”。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沒有明顯的情感語辭,似乎我不存在,更接近充分寫實,但讀者通過客觀寫實還是能品出主觀的閒適情緒。個人認為這裡只是情感訴求深淺和情緒濃淡不同而已,並不能從有我和無我中分出高下,能分出高下的是用辭的準確、精煉和傳神。況且要從這四首詩詞通篇來看的話,每首詩詞都有我之色彩,更無從談起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高下了。單單從句子來說,以王國維的標準,山水田園派的詩人們都要技高一籌,實則並非如此。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二、三、四則)

〔四〕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個人認為:無我之境,除天才詩人直覺感觸到,下筆成文外,也離不開主觀活動,只是情緒相對溫和、平淡,最後以客觀姿態呈現,故顯得更加優美。有我之境,主觀活動色彩濃烈,情緒波動強烈,裁抑後成章,似火山待噴發,故顯得更加宏(偉)壯(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