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優秀,是家長教育不夠優秀嗎?這是孩子的班主任在課堂上說的?

麥杆菊的春天


筆者認為這位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論有失偏頗。這與教師的主流價值觀和教育理念不相符。

一個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家庭的教育,社會的教育,學校的教育,以及最重要的就是孩子自身的努力。這其中任何一環出了問題都會造成孩子不優秀的結果。並不能因為孩子不夠優秀,就說明家庭教育不夠優秀,甚至是家長的教育有問題。得到這樣武斷的結果。是不科學也是不客觀的。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足夠成功。都能夠成為自己心中的驕傲。但想要得到成功的結果,就必須要付出辛勤的努力。這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點和重要陣地。好的,家庭教育當然能夠給孩子良好的影響。在孩子三四歲以後,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就變成了學校。老師就成為這一階段最重要的知識傳播者和素質引領者。這位教師的言論有失教師身份。容易給學生造成誤解和困擾。容易激化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的矛盾。非常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的開展。

我們十分理解這位老師的心態。都希望自己教育的學生能夠優秀,但這不能夠成為他說這種錯誤言論的理由。孩子的不優秀不能成為家長的恥辱柱。我相信每個家長都在用心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們不能夠以成績和短時間之內的成就來判定一個孩子是否優秀,這是武斷的。想要教育一個優秀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老師一定要積極地給孩子傳播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整個社會要養成一種崇尚學習的氛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說文寫作


大笑。我都五十歲了,我看家長的話,不對的多,也不起啥大作用(極個別的例外,比如德國著名的天才卡爾威特的培養)。我父母是公務員,當年我和我哥讀書的時候,我父母就對我們的學習很不感興趣,讓我兩別考大學了,接父母的班就行。理由是看學習太累人,別把我兩累壞了。我和我哥根本沒理他們,80年代中期一起考入了大學,當時可謂威震四方呀。你懂嗎?一般的家長,也就這水平,又不是什麼教育工作者,知道什麼教育孩子的事呀?老師才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學校是專業的教育機構,這部分的責任才是最大的,不但是教知識,還要教做人,所以才叫“傳道授業解惑”。


zm139682913


1.我覺得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做孩子優秀,學習成績優秀就是優秀嗎?我曾經中途接手過一個班,班上兩個衛生委員,其中一個成績很差,在發展團員的時候,我推薦了他,很多學生反對。我在班上說了我的理由:前班主任給他佈置過一個任務,每天把我們班公共區的垃圾桶(一個)抹兩次,到這次入團他堅持了兩年。前班主任並沒有經常提醒他,而我也是接手以後很久才知道他有這麼個任務。試問在坐的有幾個能做到?這個孩子學習別說優秀,合格都要霸蠻,但能說他不優秀嗎?

2.一個優秀孩子的培養絕不是一方面能做到的,家庭學校社會缺一不可。


非得逼我出絕招


一個孩子的優秀,最好是建立在自我覺醒之上,而孩子的自我覺醒,大多數需要依賴於父母的優秀引導。要讓孩子自我覺醒,主要來自兩個因素:父母的優秀引導、環境促使孩子覺醒

父母的優秀引導

如果一個孩子自己想學習,成績不好都難。關鍵是如何讓孩子有自己想學習的覺醒,這個需要父母的引導。

1、父母引導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感覺

很多人都認為學習不可能快樂,學習就是痛苦,我不是太認同。我通過自身經歷的事情,經歷的過程都是很痛苦,但直到收穫成果那一刻,那才是最開心,最快樂的。於是我特意帶孩子大半夜去黃浦江邊的咖啡廳一起觀看了足球世界盃的決賽,因為總有一支球隊最終能贏(最後是法國隊贏了),讓孩子感受那種贏得比賽之後的快樂感覺。所以學習也是一樣,讓孩子體會學習過程中的痛苦,也要讓孩子體會成績變好之後的快樂感覺。讓他記住,辛苦付出後,你將得到的是什麼。

所以,學習過程也許是痛苦,但一定要讓結果快樂,而不是過程快樂,結果痛苦!

