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尉”是個什麼官 人們熟知的高俅就是宋朝太尉

一些古裝影視劇中,常可見“太尉”官銜的人物出現。

如《水滸傳》,就先後出現了高太尉、宿太尉兩位。而知名度很高的太尉高俅,卻是個奸臣壞蛋,屬於迫害梁山好漢的反面角色。

“太尉”在古代是個什麼官呢?

查閱史料介紹,太尉,始於秦朝,是秦漢時期中央掌軍事權力的最高官員。

秦王嬴政登基後,改設三公九卿。三公即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別為輔政,監察及治軍領兵。但秦朝並沒有任命誰擔任太尉,此職成了虛設。原因在於秦當時為中央集權制,軍政大權都歸於秦始皇。

古代“太尉”是個什麼官 人們熟知的高俅就是宋朝太尉

秦後的西漢,中央和地方各級官吏名稱基本沿用秦朝舊制。但與秦朝不同的是,在皇帝之下設立了三套平行的官僚體系,分別為丞相率領的外朝官、大將軍率領的內朝官、以及處理皇帝與皇族私人事務的宮廷官。

這其中的外朝官,為西漢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權力,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分掌,其下分設九卿、列卿等。

按《漢書·百官公卿表》所述:“太尉,秦官,金印紫綬,掌武事。”屬於漢朝的最高武職,但不常置。不設置太尉時,則以太尉職歸丞相。

《史記·將相名臣年表》中記載:漢高帝二年(前205年),始以長安侯盧綰為太尉,五年罷;漢高帝十一年以周勃為太尉,旋再廢太尉官。惠帝六年(前189年)復太尉官,仍以周勃為之。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以大將軍衛青功多,特加號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

東漢時期,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監察,分別開府,置僚佐。但東漢實權已轉移到尚書檯,太尉實為丞相﹐與西漢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實異。

漢代軍隊由各將軍、校尉統領,太尉不能直接指揮軍隊。例如周勃平定諸呂之亂時,身為太尉,卻不能進入上將軍呂產所指揮的北軍,只得詐稱帝命方進入北軍營地並取得指揮權。

漢末曹魏時期,曹操廢三公制,自任丞相。其子曹丕即位時短暫恢復,曾拜賈詡為太尉。後又撤銷。曹叡為帝時,在青龍三年(235年)批准大將軍司馬懿轉任太尉,駐兵雍涼。

宋朝初期,三師三公只是作為升遷資序所用,並無執掌。太尉排在太保之下。宋徽宗年間重定武官制度,太尉成為武階官之首,而司徒、司空則被三少所代替。

而到了明朝,由於三公的出現,使得太尉徹底消失成為歷史。

從上述記載可見,漢代的周勃、衛青當過太尉,曹魏時期的司馬懿當過太尉。隋唐時期沒設此職。到了宋代則又有了太尉設置。水滸書中的高太尉、宿太尉都是在這個時期的任職。

古代“太尉”是個什麼官 人們熟知的高俅就是宋朝太尉

不妨盤點一下前面所提到的這幾位太尉:

周勃 是沛郡豐縣人。西漢王朝開國將領。他弓馬嫻熟,孔武有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沛公劉邦起兵反秦,歷任五大夫、虎賁令、將軍,被封為威武侯。

他參加了楚漢之爭,攻打趙賁、大敗章平、包圍章邯,屢建戰功。成皋之戰時,留守鎮關重地,突入成皋戰場。帶兵攻取曲逆、泗水、東海兩郡,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封為絳侯。帶兵討平韓信、陳豨、盧綰叛亂,拜為太尉。劉邦死前曾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

果然,呂后死後,周勃聯合陳平奪取呂祿軍權,誅殺呂氏諸王,擁立漢文帝即位,兩度成為丞相。他的兒子也是漢代名將、即官至兩朝丞相的周亞夫。

司馬懿 字仲達,在後世的知名度不低。他是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政治家、軍事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自幼聰明,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古代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

古代“太尉”是個什麼官 人們熟知的高俅就是宋朝太尉

(司馬懿劇照)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

此間,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魏明帝死前,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改任為無實權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

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人們熟知的“死諸葛亮嚇退活司馬懿”一節。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葬於首陽山。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水滸小說中主要寫了兩個太尉,一反一正,即高俅和宿元景

小說《水滸傳》中的高俅,在歷史上實有其人。

但史書上對高俅記載不詳,一說是祖籍廣東梅州,隨祖上遷移至北方;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中則說,“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吏,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師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據此可見,高俅原是文豪蘇東坡的小吏,《水滸傳》中說他是書童。

他為人乖巧,擅長於抄抄寫寫,且會使槍弄棒,而高超的蹴鞠(足球)技術,也是他的長項之一。

元祐八年(1093年)蘇軾從翰林侍讀學士外調到中山府,將高俅推薦給曾布,雖然蘇與曾布分屬新舊兩派,二人在元祐年間有著一定的交情。據一些學者考證,《揮麈錄》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乃是曾紆,而曾紆就是曾布的兒子,他所記載的曾家發生的事情應該是可信的。但是曾布婉拒了蘇軾的好意。於是蘇軾又把高俅推薦給了他的朋友都太尉王詵(即王晉卿),於是高俅又回到了開封。

