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休閒農業 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治理“三農”問題的總抓手,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除了加大對農村的投入,更要激活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推進農村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發展休閒農業,有助於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改善農業農村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是推動農村實現產業融合、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城鄉居民消費升級、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重要選擇。

休閒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在農村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等產業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近年來,休閒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相關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不少地區通過發展休閒農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業態、新產業和新動能。新時代發展休閒農業,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進一步向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的方向發展,向打造休閒鄉村轉型升級,促進鄉村產業協同發展和產業鏈不斷延伸,真正實現農村人氣集聚和鄉村全面振興。

發展休閒農業有助於推動鄉村產業興旺。產業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原動力,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經濟支撐。發展經濟學有兩個基本規律:從長期來看,農產品價格相對於其他產品特別是服務業產品的價格呈下降趨勢;農業份額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存在持續下降的趨勢。根據這兩個規律,鄉村如果只有農業,經濟振興和農民增收將是十分困難的,國內外農業農村發展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實現鄉村振興,應積極延長產業鏈,向產業上下游跨界發展;努力提升價值鏈,通過引入生產經營活動,創新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來提高農業的附加值;要共享利益鏈,讓農戶產業鏈增值的收益。休閒農業具有連接城鄉要素資源、貫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天然屬性,是新時代推進鄉村產業興旺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一些農村地區充分發揮自身林地資源優勢,把發展鄉村休閒旅遊與壯大主導產業相結合,通過發展休閒旅遊農業、休閒觀光農業來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帶動了當地特色農業的發展,探索出了不少通過休閒農業來帶動鄉村興旺、促進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值得在理論上進行總結,並在實踐中加以推廣。

發展休閒農業有助於實現農民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本要求,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進一步鼓起來,需要不斷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提高農民就業質量,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休閒農業的發展能夠擴大就業容量,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共同富裕。農村居民結合自身實際,或直接經營,或參與創業,或入股分紅,或就業增收,或出租房屋,或從事管理服務,收入來源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增收渠道更寬、領域更廣、效益更高,讓農村居民不離家、不離鄉就能實現增收致富。

發展休閒農業有助於鄉村實現生態宜居。與城市相比,鄉村山水田園風光無限。發展休閒農業,通過更好地挖掘鄉村資源,可以把鄉村的“綠水青山”有效轉化為老百姓得到實惠的“金山銀山”,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統一。要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需要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改進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實現生態宜居。

發展休閒農業有助於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是寄託鄉愁的地方,民眾對自然的嚮往和對田園生活的憧憬是休閒農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深入發掘鄉村優秀文化資源,並將其深度融入休閒農業的發展,既能夠提升休閒農業的內涵品質,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也有助於傳承與弘揚鄉村優秀文化,促進鄉風文明和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堅持以文化提升休閒農業的內涵品質,通過文化和產業的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融合發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建設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鄉村。

發展休閒農業有助於促進鄉村治理有效。治理有效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休閒農業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農村為場所,既有小農戶和基層組織的自主經營,又有工商資本的參與。在發展休閒農業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將先進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源源不斷引入農村,潛移默化地影響農村基層管理體制機制;另一方面,在處理依法簽訂土地租賃、勞務聘用、庭院出租等事宜的過程中,能夠強化法律在維護農民權益、規範市場運行等方面的權威地位,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建設法治鄉村,讓鄉村社會充滿活力、生活和諧有序。

(作者:張利庠,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發展研究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