2、父母根據孩子自身興趣愛好引導他走的更深

不管是自己有多麼的愛好,總會有一段厭煩的時段,不妨可以看看郎朗的經歷。只有幫助孩子跨過了,他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

如果父母不對孩子進行引導,孩子難以跨越到自己覺醒的那一刻,也就不會自發的改變自己,誰都喜歡偷懶,偷懶者看的是當前,覺醒者看的是未來


環境促使孩子覺醒

環境有多種多樣,這裡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1、窮人孩子早當家

不是因為窮人父母教導的好,甚至說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父母都沒有教導孩子。而是孩子 通過眼前看到,自身感受,甚至有些事情不得不做,做多了成了習慣,然後通過接受的這些信息進行思考,最終讓自己覺醒,成為了優秀的孩子。

這種多少有點悲壯,有點不可控性。


2、父母強制下的優秀(最危險)

這種在中小學階段看起來學習成績很好,學習很優秀,但這種潛在的風險,可能是最可怕的。這種孩子是被環境所迫使必須做,倘若不能讓這種迫使通過心理疏導變成習慣,那麼後期很有可能變成悲劇,這種特別需要注意。

3、父母營造一個良好氣氛

一個良好的氣氛,會促使孩子跟隨,孩子小的時候就是通過模仿父母的所作所為,最後變成自己的習慣。

倘若父母成天麻將、電視、手機,孩子認為以後這才是他要做的,做這些才有意義,哪還有可能變成優秀?


老師,只是傳授知識給孩子。老師對於學生,是人生的一個過客,除了知識,能學到多少,都是看緣分;學生對於老師,只是流水線上的一個產品,允許次品的存在。而父母與孩子,是一生捆綁在一起,孩子小的時候,是家長照顧孩子;當你老了,是孩子照顧你。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來當試驗品,千萬不要把它變成次品。


所以,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讓孩子自我覺醒,這樣才能讓他一直優秀下去,靠的是父母的優秀引導。


我是一位父親,為做好父親,十年來一直在思考和踐行如何做好一位父親,如何才能在家庭教育上儘量的不出大錯,希望可以和各位分享及交流。


朱文亮談家教


簡短的說說。我做過兩次實驗,孩子今年上二年級。平時在微信班級看到老師發的圖片,或是聽老師說孩子這問題那問題的。就讓孩子在家待幾天。在家的過程中發現給孩子佈置安排好的事物,孩子都能一一照做。做完後及時處理彙報。本來感覺孩子自理能力提高不少。可是在放回學校,沒幾天孩子又按部就班的出現一些小問題。老師向校長,校長向我說孩子的這樣或那樣問題。我問校長你覺得都是孩子問題,咋沒聽你說你老師和學校有一點問題呢?就是成年人人比他大的孩子也不會是一點問題沒有的。再好的玉也不能沒有瑕疵。


原木890


孩子的學習分別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本來社會的影響不大的,可是現在網絡和多媒體的普及其實這塊對孩子的影響真心不小!這三塊裡面,最重要的是來自家庭的教育,最需要小心的是來自社會的!

現在很多的家長把教育直接甩鍋給學校,其實我覺得不對的,學校是教書育人,可是現在的孩子接觸的東西遠遠超過學校所能控制的!舉個真實的例子,我的女兒有一段時間(我比較忙,管控不力)裡用她奶奶的手機下載了遊戲中推過來的抖音,我一直不知道,她每天一有空就看抖音,然後學了很多社會上亂七八糟的東西!後來整天跟我講一些抖音上學過來的垃圾知識!我一看,麻煩了,直接刪除抖音!沒幾天又推送給她奶奶的手機,她又下載!後來我直接限制她奶奶的手機的上網,並且嚴重警告她不能看抖音上亂七八糟的東西!至此抖音對她的荼毒告一段落!

一個6歲的小姑娘她能知道什麼好壞,抖音上三觀不正的東西一大堆,作為家長不去管控一下,這個難道也要甩鍋給學校老師嗎?

