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國徵高昌之戰

高昌在今新疆吐魯番東,本漢車師前國地,名日高昌壁,亦作高昌壘。其國有二十一城,王都高昌。其交河城(今吐魯番西)前王庭地有兵萬人。土地良沃,谷麥歲再熟,產葡萄酒,宜五果。有文學,知書計,所置官亦採中國之號。國王麴伯雅,後魏時高昌王嘉之六世孫也。隋煬帝時入朝,拜左光祿大夫,車師太守,封弁國公,以戚屬宇文氏女為華容公主妻之。唐武德二年(619牛),涼州李軌滅,麴伯雅遣使入貢。六年(623年)伯雅卒,子文泰立,遣使告唐,高祖命使者臨吊。貞觀四年(630年)十二月文泰入朝,太宗禮賜甚厚,西域諸國鹹欲因文泰遣使入貢,太宗遣文泰之臣厭坦紇幹往迎之。 魏徵諫曰:“昔光武不聽西域送侍子,置都護,以為不以蠻夷勞中國。今天下初定,前者文泰之來,勞費已甚,今借使中國入貢,其徒旅不減千人,邊民荒耗,將不勝其弊。 若聽其商賈往來,於邊民交市則可矣;倘以賓客遇之,非中國之也。”太宗遂止厭坦紇幹之行。

六年七月,焉耆(新疆今縣)國王突騎支遣使入貢。初焉耆人中國由磧道(南行羅布沙漠之東),隋末磧道閉塞,改道高昌(經哈密道)。至此突騎支請復開磧道,以便往來,唐許之。 由是高昌恨焉耆,遣兵侵襲,大掠而去。至十三年文泰又遏阻西域朝貢於唐者。 伊吾國(今新疆哈密縣)先臣於西突厥,既而屬唐,文泰又與西突厥共伐之。於是唐下書切責,並徵其大臣阿史那矩欲議其事。 文泰不遣阿史那矩,而遣其長史麴雍。唐乃遣虞部郎中李道裕往問狀,且謂其使者曰:“高昌數年以來,朝貢脫略,無藩臣禮。 所置官號,皆準天朝。築城掘溝,預備攻戰。 我使者至彼,文泰語之雲,鷹飛於天,雉伏於蒿,貓遊於堂,鼠噍於穴,各得其所,豈不能自生邪!”又遣使謂薛延陀曰:“既為可汗,則與天子匹敵,何為拜其使者?事人無禮,又間鄰國,為惡不誅,善何以勸?明年當發兵擊汝。”薛延陀因遣使於唐,請發所部兵為嚮導擊之。唐乃遣民部尚書唐儉,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與薛延陀謀進取之計。十一月,太宗猶冀文泰悔過,下璽書示以禍福,徵其入朝。文泰又稱疾拒之,蓋恃西突厥為援也。 於是唐征討之師興焉。

唐帝國徵高昌之戰


貞觀十三年,639年,十二月,太宗遣吏部尚書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為副,將兵進擊。 君集遣使約焉耆與之合勢,焉耆喜而聽命。

貞觀十四年,高昌王麴文泰聞唐兵起,謂其國人曰:“唐去我七千裡,沙磧三千里,地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如燒。安能致大軍乎?往吾入朝,見秦隴之北城邑蕭條,非復有隋之比。 今來伐我,發兵多則糧運不給;三萬以下,吾力能制之。 當以逸待勢,坐收其弊。若頓兵城下,不過二十日食盡必走。 然後從而虜之,何足憂也!.”此乃文泰拒唐之方略。但在同年八月,聞唐兵已臨磧口時(今哈密東南),竟憂懼不知所為,而發疾卒。子智盛立.

唐軍至柳谷(今鄯善縣北),聽說文泰刻日將葬,其國人鹹集於彼。 諸將請襲之。 侯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無禮,故使吾討之今襲人於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於是鼓行們進,全田城(今葉魯番東北),諭之不下。 詰朝攻之,及午而克,虜其男女七幹餘口。君集遂以中郎將辛獠兒為前鋒,夜趨其都城,高昌迎戰而敗。大軍繼至,抵其城下。智盛乃致書於候君集曰:得菲於大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身已物故。 智盛襲位未幾,惟尚書憐祭!"君集報之日:“苟能悔過,當束手軍門。”智盛不出。 君集命填塹攻之,飛石雨下,城中人皆室處以避之。君集又為巢車高十丈,俯瞰城中,城中人為飛石所中,即唱言之。

先是,文泰與西突厥可汗相結,約有急相助(軍事同盟)。至此,西突厥可汗遣其葉護(突厥達官為大臣之首)屯可汗浮圖城(今迪化),為文泰聲援,及君集至,可汗懼而西走千餘里,葉護以城降。由是智盛窮蹙,八月初八日開門出降。 焉耆王詣軍門謁侯君集,且言焉耆三城先為高昌所奪。君集奏並高昌所掠焉耆民悉歸之。君集分兵略地,下其二十二城,戶八千四十六,三萬七千七百,地東西八百里,南北五里。九月以其地為西州,可汗浮圖城為庭州,各置屬縣。 俄又置安西都護府於交河城, 留兵鎮之。 於是唐之疆域, 東極於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實已至貝加爾湖), 皆為州縣。

十二月,侯君集虜智盛及其群臣豪傑還抵長安,獻俘於觀德殿。將所得高昌樂工付於太常,增九部樂為十部樂。又以智盛為左武衛將軍,金城郡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