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死於馬嵬坡,為何日本有貴妃墓?

用戶65216056021

對於唐玄宗,外界的說法褒貶不一,有人說他知人善任,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是個明君;但也有人說他沉迷美色,怠慢朝政,寵信奸臣,為唐朝的衰弱埋下隱患,是個昏君。

安史之亂髮生後,唐玄宗連夜出逃,隊伍行進至陝西境內的馬嵬坡時,發生兵變,當朝宰相楊國忠瞬間死於亂軍之中,而楊國忠的妹妹,唐玄宗的摯愛楊貴妃也命斷馬嵬坡。

兩年後,唐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但並沒有找到,只帶回了貴妃生前攜帶的香囊。

這是《新唐書》中記載的內容,而《舊唐書》中記載的卻是“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到底楊貴妃是否死在馬嵬坡,屍體何在呢?

白居易曾在《長恨歌》中寫道“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去”。其實就是暗指楊貴妃並非死於馬嵬坡。所以有說法是楊貴妃逃往了日本,當年的主帥陳玄禮不忍殺她,用侍女代替她,把楊貴妃送往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平定了安史之亂後,唐玄宗派方士去日本尋找愛妃。方士在久津找到楊貴妃後,方士還將玄宗所贈的兩尊佛像交給了她,楊貴妃最終死在日本,而這兩座佛像供奉在日本的久津院內。

在久津,還有一座楊貴妃的妃墓,墓上建有五座石塔,名曰“五輪塔”。上面寫著:“充滿謎和浪漫色彩的楊貴妃之墓——關於唐六代玄宗皇帝愛妾楊貴妃的傳說。”

當然,關於楊貴妃的死有多種說法,各種傳聞都有待考究,楊貴妃之死至今仍是個待解之謎。


雞史

這個事兒,說起來,和白居易關係大大的。尤其是和他那首《長恨歌》大大有關係。

各位且聽我一一說來。這是個非常曲折而有趣的故事。

最近陳凱歌拍的電影《妖貓傳》,大家都知道,主角有兩個,一個是日本和尚空海,一個是中國詩人白居易。

電影《妖貓傳》改編自日本著名小說家夢枕貘的奇幻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劇情也是以兩個人追尋30年前貴妃之死真相為線索,展開的一段可歌可泣傳說。

日本人對大唐有一種蜜汁迷戀。大唐風範在日本是一種絕對的高級、貴族風範兒。這是因為啊,日本人從野蠻走向文明的關鍵一步,

就是遣唐使,派遣大量人員去唐朝學習各種文化、禮儀以及先進的制度。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奈良、京都城市佈局完全是仿照唐長安城所建。

遣唐使其實就相當於日本人的留洋。咱們國家落後的時候,民國,包括改革開放以後,不都派了大量人員去留學,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回來發展自己嘛。

日本人派人來唐朝學習了先進文化制度,回去以後照搬學習,這才走上了開化之路。所以,遣唐使最鼎盛時期,中國的各種先進文化對日本人影響很深。那個時候基本上日本人識字的,都要學中文,有些日本人寫的詩不比中國詩人差。

為什麼這部電影裡的主角是白居易和空海呢?大家想過沒有?

空海,歷史上確有其人。就是公元804年這批遣唐使的隨從人員之一。而白居易(772-846)在804年也正是30出頭。小說和電影的故事是虛構的,但這倆人在長安相遇是有歷史依據的。

至於小說為什麼要用白居易做主角?實在是因為白居易在日本太出名了。太太太出名了。

白居易是唐朝中期最著名的詩人,沒有之一。他寫的《長恨歌》更是文學史上非常著名的長詩。當時日本派遣唐使來學習,自然也要學習文學詩歌。白居易這麼牛逼的詩人,在日本的名氣不比大唐小。

而且,更重要的是,白居易寫的詩號稱婦孺皆懂,傳說白居易寫詩要讀給鄰居老太太聽,老太太看得懂白居易才滿意,否則就要改。

說的是白居易寫詩比較平易近人,不像李白杜甫這兩位詩仙詩聖,寫的詩可能典故比較多,一般人根本看不明白,想喜歡也喜歡不起來。

白居易寫的詩淺顯易懂,又寫得好,難怪日本人都喜歡了啊。

我給你們舉2個例子,你們就明白日本人有多喜歡白居易了。日本古典文學最著名的小說《源氏物語》你們都知道的伐?裡面一共引用白居易詩154處。154處啊,大家想想什麼概念啊?其中直接引用《長恨歌》的片段更是太多了。

而《妖貓傳》的原著小說《沙門空海》其中直接引用白居易的詩歌也是不知道有多少。


好了,我前面說了這麼多白居易,這麼多《長恨歌》,到底和日本為什麼有貴妃墓有沒有關係?