女兒在讀幼兒園期間,有一段時間學了很多罵人的話回來,回家打了幾次,罵了幾次,現在不會學罵人的話;在讀幼兒園期間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帶零食過去,我不讓,結果女兒養成了混吃混喝的習慣,用了很久才糾正過來;學寫字,握筆姿勢不對,在學校老師沒有管,回家自己每天糾正,也不知道花了多久才有些好轉;幼兒園期間老師教了簡單的加減法,怎麼都掌握不了,回家後自己引導,下半年小學一年級,現在做的口算都是五位數的加減法......


今年女兒上小學,本來想放市裡的小學,因為沒有把戶口遷出去到市裡,所以只能排到第二批錄取,結果報名時都第一批都遠超錄取人數,這時我決定讓她回自己鄉鎮裡上小學,我自己也回去住!一定跟在孩子的身邊,這樣我才能發現她點滴的變化!這個是家庭教育,在教育的所有環節中不能替代的!為什麼我沒有選擇市裡其他的學校,因為離我住的地方太遠了,沒必要把孩子折騰來折騰去!我選擇自己鄉鎮裡的學校,因為近一些,班級裡的學生人數不多,控制在40以內!自己也做培訓的,我知道一個老師的能耐有多大!一個班級人數過多,勢必教育質量就要下降,不可能很好的管理每個學生!人數少老師才能有多餘時間去管孩子!上課的質量會因人數增多而有所下降!

我不會把我女兒的教育完全甩鍋給學校,畢竟每天接觸的是自己的父母!學校的教育固然重要,而父母的陪伴和言傳身教更為重要!孩子的優秀與否跟父母肯定有著重要的聯繫,父母的教導和引導尤其重要!自己沒有金山銀山留給她,那就留給她讓她可以收益一輩子的習慣!


小升初數學陳老師


“孩子不優秀=家長教育不夠優秀”這句話也不能說沒有道理。在BBC紀錄片《人生七年》中,英國人做了個社會實驗。實驗人員找來了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小孩,他們有的來自上流社會,有的來自中產家庭,有的來自貧民窟......實驗人員就是從他們7歲開始記錄,每隔7年做一次回訪,記錄他們那時候的生活狀態與經濟狀況。

這部偉大的紀錄片反映出一個殘酷的現實: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天生會打洞。什麼樣階層的家庭,他的孩子將來就是什麼樣階層的人。只有尼克從農民成長為大學教授,實現階層躍遷,其他孩子都沒有逃出命運。

例如託尼,他的父親平時在酒吧當老千,每一兩週就被抓緊監獄。託尼從小就學會了賭博,喜歡打架、惹事,沒念什麼書就退學了。他的夢想是當騎馬師,也沒用實現。

來自精英家庭的約翰、安德魯和查爾斯,兩個成為了律師,一個進入了BBC做編輯,都是高薪階層。

他們的命運基本遵循心理學裡的一個規律——強迫性重複。

強迫性重複:一種盲目的衝動,重複早期的經驗與情境,無關乎能否得利,也不管引起的是快樂或痛苦。不管這種行為危害多大,或多麼具有毀滅性,個體總是被迫一再重複它,而自己的意志根本無能為力,控制不了這種強迫性。

所以,題主班主任說的也不無道理。只不過這樣的階層固化問題,是可以改變的。

家長可以為兒子跳出輪迴做哪些改變?

一、增長見識,科學育兒

在進入校園讀書前,家庭就是孩子第一個接受教育的地方,孩子在這個地方可以養成性格,相當於個人屬性。

性格在6歲前就基本固定,孩子會帶著這套心理機制去面對這個社會將來的挑戰。孩子的抗挫力、耐心、延遲滿足等優秀品質都在6歲前完成培養。糟糕的家庭則容易培養出相反的性格,玻璃心、急性子、壞脾氣......

