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河北有哪些歷史名人?

小小嬴政


近代河北出現過不少名人,人們比較熟悉的

李大釗、佟麟閣、董存瑞、馬本齋、王二小等等。過去曾介紹過一些河北名人,這裡主要介紹4位河北籍的開國少將。

王之平(1902—1965),開國少將,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人。

大革命時期,他曾在滿城、徐水、新城、北平等地,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4年被捕,西安事變後出獄。1937年8月入延安陝北公學學習。

抗戰時期,曾任第3軍分區政治部巡視組組長,第3軍分區後方醫院衛生處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等職。參加過“百團大戰”和晉察冀反“掃蕩”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第3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冀晉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政治委員,察哈爾軍區雁北軍分區第二政治委員等職,參加過解放石家莊、淶水、察南、綏東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察哈爾軍區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直屬政治部主任,河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兼天津警備區第二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邊疆(1917—1994),開國少將,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人。

抗戰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軍政學校區隊長,第四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他參加過“百團大戰”和反“掃蕩”鬥爭,為抗戰勝利做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3旅政治部副主任,64軍190師政委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海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幹部部部長,海軍航空兵副政治委員等職。為海軍和海軍航空兵的的建設發展做出貢獻。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李鏡如(1914—1999),開國少將,河北省辛集市束鹿縣人。

抗戰時期,曾任八路軍129師385旅政治部統戰科科長,769團政治處副主任,太行軍區第3軍分區14團政治委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冀魯豫軍區第3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二野戰軍11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川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幹部部副部長,北海艦隊政治部主任,第三海軍學校政治委員,海軍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柴書林(1913—1995),開國少將,河北省張家口張北縣人。

1935年考入北平大學法商學院經濟系,參加“12·9”運動,任北平學生聯合會組織部長。

1938年2月,徒步40多天到延安,進入抗大學習。同12月,參加“百團大戰”和“黃土嶺戰鬥”,曾任晉察冀軍區3分區20團營教導員,晉察冀邊區平北地委敵工部副部長等職。

1945年初,任張北縣工委書記等職,組織敵後抗戰,率領一支60多人的騎兵小分隊,在張北、崇禮一帶,尋機殲滅日偽軍。同年夏季,蘇蒙聯軍對日宣戰,他奉命率騎兵支隊與蘇蒙聯軍會師,經談判,接管張北縣城,為壩上草原解放做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冀熱察區察北專區專員,冀熱察軍區冀察軍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皖南軍區池州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投身察北剿匪戰鬥中,給察北匪患以沉重打擊,挫敗敵人借土匪之名進佔察北的陰謀。後率部參加平津戰役、渡江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南京軍區工程兵副主任,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等職。1964年晉為少將軍銜。

你知道的河北名人還有哪些請補充。


鄭國柱


近代河北出現過不少名人,人們比較熟悉的李大釗、佟麟閣、董存瑞、馬本齋、王二小等等。過去曾介紹過一些河北名人,這裡主要介紹4位河北籍的開國少將。

王之平(1902—1965),開國少將,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人。

大革命時期,他曾在滿城、徐水、新城、北平等地,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4年被捕,西安事變後出獄。1937年8月入延安陝北公學學習。

抗戰時期,曾任第3軍分區政治部巡視組組長,第3軍分區後方醫院衛生處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等職。參加過“百團大戰”和晉察冀反“掃蕩”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第3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冀晉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政治委員,察哈爾軍區雁北軍分區第二政治委員等職,參加過解放石家莊、淶水、察南、綏東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察哈爾軍區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直屬政治部主任,河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兼天津警備區第二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邊疆(1917—1994),開國少將,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人。

抗戰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軍政學校區隊長,第四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他參加過“百團大戰”和反“掃蕩”鬥爭,為抗戰勝利做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3旅政治部副主任,64軍190師政委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海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幹部部部長,海軍航空兵副政治委員等職。為海軍和海軍航空兵的的建設發展做出貢獻。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李鏡如(1914—1999),開國少將,河北省辛集市束鹿縣人。

抗戰時期,曾任八路軍129師385旅政治部統戰科科長,769團政治處副主任,太行軍區第3軍分區14團政治委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冀魯豫軍區第3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二野戰軍11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川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幹部部副部長,北海艦隊政治部主任,第三海軍學校政治委員,海軍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柴書林(1913—1995),開國少將,河北省張家口張北縣人。

1935年考入北平大學法商學院經濟系,參加“12·9”運動,任北平學生聯合會組織部長。

1938年2月,徒步40多天到延安,進入抗大學習。同12月,參加“百團大戰”和“黃土嶺戰鬥”,曾任晉察冀軍區3分區20團營教導員,晉察冀邊區平北地委敵工部副部長等職。

1945年初,任張北縣工委書記等職,組織敵後抗戰,率領一支60多人的騎兵小分隊,在張北、崇禮一帶,尋機殲滅日偽軍。同年夏季,蘇蒙聯軍對日宣戰,他奉命率騎兵支隊與蘇蒙聯軍會師,經談判,接管張北縣城,為壩上草原解放做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冀熱察區察北專區專員,冀熱察軍區冀察軍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皖南軍區池州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投身察北剿匪戰鬥中,給察北匪患以沉重打擊,挫敗敵人借土匪之名進佔察北的陰謀。後率部參加平津戰役、渡江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南京軍區工程兵副主任,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等職。1964年晉為少將軍銜。





和諧幸福曉路


1.李大釗,河北樂亭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蘇俄十月革命勝利後,他是最早的一批傳播共產主義思想的中國知識分子,著有名篇《青春》、《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著作。在文中他充滿自信的說: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20年左右與陳獨秀相約建黨,史稱“南陳北李”。1921年7月黨的一大召開,南陳北李都因故未能參加。1924年應孫中山之邀請參加國民黨一大,參與幫助改造國民黨。之後在北京領導北方黨組織。1927年4月與其他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被軍閥張作霖主政的北京政府逮捕,同年4月28日,李大釗等20名英烈在絞刑架英勇就義。

2.馮國璋,河北河間人。北洋軍閥直係軍閥首腦,北洋三傑之一,被稱為“北洋之犬”或“北洋之狗”。袁世凱死後,率領直係軍閥與段祺瑞的皖系軍閥鬥法,任副總統,但是人還在其大本營南京。大總統黎元洪與段祺瑞的國務院展開府院之爭,1917年黎元洪下臺,副總統馮國璋任代總統,被迫到了北京,與段祺瑞展開了新一輪的府院之爭,1918年與段祺瑞同時下野,1919年病逝。

3.韓復榘,河北霸州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原為馮玉祥的西北軍將領,中原大戰時被蔣介石拉攏收買,導致馮玉祥失敗的原因之一。被蔣介石任命為山東省主席,但兩人之間並不互相信任,多有鬥法。1938年初侵華日軍南下山東,韓復榘最初尚能指揮部隊抵抗,後來看到日軍實力強大自己部隊損失慘重,遂生保存實力之心,不顧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一再嚴令堅守濟南,不戰而逃放棄濟南等多地,山東淪陷。蔣介石發怒,決心公事私怨一起了斷,同年以召開軍事會議為名誘騙韓復榘到鄭州,將其逮捕,以不遵命令、喪師失地的罪名處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