有,簡直太有了。關係太大了。

關鍵啊,就是《長恨歌》裡面有兩句,一句是“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另外一句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這兩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白居易不忍心在《長恨歌》裡面說楊貴妃死了,就傳說當時在馬嵬坡埋的貴妃墓中,是空的,沒有貴妃。貴妃去哪裡了呢?說海外有仙山,楊貴妃的死是假的,其實暗地被玄宗派人送到海外仙山去了。

這海外仙山是哪裡啊?大家都知道,我們古代的仙山海島都是在東海,什麼扶桑啊、蓬萊啊,都是東海之外。

哎,日本不就是在東海之外嘛。

日本人腦洞大得很。這白居易,說的不就是我們日本嘛。

於是在楊貴妃死後幾十年,不管是在唐朝,還是在日本,有個傳說就流傳起來,說是楊貴妃沒有死,是去日本了。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尤其是很多日本人深信不疑。

說起來,這都怪白居易寫的《長恨歌》寫的太好了。如果對真實歷史不瞭解的話,光是看這首詩,一定會被詩中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感動。這麼好的愛情故事,最後女主角,那麼漂亮的貴妃死了,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

所以楊貴妃逃亡到日本,最後死在日本的傳說就這麼一代代流傳了下來。

日本人還真找了個貴妃墓。

日本好幾個地方還有楊貴妃的廟。

整個故事就是這樣。

這個傳說之所以會代代流傳,日本人都相信。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白居易《長恨歌》寫得太成功。以至於後來人以訛傳訛,因緣附會,把詩裡面的“海外仙山”誤會成了日本。再就是日本人派遣唐使來學習唐朝文化,把白居易地位抬得太高,所以白居易說的,日本人都當成金玉良言,深信不疑。

哎,話說咱們唐朝的時候是真牛逼啊。到現在日本人對唐朝還念念不忘,不像咱們現在年輕人都在看日本的動漫。

什麼時候,咱們才能再發達到唐朝那個程度,叫日本人再過來仰慕學習啊。


梁鵬飛

公元756年,發生震驚天天下的"安史之亂"。唐玄宗連夜帶領嬪妃以及貼身禁軍倉皇出逃。第二天,逃亡隊伍到達陝西境內的馬嵬坡時,隨行的將士發生政變,當朝宰相楊國忠死於亂軍之中。隨後,叛亂的將士要求"嚴懲"楊國忠的姊妹楊貴妃。唐玄宗無奈之下,只好忍痛割愛,將最為寵愛的"紅顏禍水"楊貴妃自諡於馬嵬坡。


然而,關於楊貴妃的死,歷來就有許多傳說。有人認為楊貴妃沒有死,死的只是一個替身。我國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就持這種觀點,他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另含學位電。如果以“長恨”為篇名,寫至馬嵬坡就足夠了。

據史料記載,唐玄宗回到長安後,秘密令宦官改葬貴妃,但是派去的人回來卻說不見了貴妃的遺體,結果是“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去”,連屍骨都找不到,只帶回了貴妃生前攜帶的香囊,這說明貴妃並沒有死於馬嵬坡。


如果楊貴妃當時真的沒有死,那麼她下落何處呢?據說,楊貴妃逃往了日本。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中日學者的認同。當年,軍中主帥陳玄禮憐貴妃貌美,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密謀,以侍女代替,高力士用車運走貴妃屍體時,查驗屍體的便是陳玄禮,因而使此計成功。而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大約在今上海附近的港口揚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平定安史之亂後,唐玄宗曾派方士出海尋找楊貴妃。在久津找到楊貴妃後,方士還將玄宗所贈的兩尊佛像交給了她,楊貴妃則贈玉?作為答禮,這兩尊佛像現在還供奉在日本的久津院內。楊貴妃最終死於日本,葬在久津院內。

至今,當地還有一座楊貴妃的妃墓,墓上建有五座石塔,名曰“五輪塔”。楊貴妃墓前有兩塊木板,一塊是關於五輪塔的說明,一塊是關於楊貴妃的說明,上面寫著:“充滿謎和浪漫色彩的楊貴妃之墓——關於唐六代玄宗皇帝愛妾楊貴妃的傳說。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這都是後世的意想,就如西施明明是被勾踐的王后給弄死了,但是後人總喜歡皆大歡喜的結局!非說是范蠡攜美歸隱了!也不想想勾踐是什麼人!文種這麼聽話的人都給整死了,范蠡這是逃命,正式的姓名都不敢用,叫什麼陶朱公!他哪裡的膽子敢拐跑西施???!這個楊貴妃也是同樣的道理,當時的御林軍那是拿腦袋在逼宮!能不親眼看到楊貴妃這個最大威脅死亡!你當他們是過家家啊!不可能的事!日本那個貴妃墓不過是後人意想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