所以,家長最好在懷孕前就學習早教知識,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孩子。同時,儘量改掉自己性格的缺陷,做個好榜樣。

二、持續成長,給孩子做榜樣

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強,家長如何生活,孩子就如何生活。例如自律,高知家庭每天空出時間來讀書,孩子耳濡目染下也會對書籍好奇。這時候家長抓住機會引導孩子閱讀,很容易將孩子培養成“自推娃”,自己推著自己前進。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模板。正如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所說:即使不學所有育兒知識,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是什麼樣的人。持續成長,終身學習,是家長帶給孩子最好的模板。

三、通過心理諮詢先療愈家長自己

有的家長小時候就有太嚴重的心理創傷,導致成年後性格有缺陷,即使理性上知道了科學育兒的好處,但執行起來卻很難,大多數時候被自己的情緒控制。造成分裂的現象,騎象人控制不住大象。

這類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家長最好找個心理諮詢師,療愈好自己的童年創傷,修復自身的性格缺陷。不然很容易將壞脾氣、軟弱、強控制慾等問題傳給下一代。

家長跳出自己的原生家庭輪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些有勇氣改變自己的家長都是孩子的英雄。大多數家長會因為過程太難而放棄,甚至指責心理學、育兒學無用。

家庭教育遠比學校教育關鍵,後天的知識容易輸入,但個體性格的養成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如果想孩子跳出家族性格缺陷的輪迴,要花極大的意志力與努力。

歡迎關注@芭巴爸爸,專注挖掘育兒竅門,分享有效的科學育兒方法和心得。

芭巴爸爸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教育博覽。孩子優秀與否與家長沒有本質的必然聯繫。這孩子的班主任所說的話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因為許多優秀的孩子調查他們的家長髮現,什麼樣的家長都有,甚至有些優秀的孩子還沒有父親或者母親。

1、孩子是否優秀,最大的決定因素在於孩子自身的多種綜合品質,與孩子家長的教育關係沒有必然關係: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是否優秀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個體自身的多種綜合品質決定的。這些綜合品質包括:個性、性格、習慣、價值觀、情感、態度、持久性等等。如果一個孩子身上具有很多良好的品質,比如擁有學習、愛閱讀、喜歡獲取知識、愛好廣泛等多種良好的品質,那這個孩子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這些品質的培養與家長的教育是否優秀關係不大,許多農民家庭出身的孩子父母識字不多,他們沒有多少優秀的教育方法,但他們的孩子反而品學兼優。我們學校就有很多這樣的學生,其中一個家庭,母親是智力殘疾,父親幾乎是文盲,但他們家的兩個女兒真是優秀中的優秀,在家經常幫助父母幹活,在學校學習成績經常第一二名,品質良好,經常幫助同學。

2、優秀的父母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軟硬條件”,但不等於將來孩子一定優秀:

孩子出生在什麼家庭是不能選擇的。出生在富豪家庭與出生在貧民家庭截然不同,出生在書香門第家庭與出生在農民家庭也有不同,但是孩子長大後是否是個優秀的孩子,完全與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關係不大。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名人英雄,大多數都是生在農民家庭,並非是大宅大院裡出生的。當今社會,有太多的“土豪”家庭,父母優秀,他們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滿足,在教育方面選擇最優質的學校,但有多少孩子還是走向了不優秀的道路。寒門出貴子,反而許多出生在父母沒有多少文化,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孩子,身上的品質非常好,長大後非常優秀。

3、部分老師把孩子不優秀歸結於家長教育不優秀,是不負責任的託詞:

孩子長大後上學了,孩子教育的重點在學校,不在家庭。當下有許多老師總會找一些藉口說孩子不好是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優秀。我想,如果家長的教育方法優秀,就不需要學校了,直接家長讓家長教育多好。這樣說的老師從來不想一想,一個孩子的成績是多名任課老師綜合作用的結果,任何一個老師都不可能帶所有的課程,更不用說家長了。我發現這樣的老師還很多,高中老師怪怨初中老師把學生沒有教好,初中老師怪怨小學老師沒有把學生教好,小學老師總不能埋怨幼兒園老師沒有教好吧,小學老師就只好埋怨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優秀,這就是原因。


結束語:

