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最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規模每6.4天翻一倍

“根據該模型估算,平均1名感染者可感染2~3人。”


出品:財經塗鴉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消息,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於1月31日發表了由香港大學Joseph T Wu教授團隊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預測模型,估算其基本繁殖數R0為2.68(95%置信區間為2.47-2.86),意味著1名感染者平均可感染另外2~3人,疫情規模每 6.4 天翻一倍。


柳葉刀最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規模每6.4天翻一倍


在該模型中,研究團隊首先推斷了2019-NCoV的基本繁殖數和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25日在武漢的爆發規模。根據從武漢輸出到中國大陸以外城市的病例數,估算出從武漢輸出到中國大陸其他城市的病例數量,最後預測了2019-NCOV在中國大陸內外的傳播情況,並將2020年1月23-24日實施的武漢地區隔離和其他公共衛生干預措施納入考慮。

研究中所使用的確診病例數據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並參考了官方航空指南中月度航班數據和騰訊數據庫中國大陸300多個地級市的人員流動信息,並基於SARS的流行病學研究估計序列間隔,使用易感-暴露-感染-恢復多集群模型估計各個城市多爆發情況,使用馬爾科夫鏈蒙特卡洛方法(MCMC)以估計2019-nCoV的基本繁殖數數R0。研究中已將 2020 年 1 月起實施的各種公共衛生干預措施的潛在影響,包括使用口罩和強調個人衛生,以及武漢封城等措施納入考慮。


假設傳播能力在各地相似 其他主要城市疫情爆發滯後於武漢1至2周


柳葉刀最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規模每6.4天翻一倍


其研究模型預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的基本繁殖數R0為2.68,疫情規模每 6.4 天翻一倍。根據基線情景推算,截至1月25日,武漢市感染病例總數可能超過7萬人,感染病例已經從武漢散播到了多箇中國其他主要城市,包括重慶(461)、北京(113)、上海(98)、廣州(111)、深圳(80)。

上述城市人口眾多且多為交通樞紐,合計佔中國總出境旅客數量的53%,為病毒在中國境內以及海外的大規模傳播奠定了基礎。該模型推論,假設2019-nCoV的傳播能力在國內各地都是相似的且不隨著時間的變動而改變,疫情會在中國多個主要城市呈指數型增長,大約滯後於武漢爆發期的1至2周。

由此,該研究團隊認為,與中國有密切交通聯繫的海外城市,也有可能成為疫情爆發的中心。


若傳播率降低50%,疫情可從迅速擴張轉至緩慢增長

柳葉刀最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規模每6.4天翻一倍


此外,進一步的分析指出,若2019-nCoV仍侷限在武漢時,顯示出較實際高50%甚至100%對人畜共患病力,那麼其基本繁殖數R0將分別下降為2.53和2.42,而武漢的感染基數將分別下降38%和56%。輸出到各大城市的病例規模將大幅度縮小。

若將全國所有城市加大控制力度使 2019-nCoV 的傳播率降低 25%,則各地疫情的增長率和規模也可大幅降低,流行高峰可延遲一個月左右,規模減少50%。若能使傳播率降低 50%,則可使病毒基本繁殖數降至1.3,使疫情從當前的迅速擴張態勢轉變為緩慢增長。

柳葉刀最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規模每6.4天翻一倍


但同時,研究推算稱,模型預計只有病毒傳播力至少減少63%,病毒的蔓延才能逐漸淡出,

但城市間的流動概率若僅僅減少50%,對病毒的傳播阻斷僅有微不足道的作用。而基於中國各個主要城市早已被輸入了超過12個感染病例,武漢市的整體隔離措施對疫情的控制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因此,研究表示,病毒自身的感染力是決定新型肺炎規模的關鍵。若病毒本身感染力不變,武漢市肺炎感染人數將在今年4月達到高峰,其他城市將延後1-2周。


在所有疫情影響地區採取措施限制人口流動

柳葉刀最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規模每6.4天翻一倍

如何控制疫情的傳播?該研究團隊表示,必須立即考慮在所有受疫情影響的地區採取實質性、甚至嚴苛的措施限制該地區的人口流動,才可抑制疫情的傳播,例如取消聚集性活動,關閉學校,安排在家辦公等措施。各地的具體措施和程度因根據當地的環境和情況做出合適的調整。此前針對SARS、MERS等傳染病的干預措施,也可用作有效的參考樣本。

但同時,該研究也有一些侷限性。首先,研究團隊假設,旅客的出行行為不受到疾病狀態的影響,並且所有感染者最終都會表現出具體症狀。若無症狀感染者的基數較大,則當前的推算數據可能低估了疫情的規模。其次,該研究估算的準確性取決於武漢疫情是人畜共患病傳染源的假設。另外,對疫情的預測是基於2019年的城市間人口流動數據,可能無法充分反映 2020 年的人口流動模式,尤其是受到疫情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