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杨”内阁

“三杨”是指的是明朝三位内阁首辅,西杨杨士奇、东杨杨荣、南杨杨溥,三杨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被史学家视为名臣。

明朝“三杨”内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为明朝做出很大的贡献。

《大明风华》中“三杨”是为太子派。永乐帝时期,朱棣挑选学者指导洪熙帝,他们之中就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和黄淮等人。太子一度监国,三人也是尽职尽责,他们也为之后也为洪熙帝继位出谋划策。

明朝“三杨”内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

明朝“三杨”内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明朝“三杨”内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中,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再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三杨”最大贡献应当就是确保大明的政治稳定了,从永乐朝开始,汉王朱高煦便有争储之心,与太子朱高炽展开了激烈争夺,虽然朱棣对朱高煦也是心有所向,但“三杨”却不避斧钺坚决反对改立太子,最终确保了明仁宗朱高炽的继位。

明朝“三杨”内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 之后,“三杨”担任内阁成员,在三杨执掌内阁的时期里,政治清明,海内太平,天下井然,百姓殷富,出现了所谓的“仁宣之治”的局面,这种盛世的形成,三杨功不可没。

三杨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明朝建立以后,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渐渐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学流派。“台阁体”就是明代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台阁体”的代表作家就是三杨,杨士奇的代表作是《东里文集》,杨荣的是《杨文敏集》,杨溥则有《文定集》。

明朝“三杨”内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明朝“三杨”内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明朝“三杨”内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