優秀的老師很多,他們所帶的班級總有倒數第一名的學生。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再優秀,也有不成才的兒女。孩子是否優秀真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在孩子成長的道路長,父母擁有良好的教育方法的確會為孩子的優秀增添色彩,但絕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這位老師說的話片面至極。


我是教育博覽,您有任何意見建議,請分享出來。歡迎您點贊、轉發、評論,能給個關注更好啦

教育博覽


孩子優秀不優秀,是先天素質和後天教育相結合的結果。

題主的問題其實有兩個,但後面“這是孩子的班主任在課堂上說的?”這個問題旁人是回答不了的。

但孩子不優秀,怪罪於家長教育不夠優秀,這是錯誤的觀點。至少是偏面的。

一、孩子的發展情況,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孩子從小接受了怎樣的教育,就會成長為怎樣的人才,擁有什麼樣的生活和事業!

父母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任教師,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的也是自己的父母。沒有成功的父母,就沒有成功的子女!優秀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優秀的父母,而且他們擁有正確和科學的育兒方法。

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古代就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故事。

墨子有云:“人性如素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恰當地說明了早期父母榜樣對幼兒園的重要影響。幼兒期是人出生後薰陶漸染的開始,他的行為發展、言語表達、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都是在家庭環境中逐漸形成的。

布魯姆認為,如果把一個人智力發展到17歲的水平看作100%,那他在4歲時就能達到50%左右。8歲前又能增加30%,因此,早期的家庭教育基本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

因此,如果一個孩子表現不優秀,確實有一定原因是先天素質及家庭環境特別是家長教育不夠優秀。

二、學校教育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

學校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同樣重要,學校教育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教育主體,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最重要場所,它不同於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間接影響,而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長、學習知識與培養能力起著直接作用。

通過正確系統的學校教育,幫助一個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校承擔著育人功能,教育者(教師)根據按照既定的教育方針,有計劃和有組織和有目的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活動。

無論是學前教育還是義務教育,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現代學校教育體制構建了一個人成長成才的專門環境,而且從受教育的時間來看,學生在學校受教育的時間最集中,也更利於孩子從入學開始全身心接受各種知識的傳授,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勞動,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人才。

因此,一個孩子是否優秀,學校教育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甚至,一個學校校風的好壞,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對學生是否關愛呵護,直接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果老師把責任推給家長,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現。

三、構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共同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

家校共建,才能共育未來。在教育中,老師和家長都不能推諉責任,而是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及時溝通,遇到困難與問題,家長和教師必須尋找措施來解決。

就像題主所遇到的問題,孩子不夠優秀,那麼學校與教師密切配合溝通,一起分析原因,看看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找找原因所在,父母和老師要達成教育標準的共識,建立起一致的,正確的是非判斷觀念。

其次,老師和父母要創建寬鬆和諧的家校關係,提高教育工作質量。作為教師,也更應該尊重、信任家長,理解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並積極指導家長髮揮好這個作用,並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要熱情幫助家長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教給家長科學的育兒觀。

學校與家長都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實現家庭和學校的有效溝通。

只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步調一致,緊密團結,才能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健康成長,才能讓孩子成長為最優秀的人才。


傾聽花開


很多家長經常感懷,為什麼優秀的孩子總是別人家的?

你看,都是小豆丁一樣的孩子,為什麼有的孩子就是優秀的、不讓人操心學習的、有自驅力追求更好自我的?

其實,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看,就會發現:之所以會有“別人家的孩子”,是因為他們身後都是“別人家的父母”。

那麼什麼是“別人家的父母”?說白了也很簡單,就是高級的媽媽、能夠培養出優秀孩子的媽媽,也有一些固定的特點和屬性:

▶ 高級的父母,總認為自己是需要學習的,這樣的父母通常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不怎麼高級的父母,總認為孩子是需要學習的,這樣的父母往往奮戰在每天看著孩子寫作業的第一線,左鄰右舍對父母的“怒吼聲”習以為常。

一個自己每天不學習和讀書的父母,能夠培養出一個熱愛閱讀、博覽群書的孩子,你信嘛?一個自己經常負面情緒爆棚、不停抱怨的父母,能夠培養出一個積極向上、陽光燦爛的孩子?你信嘛?還有,在吼聲中能夠誕生一個優秀的孩子,你信嘛?