王詵是宋神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趙佶(後來的宋徽宗)的姑夫。這個王詵是書畫高手,與當時的端王趙佶關係密切,兩人經常在一起切磋書畫。

一天,王詵和趙佶一起等待上朝,趙佶忘了帶篦子刀,就問王詵借篦子刀修理鬢角。王詵的篦子刀很漂亮,趙佶很喜歡。剛好王詵有兩把一樣的,第二天就讓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

巧合的是,高俅到那時,喜好蹴鞠(踢足球)的端王正在玩球。端王雖然愛踢球,但水平不高,而高俅是踢球的高手。端王邀高俅一起踢。這一踢,讓端王大為欣賞。於是派人給王詵傳話:“謝謝你送的篦刀,連同派來的人,我一起收下了。”就這樣,高俅成了端王趙佶的親信。

古代“太尉”是個什麼官 人們熟知的高俅就是宋朝太尉

不久,端王繼位成徽宗皇帝。看到高俅這個長期在一起玩的朋友,自然特別親近。徽宗有心提拔高俅。但大宋朝規定七品縣官要有進士出身,而高俅沒有功名,文官這條路走不通。

徽宗就讓高俅走武官之路。因為武官對出身要求不嚴,只要有功名就行。

宋徽宗的意思是讓高俅到下面去“鍍金”,並沒想他真的能建功。邊帥劉仲武等知道高俅是皇帝派下來“鍍金”的,便格外幫襯。恰好,高俅在邊關的時候,宋朝在邊境打了幾個少有的勝仗。高俅得以升遷的資本,無疑是出於在劉仲武軍中的經歷,並最後做到了殿帥,掌管禁軍達20 餘年。

高俅官居太尉,開始恃寵營私,“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佔禁軍,以充力役”,導致禁軍“紀律廢弛”、“軍政不修”,以至於金兵來襲之時,禁軍一鬨而散。金兵南下侵宋,高俅、童貫、蔡攸等人,和宋徽宗一路南逃。

靖康元年,宋徽宗得知金軍渡過黃河後,倉皇逃到了泗州,童貫、高俅各帶領若干親信和禁軍也趕到與之匯合,一時間又組成了一個徽宗的親信小朝廷。但是他們卻為了邀寵而爭風吃醋,勾心鬥角,相互傾軋。在到達泗州後不久,童貫便與高俅發生衝突。

高俅於是以生病為由,回到了開封。史書上說,當時隨從皇帝的童貫、梁師成一夥人都被連坐殺死,童貫被處死並梟首於開封,蔡攸也被欽宗下旨處死。恰恰是因為高俅提前離開了江南,沒有參與當時徽宗集團與欽宗集團的鬥爭,反而使他得到了一個很幸運下場。

高俅後來不但壽終正寢,而且有三個兒子,都跟他沾光為官。據《宋會要輯稿》記載,高俅仿效蔡京提拔兒子的方法,把兒子高堯康由遙郡轉為正任,另一個兒子高堯輔由觀察使提拔為承宣使。還有一個兒子叫高柄,紹興十七年被封為昌國公。

水滸小說中的宿太尉宿元景,是虛構的人物,是小說中頗為重要的角色,也是將梁山泊從“強賊”武裝轉變了朝廷兵馬的引路人,這也是古典小說中少見的未在歷史上有明確原型的角色。

古代“太尉”是個什麼官 人們熟知的高俅就是宋朝太尉

書中設計的宿元景,是宋徽宗心腹官員,官拜殿前太尉。他為人寬厚,是童貫、蔡京等權奸的反對派,

他能向宋徽宗反映一些民間疾苦。尤其反對朝廷對梁山泊用兵,力主招安,終於促成徽宗下詔,他親奉詔書馳往梁山完成招安事宜。

《水滸傳》中魯智深曾說:“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沅殺怎得乾淨?”《水滸傳》所寫,多是貪官,而宿元景例外,他是被梁山泊極力推崇的好官之一。

小說中,宋江為感謝宿太尉招安辛勞,給宿太尉送上一盤金珠。宿太尉一開始不收,在宋江的再三堅持之下,方才收下。

表面上看,宿太尉收下這些金珠,是無奈之舉。但是實際上,他暗地裡也沒少得好處。

當初,燕青為了促使朝廷招安,曾帶著一大包金銀珠寶去拜訪宿太尉,面對燕青送來的金銀珠寶,宿太尉並沒有表現出拒絕。對此,在書中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出樂和》中,有一段描寫:

“燕青拜辭了,便出府來。宿太尉使人收了金珠寶物,已有在心。”···

從第一次接觸開始,每次梁山方面都會對宿太尉送出金銀若干,以此來感謝對方的幫助。宿太尉對此也並不感到驚訝,屬於收錢真幫忙辦事的哪種。

回頭看宿太尉來到梁山泊的表現,宋江為什麼要送宿太尉一盤金珠?就是因為宿太尉曾收過燕青送的金銀珠寶,從而讓宋江斷定,宿太尉也一定不拒財。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