反正我不信。

高級的父母是如何煉成的?

我覺得並不難。姑且不說對孩子的瞭解、引導和培養,就自身而言,以下三點足以。

----------分割線----------

1. 永遠認為自己是需要提升的 —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

自己並不是自己期待的那個樣子,卻期許孩子成為自己期待的那個樣子,這怎麼可能呢?家庭教育,最忌諱父母把自己抬起來做高高在上的施教者。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一個方法,那就以身作則,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

認為需要學習的不是自己,永遠是孩子,這種想法中蘊含這兩個底層邏輯:

▶ 第一是自暴自棄;

▶ 第二是不負責任。

大部分的父母不過是30不到或者30多的年齡,按照目前的人類平均預期壽命為78歲計算,生命還沒有走到一半,就已經放棄學習和成長,隨波逐流、自暴自棄。從未自己拿起過一本書或者聽一門課,回到家後一邊自己玩手機、刷抖音、追肥皂劇,卻一邊怒吼孩子不看書、不寫作業、上課沒有好好聽講。

發現孩子成績不夠理想,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有一些父母對這個問題的歸因是,自己攤上了一個“倒黴孩子”,一切都是孩子的錯,孩子不認真、不努力、注意力不集中、不好好唸書。只是,誰家的孩子生下來就是優秀的?優秀是在點點滴滴積累中形成的習慣。只是這潤物細無聲的影響,來源於什麼呢?

別人家的孩子,是別人家的父母培養出來的。

所謂“引導”,不過就是身教大於言傳,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大概率上孩子更做不到。

----------分割線----------

2. 把自己的日子過明白,擁有強大的內心、獨立的靈魂,為社會創造價值。

很多時候,注重家庭教育的,往往都是高級的父母。她們善於觀察、往往見微知著,容易發現問題。發現問題的時候,也不會一味埋怨孩子,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說得直白一些,高級的父母無論處於什麼年齡,早已經把那個年齡的日子過得明明白白、有滋有味。高級的父母首先把自己活成自己,而不是活成一個角色——丈夫的妻子(妻子的丈夫),或者孩子的媽媽(孩子的爸爸)。

父母們永遠首先是自己,保有獨立的生活,所以活色生香、各具特點——有的大氣豪爽、行事風風火火,有的清爽幹練、為人進退有度,有的精明凌厲、卻無咄咄逼人,有的溫文爾雅、又不失堅定柔韌。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讓我在腦海中瞬間捕捉最美麗卻又最貼切的詞彙,形容父母們。

這些來自天南海北、背景迥異的父母們,不僅僅是各自兒子女兒的好媽媽/爸爸,更是在更大的社會範疇中扮演著各自的專業角色,為社會創造著價值。剛才我信手拈來的5位,有國家事業單位的二把手,有地區性服裝企業的創辦者,有新興互聯網教育企業的高管,有連鎖國際幼兒園的HR負責人,也有中年轉行、投身教育的創業者。

這樣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培養出怎樣孩子?

----------分割線----------

3. 熱愛生活,永不抱怨。

張愛玲一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簡直道出了生命的真諦。無論是天皇老兒或是世界首富,也不能事事順遂,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然而總會有一些媽媽把華美的袍穿出了無限味道;對星星點點的蝨子或是心無旁騖一笑了之,或是不厭其煩精心摘除。也總有另一媽媽,每天詛咒蝨子的存在,對那一襲華美視而不見。

我甚至見過有的父母的朋友圈,一大半的消息是罵老公/老婆、埋怨孩子的,轉發各種負能量文章,比如《母親勒死5年級兒子後跳樓:孩子,媽媽不想殺你,可是沒忍住……》。但是從頭到尾,都沒有反思過,作為一個家庭的主人,其實是一個家庭整體氛圍的主導者,家庭成員情緒的穩定器,一有問題就指摘其他家庭成員,長此以往,孩子會受到的影響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